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的质疑无助中国公益发展
【公益慈善论坛】微信号:loongzone2006
简单粗暴的质疑无助中国公益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社论
公益在中国是个新兴话题,上至政商精英,下至平民百姓,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因为频发的灾难,介入公益已近乎于一种“时尚”。作为一片热土,公益圈汇聚了大量资源,也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公益打假、慈善爆料,时常便会成为微博的热门事件,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职业。日前,来自微博账号“四月网”针对壹基金的质疑,便是人人监督公益时代的一次典型案例。
四月网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一条微博上,他们罗列了基金会中心网本月18日公布的各基金会款物支出情况的数据,指出壹基金2013年收到款项3.86亿元,支出仅为4701万元,所以认定李连杰在四川雅安地震期间到20日止,他所创办的“壹基金”一共贪污了约3亿多元的善款。随后,壹基金否认了这一指控,并发律师函要求“四月网”对传播“贪污3亿捐款”赔礼道歉。同时,壹基金的秘书长杨鹏和理事之一李连杰也在微博上予以反驳。
毫无疑问,四月网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拥有质疑壹基金善款去向的权利。不过,从质疑的严谨性来看,又确实充满了情绪性与不专业。指控一家公募基金会贪污社会捐款,如果只是看去年与今年的收支账,那么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所谓的“腐败”。按照目前针对公募基金会的规定,公募基金会需要花掉上一年筹款所得的70%,按此逻辑,难道意味着法律规定公募基金会可以贪污30%?
当然,说到70%的数字,即便按照杨鹏在后来回应中表示壹基金去年总支出1.2758亿(雅安救援支出4532万),也无法占到3.86亿元筹款总额的70%。不过,如果看看排名2-10位的其他公募基金会,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7家基金会都没有完成花掉上一年度筹款额70%的任务,只有中国红十字会一家凭借收2822万,支2267万,以80.3%的比例符合了法律规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民众、企业、机构的捐款频率,并没有呈现出一种常态性跟稳定性,而只是随着灾难事件的来去同步起落。去岁雅安芦山地震灾情传播率很广,导致此次地震筹集的捐款数额巨大。这就使得各大基金会遭遇了一个难题:灾后重建时段漫长,该如何在下一财年花掉如此多的善款呢?
以往,要完成上述任务并不难,例如直接划拨给地方政府,具体的执行情况全权交给政府,这对于基金会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省心。但假如公益可以如此简单,那么全国只要有一家基金会即可,也毫无必要成立政府以外的N GO了。壹基金并非没有问题,但它清楚地意识到了筹款难、花钱更难的大问题。要把钱花好花到位,还要透明公开,给予捐赠人及时准确的回馈,某种意义上,这比赚钱和捐款还要难。
正是基于重建消耗时间较长,又要确保透明有效地花钱,想要在一个大灾年的后一年花去疯狂涌来的“善款”,绝对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跟政府关系较为密切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能够做到符合法律规定,其他位列前十的九大基金会都未能达到法律上的规定。
有善意的关注者表示,壹基金要尽快把钱花出去,言外之意在于,我相信你没贪污,但我希望你可以赶紧援助灾区。事实上,相不相信贪污不该靠个人情绪判断,而要弄懂基本情况,查看相关数据报表。仅仅凭借收支对比,而不管余款情况就指责基金会贪污,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做法除了哗众取宠,引人眼球,丝毫没有正面的价值。再者,更快地花钱必须兼顾透明有效地花钱。中国官办公益机构曾在“透明公开”上重重摔了一跤,今天,依靠大型灾难动员而崛起的民间公益机构,如果不能在透明上做足文章,教训必然更加惨烈。至于有效,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要求,简单将善款送给灾民,还是费尽心力建设一座坚固的学校,二者的价值和难度判然可分。
与壹基金类似,中国短期内成立的数千家公募基金会都还处于成熟定型的路途中,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它们加快改革、走上正轨都极富裨益。但需要指出的是,批评未必要建设性,但一定要具备专业性。简单粗暴地指责无助于中国公益的发展,而只能沦为无意义的口水仗。
质疑壹基金再显慈善体制短板
作者:木须虫 来源:光明网
在质疑慈善已成惯性的语境下,哪家慈善机构被质疑都是不足为奇,壹基金自然不能例外。慈善是靠信任吃饭的事业,公众看不到应有的透明,不知道捐赠怎么用的、用到哪儿,谁都有质疑的权利。当然,仅仅基于对慈善组织披露的账目或者有限资料的判断,得出侵吞善款、涉嫌贪污之类的结论,自然难免草率,质疑也仅仅是质疑。
质疑往往是监督声音的表达。对于这样的质疑,慈善机构的解释与澄清,通常都难逃瓜田李下的嫌疑,希冀自证清白从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遗憾的是,几乎每一次有关慈善机构的质疑,都是始于自我澄清、终结于将信将疑,从当初的红会的“郭美美”、儿慈会的“小数点”,再到如今的壹基金,无一例外缺少来自于第三方公正且有权威的声音,“裁判”的缺位,“存疑”的结局,最终都会让公益慈善的信任受损。相信,壹基金今后的回应亦会步少同样的窠臼,诸如该秘书长的回应声明,大意表达的捐赠使用周期、基于成效的过程严谨等等,再合理也会面临程序正义的纠结。
透明是慈善的生命,本有的基本伦理决定了不管是官方慈善,还是民间公益,在这一基本准则面前都是平等的。近些年,诸如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官方慈善信任危机所致,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业基本条件日趋成熟,作用开展显现的必然,因更贴近社会而释放出更大的活力。比如,壹基金在雅安地震募捐中,以占比近1/4的额度,展示出超凡的影响力。
质疑有可能是公益慈善走向成熟的推动力之一,前提是质疑能够成为监督连动监管的杠杆,否则仅局限于公益慈善机构与公众之间的“猜谜”游戏,质疑的泛滥最终注定没有赢家。公益慈善的公信并不来源于公益机构,而恰恰来源于制度机制与运行规则。就现行公益慈善环境来说,有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慈善“公办”与“民办”的地位有别,民间公益游离在体制之外,成了“没妈的孩子”,面临着更多不确切的风险;二是受限于社会公益权力治理方式,慈善立法滞后,民间公益慈善在运作与监管方面,尚存在诸多规则与制度的空白,合理性与合法性缺少界线,没有利于消除质疑与中止争议的刚性标准。
从很大程度上讲,壹基金被质疑,已经不是单纯的透明问题,更大意义上还是公益慈善体制与机制所营造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问题。推动公益慈善的社会化,符合政府转变职能,放权社会的要义,慈善公益政府应加快退出步伐,实现“管办分离”,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完成社会公益的权力治理向法律治理的华丽转身,让所有的慈善公益都在同一规则下运作,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社会组织和公民监督。
公益监督应严肃严谨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评论员 张天蔚
中国公益事业面临信誉危机,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监督与被监督者双方的共同努力,而任何一方的不够严肃和严谨,都是对公益事业信誉的伤害,而不是促进。
近日几条新闻与公益慈善组织相关,其一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面对媒体大倒苦水,称自从建立由其主导的公益组织“永源基金会”以来,面对某些监督者的“胡搅蛮缠”,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去做解释工作。以致使他“做公益慈善的动力在慢慢消减”,“幸福感在降低”,进而已经萌生退意。其二则是一向口碑尚好的“壹基金”,因为四川雅安地震捐款使用不够及时,被某网站的官方微博质疑为“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3个亿”。
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和质疑一直存在,但这两则事件依然具有特别的意义。
崔永元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虽然可能没有在自己的节目中直接质疑过某个公益组织,但他确实曾经是质疑者阵营—媒体—中的一员。如今角色互换,崔永元对质疑者的恼怒溢于言表,可见所受困扰之深。
而壹基金在公众中的口碑一向尚好,尤其在中国红会因郭美美事件信誉受挫的背景下,壹基金更是在四川雅安地震之后,成为接受捐款最多的公益组织。如今,这个曾经因其民间性质和操作公开而赢得良好公信的公益组织,却因一条百字微博而疲于自证清白,也让人感慨中国公益组织信誉的难得和脆弱。
这两起事件一起提醒我们,质疑者与被质疑者究竟应该秉承怎样的原则、恪守怎样的边界,是双方都应该思考的共同课题。否则质疑者理直气壮,被质疑者却不堪其扰,不仅不能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延误甚至断送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前程。
或许双方都应该恪守的原则,就是严肃和严谨。严肃指其态度,即无论被质疑的公益组织,抑或提出质疑的媒体、个人,都应该坚守公共利益原则,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泄私怨。只有双方都秉持这样的共同立场,质疑者与被质疑者才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对话,也才能共同促成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严谨则是指其手段:公益组织必须公开、透明,已经是社会共识,但公开透明的原则,还必须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技术管理作为支持,譬如完善的组织结构、完整的账目管理、方便的查询系统,以便随时且方便地接受公众的监督。而对于质疑者而言,则应该在严肃态度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有理有据的方式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而不是过分随意、轻率地提出质疑,导致公益组织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付出过大且本来不该付出的辩诬成本。
以此标准衡量,这次某网站微博对壹基金的质疑就显得太过轻率:雅安地震一周年之际,仅根据壹基金接受捐款近4亿与拨付善款4000万的差额,就指控李连杰贪污地震捐款3个亿,明显不够严肃,更不够严谨。慈善捐款获取不易,科学、有效的使用同样不易,按照设计项目需要,在数年之内逐步支出慈善捐款,完全符合慈善行动的规律。反之,要求公益组织必须在短短一年之内支出绝大部分捐款,否则就指控其贪污,反而是不负责任的轻率。虽然这一指控以“这算是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三个亿吗”的所谓疑问句式提出,但鉴于微博传播的规律,壹基金和李连杰仍然不得不正式回应。这个本来不该提出的所谓质疑,却使壹基金在信誉和经济上都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巨大成本,也给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公益事业,造成本不该承受的冲击。
中国公益事业面临信誉危机,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监督与被监督者双方的共同努力,而任何一方的不够严肃和严谨,都是对公益事业信誉的伤害,而不是促进。
邓飞:爆料者应有理有据
来源:中新网 记者 张曦
在邓飞看来,慈善事业接受百姓质疑是天经地义,“但质疑要有理,要有基本依据。我们可以批评质疑壹基金,也可以说它善款发得不够快,不够多,但不能说李连杰贪污,这是两个概念”。
邓飞坦言,百姓对善款去向存在很多看法,这都情有可原,因为大家可能确实不理解不明白,但其中一些质疑却是因为对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才导致一些误解和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壹基金’这次事件,国家的法律是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所以‘壹基金’是花钱慢一点,但是负责任使用了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