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丨影响力投资如何进行衡量实践

社企论坛 南都公益基金会 2021-10-13

随着KKR、贝莱德等国际金融巨头入局,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 已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而规范衡量和管理投资产生的影响力,对于推动影响力投资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国内受众更好地了解影响力衡量和管理(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IMM),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携手南都公益基金会,将在未来四个月里陆续通过原创文章和直播活动的方式, 系统介绍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一系列IMM工具和案例。首先,我们将通过解读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近期发布的一份关于IMM的权威报告,邀请读者一起了解影响力投资和IMM的基本现状。



什么是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的概念始于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主持提出,目的是聚集金融、慈善和发展领域的领导者一同讨论和构建可以创造积极社会及环境影响力的全球投资产业逻辑。


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GIIN)于2009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成立,是链接各类资产管理者,资产拥有者和服务机构的全球行业领军平台和最大的影响力投资人社区之一。GIIN将影响力投资定义为“主动创造积极的、可衡量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以及财务回报的投资。”该组织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1340家影响力投资机构管理的资产(AUM)已达到5020亿美元。 


随后影响力投资的概念被迅速引入到实践者和政策制定的讨论中。 英国首先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影响力投资的政府行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政策制定者也开始考虑如何更好地赋能影响力投资。2014年在G8峰会上,英国担任主席国并成立了影响力投资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发布的首份报告为政府和其他机构提供了发展影响力投资的参考建议。


影响力投资的独特特征——将市场制度逻辑和社会制度逻辑结合起来——在衡量层面对影响力投资者和被投企业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这要求他们去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以区分自己和传统风险投资市场的不同。这种衡量的压力不仅仅发生在影响力投资领域,事实上,包括金融和公益领域的不少项目、机构都会面临如何使用规范的工具和技术进行项目结果或投资效益衡量的巨大压力。


GIIN从2017年开始提出影响力衡量和管理(IMM)的概念,并提出理解如何有效衡量和管理影响力对于保证影响力投资者达成他们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目标至关重要。




影响力衡量和管理的现状

简要来说,衡量和管理影响力主要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向外部利益相关方证明合法性和责信,另一种是出于改善管理的需要。与商业领域对于绩效指标的衡量不同,影响力投资领域除了衡量财务绩效指标外,更重要的是衡量和管理影响力的绩效指标。因为正如影响力投资定义中本身提到的,它必须是“主动”创造“可衡量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的。


影响力投资领域的各类机构在建立标准化衡量体系上已经进行了一些努力,比如由华尔街前银行家创立的美国聪明人基金(Acumen Fund)就和GIIN、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共益实验室(B Lab) 共同研发出影响力报告和投资标准(Impact Reporting and Investment Standards: IRIS)体系。但是在影响力投资衡量方面经常被诟病的一点是,影响力投资者通常只选用和财务和运营相关的衡量框架,不愿意投入更多资源去追踪社会效应。一定程度上,这个问题的产生一部分是因为衡量的成本高昂,另一部分原因是无论是新兴市场投资或是传统的国际发展项目衡量的工具都不适用于对初创的社会企业,即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机构,进行衡量。标准的商业框架(消费者数量、市场渗透率、利润总额等等)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表现,基本无法体现社会价值。


对于目前影响力投资领域的衡量困境,已有的实践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标准化的衡量体系,如IRIS 和GIIRS,这种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衡量体系,增强市场的透明度,转移机构本身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衡量成本,更多地披露信息,增强参与者的衡量意愿。第二,引入更多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这种解决方案一部分是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一部分是增强上行责信。第三是研发更简单和低成本的衡量工具,降低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对社会企业造成的负担。聪明人基金推行使用的精益数据(lean data)就是这样的工具之一。


但是以上回应一定程度上是寄希望于建立一个通用性的衡量体系,创造类似于标准化信息披露系统或评级体系的社会影响力标的体系。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多可供使用的衡量工具,但在影响力投资领域的实践中,由于存在组织类型差异,组织本身的影响力特性差异以及影响力投资人对影响力的期望差异,只有通约性的影响力衡量准则是不够的。GIIN在近两年中对于影响力衡量和管理的强调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影响力衡量领域的困境。




影响力投资领域衡量实践的几大特点

GIIN在2020年1月发布了第二版IMM调研报告,共278家影响力投资机构参与了此次调研。其中基金经理是最主要的调研对象,占整个样本的67%,其他调研对象也包括基金会代表,政府支持的发展金融机构等。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机构主要来自于成熟市场,接近半数的机构位于美国和加拿大,其次是欧洲。根据这份调查数据,目前影响力投资领域在影响力衡量的实践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衡量目的多样,并满足多重利益相关方需求

影响力投资机构普遍认为衡量可以满足他们追踪项目进程的需求,同时可以改善管理,并向他们的主要利益相关方负责。同时受访者也表示,影响力衡量的数据不仅可以服务于社会影响力管理,也会对财务绩效提供有益帮助。


2.不只衡量结果,也衡量过程

影响力投资机构不只关注项目产生的净社会效应,也就是不只在项目结束阶段才进行衡量活动,而是将衡量应用到了投资的各个阶段,包括尽职调查阶段,投资筛选阶段,以及整个投资管理阶段。在不同阶段使用的衡量工具、数据来源都会有相应不同。


3.对绩效指标更加重视

影响力投资机构重视影响力目标是否达成,因此追踪项目是否达成某些阶段里程碑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方式。这些机构也会收集一些客观的影响力数据信息、质性的案例分析等。


下篇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影响力衡量需要注意的问题、所需资源和基本工具等话题,欢迎持续关注。


-END-


作者:姬晨,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博士候选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中英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投资、公私合作和影响力评估。



我们为各位读者翻译制作了GIIN最新一期IMM报告全文的中文翻译版,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击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即可邮件获取中英文报告。


扫码获取


战略合作伙伴



媒体合作伙伴



行业合作伙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