查看原文
其他

第196期 | 被王宠伪书误导的仇英名作

吴斌 武英书画 2020-10-17


 

作 者:吴 斌
 

仇英不精书法,不通诗文,生平资料匮乏,绘画上也少署年款,这一切,都给仇英作品的时间排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近两年,台北和苏州连续举办仇英大展,真迹荟萃。2015年底,武英书画第176期,推出《仇英之谜》,刘九洲从图像分析的角度,对构建仇英作品的时间序列提出了思路:细节精彩、整体协调能力差的作品,会靠近早期;反之,作品内部均衡,而细节精彩程度有所下降的作品,应归为晚期。

 

《梧竹书堂图》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反复轮展的名作,画一高士昼眠。单从图像上看,画家的自运度很高,布局统一而细节略草草,故应是仇英晚作。

 

▲ 仇 英 《梧竹书堂图》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但是,目前的所有专家、所有论文,都把《梧竹书堂图》归为仇英早期画迹,依据是图上方的王宠题诗,王宠去世于1533年,以之为创作下限,此图该是仇英三十岁之前的作品。

 


如:单国霖《画史与鉴赏丛稿》 231页 书影

 

这里,文字内容和图像特征产生了矛盾。于是,我们有必要对相关信息重新审视。

 

 

在画面上方,自左向右是彭年、文征明、王宠三人题诗,三诗不见于各人诗文集。录于下:

 

吴中文艺属君家,锦绣辞章世共夸。

兄弟池塘原有草,何须更梦笔生花。

                      彭年奉次。

 

年来无梦入京华,才尽文通敢漫夸。

但得池头频赋草,不须笔上更生花。

                          征明。

 

常侍风流邺下遗,英英文采曜长离。

也知彩笔花生夕,应是神游艺苑时。

                          王宠。

 

文、彭两诗,韵脚相同,且彭年是“奉次”和诗。两诗都用了“笔生花”和“池塘草”的典故。“笔生花”事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池塘草”典见《南史》,谢灵运苦苦寻诗不得,直到梦见族弟谢惠连,才想到“池塘生春草”的名句,于是后人用之称赞兄弟间的文采与情谊。

 

下面,我们把文、彭两诗译成白话看一看。

 

文征明:这一年来,我已不再期望仕途荣进,江郎才尽也实在不敢自夸。只要能和兄弟多写点文章就好,梦笔生花就不需要了。

 

彭年:吴中文艺属你家最好,锦绣的辞章世人夸赞,你们兄弟本就高才,无须再梦笔生花了。

 

彭年的诗比较直白,是不吝的赞美。文征明的诗则很微妙,竟然透着一股自谦。

 

但是,文征明和彭年诗意中有一致处,都是说受画的某兄弟才情横溢,诗文称颂吴中,可比少年李白。

 

而王宠一诗,韵脚独立,很是突兀。首句“常侍风流邺下遗”,指的是南北朝庾信,《北史》载,庾信“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之后,虽也用了“笔生花“的典故,但没有表达出“兄弟”的意思来。

 

比起文征明,王宠小了二十五岁,在吴门的地位低得多,但题诗竟在文征明之右,且非“奉次”,诗意也有出入。论书法,王宠这首最差,和真迹形态存在明显区别。所以,有理由怀疑,这是好事者添加的一则伪书。

 

抛开王宠,我们进一步猜测,被文征明和彭年誉为“少年李白”的是哪家兄弟?

 

是指文征明和哥哥文奎吗?显然不会是。当时的文征明早已是吴门文宗,以“少年李白”自喻,门下彭年再写诗硬夸,没这种道理。但文征明题诗为何又有自谦的语气?似乎真是个谜团。

 

欲解此谜,不妨先预估下受画人的年龄范围。据徐邦达考订,仇英生于1502或1503年,卒于1552年。既然图像显示《梧竹书堂图》是晚笔,那么,假设这是画家四十岁之后的作品,故绘图当在1541年到1552年之间。再假设受画少年十八岁,所以出生于1524年到1535年之间。

 

经排查,当时符合年龄条件的,被文征明激赏的少年兄弟,只有张凤翼和张献翼。

 

张凤翼(1527~1613),长洲人,字伯起,著有《处实堂集》。在万历刻《处实堂集》卷四中,翻检得《为仲氏题笔生花图》,诗云:

年来无梦入京华,

才尽文通敢漫夸。

但得池头重赋草,

不须笔上更开花。

 

▲张凤翼《处实堂集》卷四 《四库存目》集部第137册

 

这与文征明在《梧竹书堂图》上的题诗只有两字之差。可见,此诗是张凤翼所写,小辈起草诗句,恭请长辈题画,所以语气谦逊。因文征明只是抄录,故不收入文氏诗集中。

 

基于《为仲氏题笔生花图》一诗的发现,可以确凿地认定,《梧竹书堂图》在历史上的原名是《笔生花图》,图中所画是李白。受图人是张凤翼的“仲氏”,即二弟张献翼。

 

张氏有兄弟三人,还有一位三弟张燕翼。其中数张献翼最为才高,献翼字幼于,少年即名动吴门,一生充满传奇。

 

对当时的情形,王世贞在《弇州续稿》卷109之《张幼于生志》描述道:“(献翼)年十七,即以诗赞故翰林待诏文翁……(翁)辍食而读,谓其客陆礼部师道曰:吾与若俱不及也。趣延入酒之。而是时伯起(凤翼)业已名文翁客。……陆君亦折行而与幼于称诗。故皇甫按察汸、彭处士年、黄处士姬水、今刘按察凤,尤相得,唱酬无虚夕。当是时,操觚者以不得幼于一语为歉。幼于寻游南太学,两司成至不敢抗师礼,引以为上客。”

 

关于张献翼的生年,在张凤翼《处实堂续集》卷九之《仲氏明春六十今冬得孙喜而有作》一诗中,有“仲氏甲午生”的诗注。甲午为嘉靖十三年,即1535年。

 


▲张凤翼《处实堂续集》卷九 《四库存目》集部第137册

 

据王世贞记载,张献翼十七岁时,得到文征明的垂青,推此年为1551年,文征明八十二岁。所以,1551年,是仇英《梧竹书堂图》(《笔生花图》)的创作上限,距画家去世只有一年,是绝晚之笔。

 

此时,王宠已经去世18年,这也反证了《梧竹书堂图》上的王宠题诗,必假无疑,并且,存世若干类似风格的所谓王宠书法,全是赝品,这是一个窝案。在明末,王宠赝品已经泛滥,用张凤翼的话说,是“今赝书盈市”(《处实堂集》卷七),在仇英真迹上,添加王宠伪书,以增画值,也是“风尚”。

 

行文至此,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为仲氏题笔生花图》的首句是“年来无梦入京华”,当时的张凤翼不过24岁,科举未挫,为何会写出这种不思荣进的颓退诗句来?前一年,发生了什么?

 

答案是,病魔打击了他。前一年,也就是1550年,张凤翼害了一场大病,卧于石湖楞伽寺。当时,文征明从彭年口中听得此事,“怅然久之”,于是,在灯下绘制了一卷《古柏图》,为他祈寿。86岁时,张凤翼在卷后题跋,回忆此事,感慨万千。

 




▲文征明为张凤翼绘《古柏图》 1550年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张凤翼并非真的绝意科举,嘉靖甲子(1564年),张氏三兄弟同试南畿,主考想避嫌,“为裁其一”,不幸地,张献翼中枪。此事对张献翼的打击很大,从此疏狂怪诞,浪荡风月。事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张献翼之死也很奇葩,万历甲辰(1604)七月,年逾古稀的他得了痢疾,养病荒园,瘦得不成人样,本是待死之躯,谁道八月九日,来了强盗,杀之,据张凤翼道,当时是“满园喋血”,连个全尸都没留下。载《处实堂后集》卷六《哭弟文》。

 

平时出格的人,流言就多。张献翼身后,对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沈德符说他和虎丘僧人喝酒,醉死园中;钱谦益说他“携妓居荒圃中,强盗逾垣杀之”;乾隆《苏州府志》说他写《蕉扇记》,嘲讽税监,遭报复被杀。

 

不管怎么说,一代畸士,终未能善终。

 

《梧竹书堂图》是少数能够通过文献核查,锁定仇英创作背景和时间的案例。简言之,这是一条根据作品图像的分期模型建立文献猜想,并进行定向核查的道路。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纯文献处理,难以走通,因为相关人物的诗文集,属四库存目,不在检索范围。如果可以进行的全面文献检索,方向或可寻,但如果不具备检索条件,理论模型和猜想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wy2010bbs
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网址:www.wy2010.com

版权说明:

武英书画带期号的文章,均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公众号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喜欢本文的读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订阅办法:
一、点标题下方”武英书画”链接加关注。
二、进入通信录,公众号,点右上角加号,搜索“武英书画”或“wy2010bbs"。
三、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