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3991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发热、汗出、微恶寒,对应到《伤寒论》中至少有三种方剂可选,寒温方向不同,还需结合其他症状仔细判断。一旦辨证准确,用一个简廉小方,就可以迅速退热!
—本文约13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张某,男,37岁,河北香河人,2023年12月15日初诊,患者包裹很严实,就露出一双眼睛,脱下帽子后,发现头上冒白气。现病史:1天前,咽部疼痛,不发热,自服“头孢克肟片”,当天夜里,觉得咽痛加重,浑身发冷,次日早晨自觉汗出、发热,测体温39°C。因其老婆月经不调被我治好,故推荐他来找中医治疗。刻诊:全身汗出,微恶风寒,流黄涕,口微渴,全身肌肉酸疼,手足温,二便调,舌红苔微黄,不厚,脉滑。体温39.5°C。处方
处方:白虎汤用药: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炙甘草10g。嘱其煎药时放大米1把。水煎至米烂,煎两次,兑到一起分两次服,一次约200ml。
患者问几付药能退烧,我说中医治发烧感冒是拿手好戏,一付药保你退烧。第二天上午,病人兴冲冲来到门诊说,王大夫,您的药可真神了,吃完这一付,今早上量体温37.3°C,已经不烧了。不到5块钱的药,可比打针输液好使多了。就是嗓子还是疼。我说,你现在只是大热消退,仍有部分热未完全消除,用银翘散加减再巩固一下。处方
银翘散加减巩固。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蝉衣6g、元参10g、桔梗6g、生甘草10g、薄荷3g(后下)。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每次约200ml。
本案患者汗出、发热,貌似太阳中风证,但是咽痛、鼻流黄涕是内热的表现。体温39.5°,属于高热,表明内有大热;内热迫津液外泄,故全身汗出;微恶寒是汗出后怕风的缘故。用白虎汤清气分之大热,方证对应,故一剂取效。
服白虎汤后,内热清而身凉汗止。仍有咽痛,乃是余热未清,用银翘散加减来清疏余热。我临床中总结的白虎汤辨证要点有二:
一是发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寒;
二是汗出热不退,即“身大热,汗大出”。再兼见咽痛、黄涕等一二个内热之证,即可放心用之。
太阳中风证除了和太阳伤寒证鉴别外,还要和有“发热、汗出”的其他条文相鉴别。在我的《重辑〈伤寒杂病论〉》一书“之为病篇”中,这三条关系密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这三条前后序贯,是服用桂枝汤后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也可以看成这三个方证之间的鉴别。都有“发热、汗出”的表现,要从其他的症状来加以鉴别,桂枝汤之温、白虎汤之凉、四逆汤之热,辨证不准确,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想要分享自己临床经验的书友
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
期待你的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王德民丨排版/宋衢丨值班/王勤莉丨导读/依伊丨视觉/十三丨审核/居业。•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