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期 | 小议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董其昌《天马赋》
作 者:刘九洲
近来董其昌各种《天马赋》写本纷纷出现,台北故宫《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中,也展出了清宫旧藏的《天马赋》,这样一来,就值得写篇小文章,将《天马赋》的来龙去脉进行一次介绍。
《天马赋》的文字作者是米芾(1051-1107),米芾是大书法家,他当时写了很多本,有大字,也有小字。
在南宋早期,吴琚力学米,几可乱真,吴琚《行书五段卷》(上海博物馆藏)中,有数行临米《天马赋》,水平很高。
到了明晚期,董其昌(1555-1635)学米,也临写了多本,成为《天马赋》的宣扬者,董其昌传世真迹中,以《天马赋》的内容为最多。
据董其昌记述,明代晚期,有三种米芾《天马赋》,一是落款中有“平海大师”字样的大字本;二是米芾在“致爽轩”(米芾的镇江住宅)书写的小字本;第三种落“元丰三年”款,有拓本传世,未必是真迹。
1590年,即董其昌中进士的第二年,他在“中丞黄履常所”(黄履常即黄承玄,万历丙戍进士,项德成的儿女亲家,官至副都御史)见到严嵩旧藏的米书大字《天马赋》。
清初孙承泽《庚子消夏录》卷一中说:“元章所书《天马赋》,以擘窠大字、书于平海大师后园者,为最得意之作。雄浑流动,起止横竖,诸法俱备。余尝见其《多景楼诗》,亦大书,远不及此。此卷不独在《天马》卷中称第一,其生平书迹,亦当以此为第一。”
这三卷米芾真迹,早已不传,只有董其昌多件临本传世。
董其昌《天马赋》临本中,以壬子年(1612)临写的《天马赋》(上海博物馆藏)尺寸最大,长达13米。这件作品开头部分比较轻松,后半段有点吃力,当时的董其昌,似乎还没有领悟到大字诀窍。
1621年,董其昌67岁,他在《四印堂诗稿》(上海博物馆藏)中,论米芾《天马赋》:“此真迹在金沙王氏,今归于太学褒甫,褒甫曾见余临本,谓可各自孤行。然米书《壮怀赋》赵子昂欲补阙数行,三易笔不能似。叹曰:今人去古远矣!为之辍翰。大都米书不易临,临之亦辄不能肖,自虎儿已然,不若苏书之易似。要以,似处正不似也。”此时董其昌认为,在对米芾书法的掌握上,他已经超越赵子昂,可与米芾“各自孤行”。
那么,董其昌传世《天马赋》共有多少呢?据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记载的著录加现代流传,共有九件。
近十年艺术市场活跃,除了上述九件外,又发现数本:有陈垣旧藏、启功题跋一件,已经出版;南京博物院有一卷,以往未被人注意;近年香港也拍卖过两本,一本是丁卯(1627)六月款,另一本无年款。
201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辑的《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新介绍了三种。
2016年初,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这是自1992年奈尔逊博物馆举办董其昌大型研讨会以来,最大的董其昌专题展览,举展方介绍,此展准备了两年多,也是尽心尽力。
此次展品都是清宫旧藏,绝大多数精妙绝伦,也有个别作品不是真迹,其中包括一件《天马赋》,也就是刘晞仪《董其昌书画鉴藏题跋年表》中记载的九件之一。
我们将台北本的部分图片,与《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中的小字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差异非常明显(在5组比较图中,每组最上者是台北本,对照品是《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刊载本,之间用黄线隔开)。
▲ 比较组1 上:台北本 中、下:刊载本
▲ 比较组2 上:台北本 中、下:刊载本
▲ 比较组3 上:台北本 下:刊载本
▲ 比较组4 上:台北本 中、下:刊载本
▲ 比较组5 上:台北本 下:刊载本
《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刊登的小字《天马赋》,是清代《玄赏斋帖》中收录的《天马赋》原本。此帖容庚《丛帖目》未载,1949年之后,原石发现于苏州,拓本有流传,帖后有林则徐、吴荣光、端方题跋。
以往图像资料不公开,无法完成这样简单的比较。但是仅有图像,没有足够的研究,也不足以说明问题。就我个人感觉来说,不希望读者比较之后,根据优劣来讨论真伪,还是希望以此为门径,积累更多资料,最后根据类型,来判断董其昌书法的真伪。
《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中刊载的大字本《天马赋》,也是首次披露,很有参考价值,至少可以促使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其收藏的清宫家具中,发现一件康熙旧藏、康熙制作的董其昌真迹屏风。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天马赋》八屏,现已被制作成十扇屏风,第一屏是康熙亲书的导语,第十屏是大臣题跋,屏风背后,还有群臣和作十屏。对于如此规模的制作,之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却似乎没有将其视为董其昌真迹,而是作为清代家具出版于《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中。
从字迹上看,北京故宫的《天马赋》屏风,与《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大字本册页,大约书写于同一年。
我们在这里再次展示《董其昌临<天马赋>三本》所刊载大字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此与《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所载董其昌《天马赋》屏风进行仔细比较,相信可以得出结论。
▲ 董其昌临大字《天马赋》 私人藏
最近,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清代帖学书法特展》,第一件展品,是沈荃(1624-1684)的《背仿米芾<天马赋>》,其笔势与董其昌差异明显,却与董其昌某些赝品一致。沈荃的这件作品,以往少被注意。
▲ 清 沈荃《背仿米芾<天马赋>》
康熙也有临摹《天马赋》传世,其书法特征,从杭州放鹤亭中的刻石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天马赋》的故事,大约是米芾、吴琚、董其昌、沈荃、康熙这一群人构成的,其文化传承,大致如此。
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wy2010bbs
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网址:www.wy2010.com
版权说明:
武英书画带期号的文章,均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公众号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喜欢本文的读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订阅办法:
一、点标题下方”武英书画”链接加关注。
二、进入通信录,公众号,点右上角加号,搜索“武英书画”或“wy2010bbs"。
三、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