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性
公
益
5月16日,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近3000名来自公益界、企业界、学术界及传媒界的跨界大咖及公益人士参加本届峰会,共同围绕“理性公益 科技向善”的主题,深入探讨互联网如何助力公益发展,共创公益新生态。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题为《再谈“理性公益”》的开场致辞中表示,从公益2.0到理性公益,腾讯公益不断推动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过去二十年,腾讯自身也不断成长,通过技术应用、信任构建和文化沉淀,为中国的脱贫攻坚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在一家科技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理性公益与科技向善是如何推动互联网+公益的深度融合,创造出鲜活的“中国样本”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理
性
公
益
“理性公益”这一理念,是陈一丹在2018年99公益日上提出的倡导。他希望人们的每一次捐赠,不仅源于情怀,更源于对项目的了解和信任;也希望公益行业更快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热情到专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性公益”理念的倡导对象,一是作为捐赠人或参与者的社会公众,二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助人走出困境的公益组织,乃至整个公益行业。
一个人的公益行为,常源于对弱势群体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很多时候是因为一时一事的冲动。由直觉和情绪主导的公益行为,常常难以持久,也难以触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情感,变得理性,变得沉着冷静,才能让有效利他的公益行为成为一种持久的生活习惯。
公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文明,也是一种基于信仰和道德的善良。在汇集善意和温暖的腾讯公益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社会公众参与捐赠。他们可能是收入微薄的普通打工者,也可能是经济富裕的中产阶层;他们可能被悲惨的故事感动,可能被感人的事迹吸引,也可能只是因为朋友的面子。当许多人捐完钱之后便不再关注公益项目,缺少理性的质疑和监督,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了解项目信息、进程和效果;很可能让公益项目因为得不到必要的反馈,错过修正错误的机会,削弱公益行业变革和创新的动力,影响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捐赠人,在信息过载、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时代保持审慎的理性,并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这不,刚开完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就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一女生与男友吵架,一气之下竟将两人存的买房款捐给了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公益项目。结果很快就后悔了,并在朋友圈发文求助,询问该如何向腾讯公益讨回捐出的 4437 元买房存款。对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回应称,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公益”而不是逞一时之快。并表示:“根据相关法律,并没有规定公益捐赠完成后可以无条件退回。加上腾讯公益平台捐赠的每一笔捐款,都直接进入公募慈善组织账户,所以具体的退款需求,须直接与所捐项目的公募组织联系,协商是否可退款及流程。”果然,冲动是魔鬼!根据《慈善法》,捐出去的款可不是随便就能退的啊!
为了帮助用户减少冲动型捐款行为,养成理性捐赠的习惯,腾讯公益平台在2018年上线了一个叫“冷静器”的产品。用户在捐赠前会先弹出一个“透明度提示”的消息框,让用户可以查看这个公益项目什么时候立的项,执行得怎么样,捐款都花在了哪些地方。用户要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捐款。这相当于强制用户冷静下来,在支付之前多想一秒,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捐款支持某个项目,开始关注项目背后的社会问题,判断公益组织是否有足够的公信力和专业能力,理解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律。
当一个人真正了解和认同某个项目之后,极有可能成为一名长期捐赠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喜好,有计划地进行捐赠;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公益项目的义务劝募员,带动其他家人和好友参与到公益中来。根据最新腾讯公益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3月“冷静器”正式上线后一年内(剔除99公益日期间不可比数据后),人均募捐额、平均单笔捐赠额均有明显上涨,2019年第一季度复捐率为24.56%,同比去年增加9.78%。这说明,理性公益不仅没有阻拦用户的捐款热情,还收获了更多持久性的捐款意向。
“理性公益”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也是公益组织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进阶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注册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82万家,但大部分并没有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出台以后,只有那些符合条件被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社会组织,才能申请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但《慈善法》也鼓励没有公募资格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与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虽然愿意合作的慈善组织并不多。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一些公募机构愿意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分享公募权,以认领项目的形式帮助那些无公募资格的机构筹款,给了它们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于是,每个在平台上筹款的公募机构周围都聚集了一帮“小兄弟”。公募机构不仅为这些“小兄弟”提供能力建设,提升项目设计与传播、筹款的能力,还为它们引入企业资源,增加配捐资金量。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原本是项目发起方的非公募机构变身成为项目执行机构,真正动员社会资源筹款的也是自己,只不过筹到的钱先进公募机构的账户,然后再根据项目预算拨付给自己,当然资金的使用也要接受公募机构的严格监督,毕竟执行机构乱花钱的话影响的是公募机构的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机构出身草根,以前大多都陷在缺人缺钱的泥坑里艰难维持生存。不敢提高薪酬水平,招不到优秀的专业人才,机构的专业度自然不咋的,常被外界诟病。既不懂项目化运作,也不会做信息披露,管理也不规范,传播和筹款可能只是小学水平。日子不好过,能活着就很不容易了,你愁我愁大家都愁。但,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热情到专业,互联网正为中国公益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当初,很多上腾讯公益筹款的草根们还是个“小白”,一穷二白,能力不强,貌似做了很多事,但做得好的没几件。总之,要学习、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但腾讯公益仍视他们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认真耐心地教他们怎么写出一篇好文案,拍出一张好照片,活学活用筹款即传播的道理。
连结互联网与公益,帮助公益伙伴成长、共同为用户创造更多信任与价值,构筑理性、透明的公益新生态,正是腾讯公益一直以来的目标。为了帮助公益伙伴们做好信息披露,腾讯公益于2017年5月推出项目透明度建设组件,并不断升级迭代,及时向公众披露项目执行进度和善款支出明细。为了提供更专业的披露模板和更精准的指引,腾讯公益还引入第三方专业合作机构德勤,共同研发了《2018腾讯公益财务披露模板》。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公益项目和机构也更加规范和专业,也更加自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日,腾讯公益平台上总共在筹2531个项目,其中累计筹款额大于100万在筹项目,满足近3个月发布进展和超过一年发布财务披露的项目数量达标度100%,15、16年年筹款额大于50万的项目已完成披露97%。
为进一步赋能公益组织,今年4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腾讯公益伙伴分享会上,腾讯公益与数十家公募慈善组织共同发布 “腾讯公益共创2.0之UP计划”,宣布从伙伴成长、持续发展、能力共享三个方向,通过包含工具、流量、培训和资金激励在内的三大能力、五大场景,助力公益伙伴进阶升级,共创共建公益新生态。该计划将平台对公益伙伴的激励体系进一步升级,其核心能力包括:提供多元激励场景,助力组织探索个性化成长路径;提供高效的资源包,助力组织自身互联网公益能力的进阶与长远发展;提供开放共建的平台,助力组织与平台、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能力共享。未来,腾讯公益将继续携手公益伙伴,致力于创造更多公众喜爱的公益场景,帮助慈善组织和项目更好连接公众,在品牌、人才和专业化能力上,实现全面发展。
科
技
向
善
除了积极倡导“理性公益”,腾讯公益也希望利用科技工具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即“科技向善”。
“科技向善”的前身,是2017年腾讯内部提出的 "Tech for Social Good",主要是希望在腾讯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社会视角,思考科技和文化如何造福于人类,并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8年,整个腾讯公司从上到下都开始探索“科技向善”,而主要推动者当属腾讯主要创始人马化腾。今年2月份,马化腾在《财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向善》,明确提出并阐释了“科技向善”的理念;3月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在他的提案《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中呼吁在全社会、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向善”“负责任创新”“创新与伦理并重”等理念。5月初,马化腾在朋友圈正式宣布“科技向善”已成为腾讯新的愿景与使命。至此,腾讯成为中国第一家公开倡导“科技向善”的公司,完成了从“技术无罪”到“技术中立”再到“科技向善”的升级。
实际上,腾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迈出“科技向善”的步伐。在2007年腾讯基金会成立之前,腾讯就利用QQ开展了公益传播和筹款活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牵动每个人的心。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救灾与灾区重建。腾讯公益迅速开通在线捐款平台,捐款额很快就突破了2000万元,创下当时互联网筹款最高纪录。之后腾讯公司各产品线又联合推出了月捐计划,让人们可以每月定期定额向自己关注的公益项目自动捐款。腾讯公益不仅入驻了微信和微信支付,还率先在公益寻人、公益医疗、筹款等领域应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014年,腾讯公益推出“一起捐”。这一利用微信、QQ和移动支付的筹款方式,迅速获得了大量使用者。据2017年腾讯公益平台数据显示,“一起捐”的筹款金额占总筹款额一半以上。腾讯公益还上线益行家平台,网友捐步数、企业匹配捐赠资金,通过创新的行为公益方式构建多元化公益场景。之后,捐声音、捐阅读时间、捐电脑清理垃圾等行为公益也推陈出新。
腾讯公益还依托腾讯的技术优势,推动互联网新技术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2015年,腾讯“为村”平台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乡村”的模式,助力乡村扶贫工作,让地方政府、当地村民、购买用户都能在平台上互动。许多村民还开了微店将自家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增加了收入。
为了让每个普通用户都轻松融入到公益场景中,腾讯公益联合了公司内部上百条产品线,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科技向善”。今年4月22日,腾讯基金会联合微信小游戏、腾讯追梦计划共同发布“WeCare公益计划”,鼓励开发者基于微信小程序(小游戏)的能力,创作高互动的体验场景,用技术激发用户公益参与热情,让做公益更有趣 。
2018年腾讯公益还发起了“回响计划”,回访过去受较大关注的春蕾女童、新阳光病房学校、爱的分贝聋儿救助、小朋友画廊、临终关怀、荒野新疆白鸟湖保护、做流浪动物的英雄、爷爷奶奶一堂课和外婆的礼物等9个公益项目,并通过视频记录和展示项目的发起背景、执行进度以及项目预算、管理费和执行成本等,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和机构的透明度,让捐赠人用最直观的方式看到公益资源的流向和成果,从而赢得更多信任与支持。
“行为公益季”则是继“99公益日”之后,腾讯公益牵头发起的又一大型全民公益盛典,旨在倡导人们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付出,在生活日常中践行“行为公益”。2018年首届“行为公益季”以“走路就是做公益”为主题,号召人们捐出自己的步数,借助科技的力量为公益助力。腾讯公益还携手地方媒体和爱心企业,在杭州、济南、鄂尔多斯、合肥、长春、西安、成都、昆明、太原九城举办线下徒步活动,吸引超过万人为“爱”行走,把“行为公益”带到更多普通人身边。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共有3412万爱心网友累计捐出5100亿步,爱心企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为各类公益项目配捐了3133万善款。
正如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所言:“科技手段的引入,让中国的互联网公益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而技术的创新还将为整个公益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余年来,腾讯公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重建社会信任,为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当企业将“科技向善”作为自己的愿景和使命,并将其融入日常的行动时,就会指引企业从成功走向伟大,从伟大走向卓越。科技向善,一念天堂。科技公司就应该用向善的心态,商业的手法造福于社会,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美好。
中
国
样
本
2015年,腾讯公益发起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四年来,99公益日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现象级全民公益行动日。2018年99公益日期间,共有超2800万人次爱心网友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出善款8.3亿元,超过2000家企业共捐出1.85亿元,为5498个公益项目贡献力量。加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的2.9999亿元配捐金额、以及1亿元慈善组织成长基金,善款总计超过14.14亿元。
四届99公益日数据比较 (来源于公开资料)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腾讯公益平台为代表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为全国1400余家公募慈善组织募得逾31.7亿元善款,同比2017年增长26.8%。其中,仅腾讯公益一家贡献的善款就达17.25亿元,超过其他平台筹款量的总和。
结合腾讯公益平台的数据来看,2018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超90%的项目与扶贫相关,共募捐了15.5亿元,涉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救灾扶贫等多个领域。另外,截至2019年5月1日,腾讯公益平台累计为疾病救助类项目筹集资金18.1亿元,教育与助学类项目筹集资金14.4亿元,扶贫与救灾类项目募集资金超6亿元,环保与动物保护类项目募集资金近2亿元。其中,仅腾讯贫困孤儿助养单项目募集金额已超过2亿元,募捐人次超1300万。截止2019年 4月底,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超过2.2亿人次 捐出善款近53亿元,为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的5万多个公益项目贡献力量。中国的互联网+公益正日益深度融合,形成了鲜活的“中国样本”。
互联网+公益,正以一种温暖而澎湃的力量,在公益行业引发种种变革,一步步构建起新的生态系统,让企业、公益组织、捐赠人、受助者等参与各方都能充分互动,实现共生与共赢。展望互联网公益的未来,理性公益正当时,科技向善亦可期。“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理性公益与科技向善最终将汇聚起人心的温暖,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印记。”陈一丹的这句话,也是无数人共同的心声。
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
关注我,一起学习公益慈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