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国产片,就差一张票

赵皖​西 新周刊 2022-06-23

关于一个女性导演的房车路演,以及一位母亲的创作驱动力。


房车路演将近一个月,跨越一万多公里,跑了十几个城市,导演唐晓白此前从没想过,自己会用这种方式在祖国大地上行走。


4月29日,她筹备了六年多的电影《出拳吧,妈妈》终于将要上映,正准备投入紧锣密鼓的宣传之际,受新一轮疫情影响,所有宣传及放映活动都只能暂时取消。此时,离电影上映还有三个小时,临时撤档已不可能。


好不容易凑来的宣传费已经花出去一大半,唐晓白不甘心。“我要出去见观众”,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迸开、逐渐清晰。


于是,一辆搭载着四人小团队的房车从北京开出,路线是这样的:从南京正式出发,串联几个沿海省份,一直开到陆地尽头,再掉头折返,挺进西南,用一个“V”字形穿越半个中国。导演带着电影主创,走进各个途经城市的电影院,和观众见面、交流。


房车路演小团队其中四人。/@唐晓白导演


如今,两万多公里的房车路演即将结束。在三亚开往海口的高速路上,导演唐晓白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通话过程中,信号时断时续,前面十几分钟她只能通过事先沟通的书面采访提纲,大致猜出我在说什么。聊着聊着,对面传来“哎呀”的急促叫喊——因为车速不稳,房车桌子上的东西都甩了出去。


“没事没事,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一次我们吃着饭,司机突然踩了刹车,所有的饭都飞到地上去了。”唐晓白大笑着,丝毫没有被眼下局促的环境困扰。


一趟寻找观众的未知旅程


《出拳吧,妈妈》决定进军“五一档”之前,主创团队和宣发公司曾经做过路演方案。


按照往常的宣发经验,像这种全国性的路演,背后起码是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非常精准地安排所有的事情、对接所有环节,才可能会有效果。导演说,他们本想在5月8号开始路演,等到6月份伺机上映,但从4月份开始,各地疫情开始反复,路演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演员不可能抱着行程码带星的风险跟随路演团队走那么多站,于是只能放弃。


他们本想高举高打,把北京的宣传做透了,通过北京的全国性媒体,把影片信息释放下去,逐渐渗透到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以往这样的宣传方案是OK的,很多宣发公司通过这样的“打法”获得了成功。


直到4月底北京影院暂停营业,危机和压力瞬间推到了唐晓白面前。


电影上映头几天,她特别焦虑,整宿睡不着觉,天天掉头发。“那种无力感对我来讲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但我的性格又不是一个愿意屈服于现实,或者坐在那傻等着、躺平的人,我是那种内心还挺倔强的人,只要我觉得一件事情不对、没有捋顺,或者自己还能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一定会让自己全力以赴再去做点什么。”唐晓白说。


唐晓白在房车内。/受访者提供

“我必须先出去,离开北京。”当时唐晓白脑海里只有这个念头。她明白,如果继续干等着,肯定更加完蛋,“也特别对不起主创们,大家费这么大劲把这个电影弄出来,没有人来看,我觉得不应该”。


但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事先把路演的所有细节都规划妥当再出发,那就更加来不及了,现实情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接到房车路演的提议和邀请时,其他团队成员都愣住了,此前从来没见过这种电影路演方式,所有人都心存疑虑,这件事真的能办成吗?房车能不能开出去?能不能按计划把这二三十个城市走完?唐晓白给大伙吃下一颗定心丸:“我跟他们说,只要我们有决心,我们就能把这件事情完成,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5月9日,一辆搭载着四位电影主创人员的房车从北京开出,一趟寻找观众的未知之旅开启了。


导演唐晓白和演员赵诗朦在房车上化妆。/受访者提供


如今,这个不成熟的房车路演团队已从出发时的四人“壮大”到如今的六人。除导演唐晓白之外,还有演员赵诗朦、监制周强,以及一位副导演、一位直播导演、一位生活制片,他们各自担任着摄影师、剧务、司机等角色。


房车左右两侧,分别贴着电影两个阶段的宣传语:“让所有的爱被看见”“致每一个不服输的你”。唐晓白觉得,这两句话现在用在她们自己身上,也挺合适。


“世界很大,观众其实就在那”


房车路演比唐晓白预想得要慢很多,也更麻烦。


虽然团队成员都是从北京低风险地区出来的,但是行程码上还带着星,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得跟关卡的工作人员详细说明情况、出示相关证明、填各类表格和保证书。第一站到达南京之后,他们按要求居家隔离了三天,等到真正开始第一场观众见面会时,距离电影公映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错过了宣传的黄金期。


如今每到一个城市,观众最常跟她说,你们这电影之前怎么没宣传过?每次听到这种话,她心里都会泛起万千感慨。


“像我们这种中小体量的原创电影,既不是大IP,又没有顶流艺人,我们只有演技派演员,如果没有路演,对我们的影响就会非常非常大。但既然我们能克服那么多困难,最终能够出来见到观众,观众见面会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什么我们当初不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出门呢?”唐晓白追悔莫及。


另一方面,随着房车行程慢慢踏入正轨,她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也在逐渐消散。在影视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以往不管是拍戏还是做宣传,走了这么长时间,团队成员一般都会特别疲惫,可能还会产生各种矛盾。但是这一路上,因为大家一起经历颠簸,齐心解决各种困难,一起见证了抵达电影院跟观众见面的时刻,团队氛围反而越来越融洽。


大家在高速公路边上吃盒饭。/受访者提供


对唐晓白来说,这是一次未知且奇妙的旅程,在这过程之中,她看到了电影圈各个链条上的真实生态。令人意外而感慨的是,好多地方的电影院已经复工了,观众却还不知道。


当她真正走进电影院,面对面见到观众,听到观众对于电影的一些看法、他们对人物和情感的理解、听到观众讲自己的故事,作为电影人的信心和力量又回来了。每一个这种瞬间,都给了唐晓白很多创作上的启发,让她觉得,世界很大,观众其实就在那里。


慢慢地,她的抱怨少了很多,反省越来越多,不仅反省自身,也开始思索整个行业。“其实观众还是喜欢电影的,对电影的热情还是在那儿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去寻找观众,找到那些真正喜欢自己电影的观众。”


深圳路演。/受访者提供


深圳路演当天,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唐晓白一行人遇上晚高峰,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反而感到很兴奋。“以前我们在北京遇到堵车,肯定就狂骂,但当时我们看到堵车,反而特别兴奋,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了,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基本上都在正常生活。”


“我们属于那种,一看见这个城市在正常生活,就特别兴奋的。”唐晓白说。


一部电影的诞生


《出拳吧,妈妈》讲述了一个简单又质朴的女性故事。


女拳击手、单亲妈妈白杨(谭卓饰),在遭遇命运的不公、人生跌入谷底之后,为了夺回儿子的抚养权,同时赢得家人的认可和尊重,决定重返拳击台,勇敢对战曾经的对手徐佳楠(赵诗朦饰)。


电影的主体框架是导演唐晓白自己构想的:“最早的原动力是因为我想写一个单亲妈妈的故事,关心一下单亲妈妈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建构,同时又想打破一些社会和大众对于她们的偏见,想把这个妈妈的形象做得与众不同一些,所以后来才把妈妈的职业写成拳击手。”


妈妈的形象不应该局限于温柔、隐忍。/《出拳吧,妈妈》


谭卓在看完导演发来的故事大纲后,立即表示很喜欢这个故事设置,而主角最终选定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肯练,全程不用替身,自己亲身上场。“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相当于演员要为一部戏付出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以目前的电影圈生态来说,这很难得。”唐晓白解释道。


电影里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是白杨的姐姐白彤,在白杨入狱的那几年,她一直亲身养育着白杨的孩子。她和白杨既是姐妹,又是一个孩子的养母和生母,这种具有微妙张力的角色关系,让演员田海蓉简单看过剧本、听导演讲了一下人物,就答应出演。


田海蓉戏量不多,但戏份很重。/《出拳吧,妈妈》


片中两位女拳击手的扮演者,谭卓和赵诗朦,为这部电影,分别接受了半年的拳击训练。赵诗朦之前为出演一部电影,曾练过八卦掌,虽然电影后来黄了,但是她的八卦掌练出来了,因此她本身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和天赋,这次练习拳击更加得心应手。


青年演员赵诗朦饰演拳击手徐佳楠。/《出拳吧,妈妈》


谭卓是没有多少运动天赋的,只能楞练。开机前练了四个月,开机之后,每晚拍摄结束回到酒店,她就在酒店大堂找个角落,铺上一块垫子,自己在那练动作、拉筋。她跟导演说,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为了在技术上不出现任何差错,剧组还全程与WBA(世界拳击协会)合作,拳击指导、电影里的裁判,全都是WBA提供的国际级教练和裁判。


导演对于女性主题表达的把握、几位演技派演员的加持、剧组上下的通力合作,这才有了《出拳吧,妈妈》的诞生。


三场戏


整部电影得以立住,始终不变形,得益于三场戏。


第一场戏在电影前半部分,白杨重返拳击台,立刻成为舆论焦点。姐姐白彤担心孩子被舆论所伤,对妹妹说:“有些伤疤一旦揭开了,就很难再揭过去,你要好自为之。”这为电影夯实了基调。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新女性、单亲妈妈的故事,它更为所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一个跌入谷底、全身沾染污泥、感觉被全世界抛弃的人,是否还有机会重振旗鼓、绝地反击,她能从哪里获取力量,她又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成功。


除去母职的主线,这种对于人本质的矛盾和困境的展现成为电影的又一高光。


第二场戏是整部影片情节和人物情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导演印象最深的一场戏。


白杨被徐佳楠威胁打假拳,签下正式放弃儿子抚养权的协议,在野拳台上彻底放弃自我,田雨饰演的沈浩(白杨的朋友和教练)赶来,将她从人生的悬崖边拉了回来。


白杨签下《放弃抚养权申请(协议)书》。/《出拳吧,妈妈》


在这场戏之前,虽然白杨也有流泪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哭出声来,谭卓跟导演商量,这场戏一定得是她全部的释放。


拍摄当天,谭卓提前七八个小时来到现场酝酿情绪,一直坐在沙发上,也不跟任何人说话,寻找那种孤独、被人遗忘的感觉。她觉得,只要那个感觉对了,那她所有情感的迸发就一定是准确的。没过多久,田雨来了。两人的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完全不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体系开始对话。


唐晓白说:“谭卓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她是一个体验派,不喜欢排练,但田雨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国家话剧院的演员,他的表演力求精准,比如一场戏,你说哪句台词、我说哪句台词、在哪个点上、我怎么反应、你怎么反应……他都希望事先清楚。”前面几场戏,两个人中和得还挺好,会商量着来,也能互相将就一下对方,但是那场戏对两个人都是重头的感情戏,他们都怕演不好。


唐晓白回忆起那天两人的交流,田雨问谭卓,你想怎么演啊?说不说台词呢?在哪个点说?谭卓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这让田雨特别不适应,也有点紧张。


后来,唐晓白说服田雨,因为这场戏谭卓的难度比你大,她要做一个全部情感的释放,要不先按照谭卓的想法拍一遍,实在不行就再来一条。“田雨完全不知道谭卓怎么演,正式拍摄时,他把谭卓拉起来,谭卓硬是不走,看他一眼,拉着铁栏杆,开始放声大哭,这些全都是谭卓即兴的。但是田雨在完全不知道对方怎么演的情况下,戏接得也特别好,每一点反应都特别准确。所以那场戏只拍了一条,但还是特别精彩。”


情绪堆叠、爆发。/《出拳吧,妈妈》


第三场戏则出自于田雨。当沈浩把白杨从野拳台上救下来之后,他对白杨说:“打拳的人心都大,有什么事,过一阵就好了”“台上的拳王一定也是生活中的拳王”。就像是一锅美食即将收汁,电影前半段渲染的浓烈情感,被田雨三言两语化于无形。


唐晓白对这几句对白印象特别深,因为这是田雨自己调整的,“之前编剧写的版本更文学一些。田雨的性格其实跟沈浩有点像,挺温暖的,说话也挺逗,他会用他自己的语言说一些特别朴素的道理。”


打拳不仅是梦想,也是生活。/《出拳吧,妈妈》


母与子


这次路演在很多城市都设置了亲子场,孩子们最直接的观影反应给了唐晓白很多启发。


映后交流环节,有些孩子会问导演,如果白杨和儿子小辉生活在一起了,她们之间的状态会是什么样子的?她们会有钱买自己的房子吗?这些富有童真的提问,让唐晓白明白,电影里母子间的感情,其实孩子们也能感受到。


还有家长给她发来微信,说在电影结束回家的路上,7岁的女儿突然问她:“妈妈,你也和电影里面的白杨妈妈一样那么不容易吗,你也为了带我吃了很多苦吗?”


在此之前,唐晓白完全没有预料到,这部电影会这么受孩子的欢迎。“我们以前一直觉得这是个成人电影,讲女性力量、单亲妈妈的故事,但是真没想到,孩子们其实愿意知道成人的故事、成人世界里的情感,他们也愿意知道妈妈的内心世界。”


亲子场路演。/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位盲人竟然也来看我们电影。志愿者一直在座位旁边给他讲解我们电影的情节。他的妈妈为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他说想来感受一下这部关于母爱的电影。或许,这很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看’电影的经历。”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唐晓白感动不已。


很多有趣的情节也紧跟着发生。电影开头,有一个白杨在夜总会上班时的亲密镜头。后来在一场亲子场,有一个妈妈跟导演说,她当时看到那里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结果没想到她8岁的儿子自己在那说,“这个镜头有点少儿不宜哎”。妈妈马上就释然了,她知道这对孩子并没有造成什么困扰。


荧幕之外,唐晓白也是一位单亲母亲。她儿子今年20岁,留学在外,因为疫情,两人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本想等到电影上映,立刻飞奔到儿子面前,但现在因为票房不理想,她只能继续在全国奔忙。这一路上,她一直在想念儿子。


儿子一直是唐晓白的一根软肋。从儿子6岁开始,她就出去拍戏,为了剧本创作、采风取景,经常几个月不回家。幸运的是,儿子特别自立,生活、学习都能自理,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一方面,唐晓白对此十分骄傲;另一方面,她的内心也充满愧疚。


“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导演,你没有办法不产生这种愧疚。但这更让我觉得,既然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我已经造成这种现实情况,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我在工作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唐晓白承认,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肯定有像电影中的白杨一样,想向孩子证明自己的强烈愿望。


母子之间总有切割不断的关联。/《出拳吧,妈妈》


让她意外的是,儿子也在默默地关心着妈妈。“他从十五六岁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假装表现得不关心我,让我最好也别关心他,他有自己的成长世界。但这几天我发的一些朋友圈。他也会默默点赞,我还觉得挺温暖的,起码我知道他其实也在偷偷看着。”


小时候,唐晓白和自己的妈妈一直处于分离状态,9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母亲。在她的童年时期,母亲的角色一直是缺席的。“因为你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带着、妈妈亲着、妈妈抱着、妈妈给着糖吃,我内心深处对于母亲的渴望一定比任何人都要强烈。即便有父亲和外婆弥补了一部分母亲的角色,但是世界上没有人能替代母亲的形象。”唐晓白说。


5月27日,房车路演行驶到深圳,唐晓白给儿子写下一封信。信中是这样写的:


你知道,我自幼和妈妈,也就是你的外婆分离,她的面孔于我是比星星还遥远的存在。


我以为我可以一直不想她,但当你来到我的生命,我开始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妈妈时,我发现不论自己和她的距离远还是近,对父母之爱的眷恋,是人性最永恒的需求。


我败给了妈妈。


后知后觉,或许这也是我拍这部电影潜意识的驱动力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