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4023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栀子是一味清热除烦的药物,但你知道治疗胸膈郁热,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吗?此外,胃痛、扭挫伤这类疼痛性疾病也都可以用它外敷。栀子起效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局部出现青紫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吧。
山栀外用谈
作者介绍:张德林,男,1948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主治中医师。1969年参加工作,多次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就几年来随赵老师临床学习的体会,谈一谈赵老师治疗温病的经验,供同道们参考。山栀味苦性寒,长于泻火除烦、泄热利湿,广泛应用于脏腑因火郁作痛,烦热懊恢、躁挠不宁的各种症候。在临床上栀子与其它中药合理配伍作外用药,能充分发挥其镇痛作用,扩大临床应用范围,现略述于下:
证见胸脘痞闷、结痛、懊侬、烦躁者,用山栀、杏仁按2:1配伍,研为细末,加酒精调成糊状,于睡前敷贴于膻中处,再用汗巾捆好,次日取下,局部显青紫者,闷痛即止。
栀子味苦性寒,能清热除烦镇痛;杏仁辛苦温,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温则宣滞行浊,佐山栀宜透胸中余热,热去则烦除痛止。
属寒者,炒栀子、附片按1:1配伍为细末,加白酒调成糊状,方法同上。青紫显现痛可止。
栀子为解郁、清热、散结、镇痛良药,炒用可减其寒性;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能逐寒回阳,温经定痛。二药寒热合用,相互制约,再加白酒以行药势,寒积内伏之痛可解。属火热痛者,脘痛时作时止,脉数、舌赤、心烦不安、溲黄、便干、渴喜冷饮者。以山栀、生姜按4:1为末,用酒精调糊状,贴于疼痛局部,用法如前,局部显青紫则痛除。盖胃痛因于热郁火邪,山栀苦寒,“热者寒之”属正治;佐生姜是为从治,大凡火热胃痛,此法简捷可从。属气滞痛者,栀子、玄胡、桃仁按2:1:1配伍为末、用白酒调糊状贴局部,镇痛尤佳;若肝胆气滞作痛可酌加姜黄,效果明显。
瘀血肿痛,用栀子、大黄、附子、赤小豆按2:1:1:2配伍研未,用白酒调糊状贴患部,局部青紫显现明显,具有消肿快,止痛作用强的特点。
黄××,女,38岁,农民。胃痛时作时止十余年,心下痞鞭,每遇情怀不畅则加剧。嗳气、口苦,脉弦,服中药时有缓解,易复发。
用山栀30克、玄胡15克、桃仁15克配伍研细未,用白酒调成糊状贴患部,用一次后疼痛减轻,嘱次晚再用一次、痞鞕、胃痛除,随访三年多未复发。刘×,男,16岁,学生。因打篮球扭伤踝部,关节肿胀,不能行走,疼痛难忍。曾打针服中药数帖,疼痛肿胀减轻不明显,仍不能下地行走。用山栀20克、大黄10克、附子10克、赤小豆20克为末加酒调敷踝部,用纱布包扎,两天后局部青紫明显,肿胀消除,能下地行走,续用二次后完全恢复。综上所述,山栀外用于局部,可作镇痛药,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山栀外用具有范围小,药力厚,能直达病所的独特优点。青紫出现标志病邪从内外达,使在里的阴阳调和、郁滞的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复常,从而得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本文摘自《陕西中医》(1982)丨本文作者/张德林•值班、荐稿/小贾丨排版/宋衢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审核/居业。•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