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居易经络医学思路,治疗“胃胀、头痛”医案一则



中医书友会第4011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此案涉及经络医学中的经络气化理论,也解说了临床中的思辨过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约1142字,预计阅读3分钟—

针灸治疗胃胀满案

作者/王居易
作者介绍:王居易(1937—2017),男,汉族,北京昌平县人,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北京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市中医医院,从事经络研究及针灸临床工作,后历任宣武区中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主任等。2009年入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居易名医继承工作站,受聘为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2015年受聘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五批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2017年荣获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称号。学术代表著作:《经络医学概论》《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等。


一、病案

程某,男,23岁,2011年8月11日初诊。

主诉:胃胀满、发作性头痛1年。

症候:胃胀满,吞酸,噫气,大便黏。发作性眉棱骨疼痛,放射至颞部。经络诊察见: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

选经:太阴经、阴维脉。

选穴:尺泽、列缺、公孙。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下同)

二诊:症无变化。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三诊:胃胀好转,已不泛酸,大便黏,打嗝见好。现吃饭后已不恶心、不头痛。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8月23日追访,诸症未复发。属临床痊愈。

二、医案解读

第一主诉为胃胀满。患者由于去国外留学水土不服,胃脘胀满,噫气吞酸,伴有大便黏,偶有恶心,西医诊断为胃炎。第二主诉为发作性头痛,额角眉棱骨处隐隐疼痛而发胀,属阳明经,与第一主诉有直接关系。

按照中医的看法,两个症状算为一个疾病,为1年多的胃胀满及其引起的阳明经头痛,自觉“上火”时发作。本病属胃阴或脾阴不足的证型,多由疲劳或睡眠少所致。因为,疲劳或睡眠少能消耗肾阴,肾阴为脾胃阴之基础。

诸症与脾胃有关。一诊经络诊察显示手太阴经异常,提示症状由肺气不降则脾气不升所致。太阴气机异常一般取尺泽、阴陵泉,但本病属肺肃降气机异常引起的脾胃病,而脾经未出现异常,故单取尺泽不加阴陵泉。

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相表里,因阳明经无异常反应,治疗以太阴络脉为主,取手足太阴经之络穴(列缺、公孙),此对穴巧合地亦为任脉、冲脉的交会穴,故应能治疗胃胀满。且列缺为治疗头项部的总穴,能治疗(太阴异常引起的)头痛。

针后症无变化,因此改变思路。

二诊取两组腧穴:内关配公孙,中脘配足三里。内关、公孙为传统奇经八脉穴组,主治包括胃的病变。中脘、足三里能调理脾胃,适合用于气机不畅引起的脾胃病。

到了三诊,胃脘症状和头痛已完全消失。再针前穴,巩固疗效。

从此例可见两点:

一,两个主诉有时候属同一个病,需要通过经络诊察来判断有无关系,是否由一个证型或同一条经络病变所致。

二,经络诊察虽然只显示阴经异常,但若有阴阳相表里经的症状而且症状属实象(气机不畅包括在内),因阳经偏于泻,应加阳经腧穴。

按语
此例再次证明针灸临床中任何常规病都不能死守指定的某组“经验穴”或“规范穴”,必须根据症候结构和经络变动,调整选经、配穴思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今晚(9月25日)19:30,王居易老师学术传承人——张侨文医师,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公益直播,为您揭秘经络医学视角下的「高血压的调理思路」

扫描海报二维码,获取直播链接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作者/王居易
•值班/小贾丨编辑、导读/瓦力校对/闫奇峰、惠芬丨排版、视觉/十三丨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医书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