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起伏伏的资本市场里摸寻规律、学会坚强,或许已经成为这一届年轻人的“成年礼”。长久以来,投身理财潮的年轻人常常被贴上“不理性”“盲目跟风”等等标签。但身处其中的人们,或许比外界想象中更加清醒。
最近一段时间的基金市场,大概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惨。“医药配白酒,抱头哭一宿”,广大基民心头涌起的无力感之巨大深沉,上一次体会,可能还是那个因失恋而辗转反侧的夜晚。面对“跌跌不休”的金融市场,不仅普通基民哀嚎一片,就连久经沙场的“大佬”也忍不住怀疑人生。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张朋友圈截图里,私募届大神级的人物葛卫东发出悲叹:“无奈,真的无奈。”在无数心碎的声音中,年轻人绝对是其中的主力。曾几何时,一路飘红的基金市场承载了多少“一夜暴富”“原地退休”的梦想;然而,也正是在这片浮沉不定的资本汪洋里,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残酷含义。在起起伏伏的资本市场里摸寻规律、学会坚强,或许已经成为这一届年轻人的“成年礼”。长久以来,投身理财潮的年轻人常常被贴上“不理性”“盲目跟风”等标签。但身处其中的人们,或许比外界想象中更加清醒。去年7月,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三年多的于飞作出一个决定——买基金。这并非于飞一时冲动之举,自从开始工作以来,于飞就给自己定下要学会投资理财的规划。在他的设想里,这个规划将会被长期执行,而“不是重在参与地玩一会儿就算了”,因此,直到工作三年后,于飞攒下了一笔可观的积蓄,才正式拿这笔钱开启了成为“基民”的生活。追星不靠谱,搞钱才是正经事。/《家族的形式》
“买基金大概是现在年轻人很自然地会做的一件事”,到今天,于飞已经记不太清自己当初产生要理财的念头具体是受到了什么影响,但选择理财的逻辑链条实在是无比“顺滑”——在如今的环境下,哪怕只是存余额宝,都要比若干年前父辈把钱存进银行划算得多,更不用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长势喜人的基金。观念的改变,让90后成了在投资选择上尤为果决的一代人。中国新经济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后初次理财的时间比父母一代早了整整10年。“风险偏好更高。”对于年轻人热衷投资的原因,孟哲这样总结道。去年3月,正在法国攻读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孟哲也加入了买基金的大潮,基金的涨跌开始成为他和朋友常常讨论的话题。纵观身边朋友的特点,孟哲发现可以给买基金的年轻人总结出一个“profile”,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有一笔“闲钱”。“可用财富在不断积累”,这也正是这些年轻人高风险偏好最关键的底气来源。开动机灵的小脑瓜,只要我算得够快,搞钱这事儿就少不了我。/《美丽心灵》开始理财的第一年,于飞在买基金上投入了7万元,但除开这笔钱,他的余额宝里还长期放着2万元的机动资金,每个月工资刚发下来,这个数字则会变为5万元——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考虑来说,基金涨跌基本不会对于飞产生任何影响。在年轻人需求的另一端,让理财成为流行的则是市场供给的日渐丰盛。随着基金股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进入投资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平民化的行为。在决定买基金之前,林临在逛各类社交媒体时常常能看到投资理财相关的信息。“一旦手里有闲钱,就很大程度会受到影响。”林临说道。带着相对明确的目的,年轻人一拨接一拨地涌进投资理财的大潮中,就像毕业生初入社会,一面频频受到迎头痛击,一面抓住机会迅速成长。一入理财深似海,迷茫,是大多数年轻人刚进入投资市场时最初的状态,这一点于飞的体会尤其深刻。刚开始决定要理财时,于飞的“小白”程度是甚至不知道应该用哪个APP、从哪个入口点进去可以买到基金。摸索了几次,于飞终于在支付宝上投入了5000元,买下第一只基金。之后,学习的过程开始变得自然而然起来——于飞手机上安装的各类APP很快“闻风而动”,接连推送了许多基金理财相关的信息和大神经验帖,于飞也主动找到好几个大V博主,从他们那里下载免费资料,从理财的各类复杂名词到基金涨跌的规律预测,一步一步开始自学。每个数字我都认识,但当它出现在k线上,我就一个也看不懂。/图虫创意不过,比起干瘪的文字资料,让新手成熟最快的从来都是一次次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2019年,林临本科毕业,成功跨考到金融专业继续读研,为了让自己对这个陌生的行业尽快有更深的了解,林临选择了最直接的方法——买基金上手实操。和于飞一样,初入行的林临成了各类大神经验帖的拥趸,她买下的第一只基金也是永远在被大V推荐的白酒,因为“当时真的好火”。最初的几个月里,林临基本都在凭感觉买入,赔钱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迷茫和焦虑日积月累,直到2020年初疫情出现,林临面对投资的心态彻底受到冲击。去年刚开年的一段时间,白酒涨势一路飙升,1月15日五粮液股价出现142.81元的阶段性高点。林临这段时间正好放假在家,于是趁着一片大好的形势频繁地投了几轮钱。白酒行业的表现也没有让林临失望,“每天都在涨”,林临第一次觉得钱可以来得这么容易。然而,就像不断上涨的惊喜让人意想不到,随之而至的打击也来得让林临猝不及防。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在经历了短暂的上浮后,白酒行业开始一路震荡下跌,从1月中旬到3月份,累计下跌了将近三成之多。从每天看涨到每天看跌,林临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心态有点崩”,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都会花两到三个小时看各类APP上的资讯分析,“盯着股票的盘,随时操作”。但每当“今天又跌了”这个念头在心里浮现,它对林临心情的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两三个小时。无论是在处理实习工作还是学习,林临总是会分神,想到APP里那条不断下跌的曲线。但也正是这段难熬的时间,让林临从对基金的密切牵挂中,彻底抽身而出。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8090后互联网理财白皮书》里,有数据统计,41.6%的年轻人每天都会查询理财收益状况,而查询的时间遍布从早起上班到晚上临睡前的所有时段。林临觉得,让一件本不应成为主业的事情占据自己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实在是太不值当。之后,白酒行情的变化再度坚定了林临的态度。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低谷后,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解,白酒市场也渐渐恢复了之前的长势。经此一“役”,林临承认自己变佛了许多,现在她已经说不上来自己打开APP的频率,甚至记不清买的几只基金涨亏状况如何。“既然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就不要占据太多精力”,成为林临对待理财的“底层逻辑”。最近这段时间医药股大跌,林临的一个闺蜜每天向她诉苦,“跌得本金都不剩了”。林临努力劝她把心思放在原本在准备的考研上:“你投入在里面的钱还不如你的时间值钱。”于飞的体验也是如此。刚刚买入基金的时候,于飞的心情曲线也每天都和APP里的走势图保持高度一致,连续好几天收益上千元的时候,看到这么多钱“实实在在地进入账户”,于飞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产生诸如“不要上班”之类的念头;而看到曲线图迅速下落的几天里,也会冲动要不要立刻赎回,就此再也不碰理财了。但到了今天,于飞也早已告别这样的“小白心态”,虽然变动不居的涨涨跌跌依然难以预测,但于飞觉得自己至少认清了一个真相——变动就是投资市场的本质,如果过度因为短期的涨跌影响心态,那么这些人就应该早早认清,自己并不是这项理财产品的目标人群。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狂热”是许多年轻人对待理财的态度,他们在各类社交媒体日夜不休地关注行情起落,把“一夜暴富”挂在嘴边,人生理想正如豆瓣一个知名理财小组的组名一样简单直白——“用利息生活”。然而,回到现实中,真实的年轻人比人们想象的其实要佛系许多,而这份让人意想不到的淡定心态背后,则是年轻人在跌跌撞撞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套投资逻辑。“做时间的朋友”,讲到自己对投资理财的看法时,于飞和孟哲都提到了巴菲特的这句名言。接受巴菲特的观点,意味着将投资理财视为一个长期的行为,而无论暴涨还是暴跌,都是这个长期过程中的再正常不过的两种状态。相比于沉迷短线交易、盲目地追涨杀跌,在于飞和孟哲看来,放平心态、长远打算,才是属于理财投资真正的财富密码。理财到了一定境界,人也跟着佛系起来。/《三十而已》
经历了疫情期间白酒暴跌的洗礼过后,林临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一味地跟风跑显然是不行的,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认准赛道”。“在找到一个我认为长期有发展的赛道之后,我愿意把赌注放在这个赛道的行业里。”以整体的赛道而非孤立的基金产品为立足点,林临所关注的也不再是短期的利益涨跌,而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找到这样的状态,让林临轻松了很多。一年多前,林临还是许多微博理财大V的忠实粉丝,但这些大V每天发的微博都有几十条之多,一整天看都看不过来,想第一时间跟着风向跑就更加身心俱疲。找到自己认准的赛道之后,现在林临也学会了“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个各类热门传统行业一片惨淡的夏天,林临买入的半导体科技股反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我觉得大家常常太悲观了。”和林临不一样,孟哲对于疫情初期投资市场并没有特别痛苦的回忆。尽管当时孟哲买的白酒、医疗也在亏钱,但这两个也是他“认准”的赛道,孟哲的预期是至少买三年,因此对这一两个月内的波动并没有太在意,而事实也证明,孟哲的“淡定”心态来得不无道理。有研究指出,持有越久,不亏损的概率越高/《21世纪经济报道》孟哲将自己的投资经验总结为简单的八个字:“买得好,不如买得早。”在他看来,对于看好的行业来说,更长的持有时间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收益。现在,孟哲在买基金上投入了大约8万元,大部分都放在了新能源、白酒、医疗这些他“不会动摇地看好”的行业。“我不担心这一两年跌成什么样,因为我更关注三到五年之后的形势。”把投资理财确定为一个长期计划后,孟哲一直奉行着一个简单的策略:“挑个长线的行业,选择一个还不错的基金经理,然后就让基金经理帮你管理就可以了,自己不用去想。”硕士毕业回国后,孟哲入职了一家外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成功拿到offer的艰难经历,让孟哲对这个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大家都是卷出来的,现在要去易方达做股票研究分析师,起码都是清北复交本,这还只是小分析师,那些有名的基金经理就更不用说了。”知道了这个行业是一个竞争有多激烈的修罗场,再去看许多基民对基金经理的非议,孟哲多多少少有些为之打抱不平:“那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甚至可以说是百万里挑一,真的很难。”在孟哲看来,很多人不知道资金盘越大,收益率越会下降这个事实,才一味地把一些热门行业的亏损怪到基金经理头上,但实际上,“在资产管理行业,这真的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实”。“聪明人太多了,”这是孟哲入行以来最大的感受,“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大家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事实是你根本没有基金经理的能力,还不如把专业能力外包给他,让他来做。”某种程度上来讲,孟哲在理财上的“佛系”,更多就是来源于这种对专业性的信任。大致勾勒进入基金市场的年轻人,孟哲觉得大家的“画像”都差不多,涨涨跌跌之中,真正考验的还是心态。而支撑起稳定心态的,归根结底是对行业本身的了解。“本质上,还是在于你到底看不看好这个行业。”孟哲说道。买基金两年,林临基本都会在基金涨幅达到20%~30%时就卖出,不会再继续等下去。她从来没有过所谓一夜暴富的梦想:“我是完全不相信这件事情的。”林临现在在一家投资公司实习,主要业务集中在一级市场。也是在实习后,林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二级市场相较一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中存在的巨大的信息差。“你有的信息别人都有,而且他们可能反应更快,凭什么钱都是你赚呢?靠这个一夜暴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林临冷静地分析。孟哲也承认,在信息差这件事上,年轻人的确不愧被安上一个“韭菜”的名号。“机构可以做专家访谈,可以给管理层打电话,可以跟其他同行交流,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相较之下,只能跟在大V后面听风就是雨的普通人成为“信息上的韭菜”,在孟哲看来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即便在信息获取上不占优势,孟哲依然认为,年轻人想要避免成为“收益上的韭菜”,仍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很多时候,人们所认为的亏损,实际是对于行业认识本身出现了偏差。“有些消费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行业,就不能抱着赚快钱的目的去投资,它短期内的回报可能确实没有那么好看,但这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这样。”孟哲说道。年轻人曾经会在茶余饭后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微博@央视财经实际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投资理财的目的也逐渐不能用“赚钱”二字简单粗暴地概括。相比获得实际的利益,林临觉得有时候自己坚持理财更多是出于锻炼投资思维甚至社交这样的非功利目的。和朋友聚在一起时,理财常常是大家最爱讨论的共同话题。“理财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林临说道。面对复杂的投资市场,于飞坦率地承认自己仍然是一个绝对的“小白”,“买了一年才赚几百块钱,说实话,确实太差了”。这段时间不景气的行情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于飞的心情,但在将投资确立为一个长期目标后,于飞的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毕竟还处于一个交学费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行业有更多了解、学到金融知识,于飞觉得就不算亏,“金融是以后的大方向,肯定多多少少要知道一些”。2019年12月30日,腾讯理财通联合企鹅智库发布的《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中显示,有84%的90后已经养成了理财的习惯。在国内储蓄习惯根深蒂固的文化氛围下,这算得上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比例,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处于当下的大环境中,成为基民又确实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大家都希望能赚一点钱,但同时又不想亏太多,去选择基金就是一个正常人的举动。”孟哲说道。“投资需谨慎”,无论是正式开始入行工作,还是在自己的理财体验中,孟哲承认,这句古老的告诫依然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只不过,对于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来说,当一定生活水平下的“财富自由”已经成为可能,如何运用好手里的这份自由,就成为一门值得认真对待的必修课。今年孟哲还试水了基金之外的投资,最初三个月收益100%,但之后也开始下跌。但孟哲依然决定坚持投下去。既然有需求、有期待,那就坚定地去投,孟哲的想法一直很简单。“永远不需要退出投资”,某种程度上,这句一度流行于社交媒体的断言虽然激进,但在他看来其实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