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4050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虽然“衄家,不可发汗”,但伤寒表实、汗不得出而从衄解的患者,可用麻黄汤发其表。背条文容易,临床一次性辨明辨准很不容易。宋老这几个医案,一定要好好学习其“精”“简”“准”。
宋孝志临证治验介绍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宋孝志老大夫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五十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运用经方屡起沉疴。笔者1983年在北京进修学习期间有幸随宋老临证学习。现选其治案四则介绍于后:何××,男36岁,工人,1983年6月3日初诊。病历号:194667。患者一身尽疼一天,无汗,时流鼻血点滴,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鼻衄(风寒表实)。治拟发汗解表,麻黄汤主之。处方:麻黄15克(先煮去沫)、桂枝12克、杏仁9克、甘草3克。一剂,分两次温服,避风。果然药尽衄止,余症均大减。继服姜、葱汤数杯,竟告痊愈。
《伤寒论》第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陈修园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其衄点滴不成流,虽衄而表邪未解,仍以麻黄汤主之,俾玄府通,衄乃止,不得以衄家不可发汗为辞。”
本例患者系风寒表实,寒邪盛,腠理闭,邪无处出,壅逼阳络,迫血妄行,因而致衄。李×,男,25岁,搬运工人,1983年6月6日初诊。病历号:196736。右侧胸痛,时而如刺,历已三日,伴胃纳差,舌脉无异。诊为:扭伤(血气互结、心胃气痛)。拟化瘀理气为法,施丹参饮,二剂后疼痛即止,胃纳正常。
本例因劳动不慎而致扭伤。宋老抓住疼痛如刺、胃纳差主症,诊为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故治宜化瘀理气为法。
方用入肝之丹参以活血化瘀,调肝木以助胃和;檀香、砂仁辛温芳香,入胃和肝、理气止痛,疏肝气而解木郁,共奏活血理气止痛之效。潘××,男,42岁,工人,1983年6月6日初诊。病历号:106571。右膝关节疼痛,脚挛急,屈伸不利,阴雨天则加剧已半年余。诊见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胖红,苔薄白,脉弦紧。诊为:痛痹。治以和血养筋,补中缓急,投芍药甘草汤。十剂后,膝痛明显减轻,脚亦能伸,精神亦好。宗原方续服十五剂而愈。
本例乃因风寒湿三气著而成痹,久之,津血耗伤,筋失濡养。故取酸甘养阴之方,用芍药和血养筋,甘草补中缓急,故服后疼痛减轻,其脚即伸。治宜守方,可收良效。
张××,女,50岁,干部,1983年6月13日初诊。病历号:136109。患者尿血淡红,无热涩感,腰痛,劳累后加重,自汗,疲乏无力,咳嗽,多痰色白。尿化验:蛋白++,红细胞满视野。舌淡薄白,脉沉细。诊为:尿血(脾肾阳虚)。治以温肾健脾,止血纳气。拟真武汤加减,处方:炒白术12克、炮附子9克、炮干姜9克、百部12克、茯苓12克、生蒲黄9克(布包)、炙甘草9克、补骨脂9克。三剂后,诸证改善,未见尿血发作,原方再服五剂以巩固疗效。
尿血一证,一般热证居多,属下焦有热,责之于肾与膀胱。该患者则因脾肾两虚、固摄无力所致,故以补益脾肾为主要治法而获效。
•本文摘自《四川中医》(1985)丨本文作者/廖权方•荐稿/小贾丨排版/宋衢丨校对/黄药子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值班、审核/居业。•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