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恋:坦然面对欲望,不丢人
今年4月,《新周刊》举行了2024刀锋文化季,在这个书写和阅读都无限开阔的年代,通过共享不同的视角从而找到锚点或答案。我们借此机会和刘恋聊了聊,在她的音乐世界里,她是如何抵达自己生活的真相。
刘恋不怎么经常读小说,理由很简单——相较而言,她更喜欢社科类读物,“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疑惑和问题”。
最近四五年开始,她渐渐享受到阅读小说的乐趣,感觉在看一段段他者的人生影像。最关键的一点是,她现在能感受到小说的音乐性,给每本小说都能找到匹配的曲风旋律,在阅读时脑内自带BGM。
翻看刘恋2023年的阅读书单,如果要用音乐来适配《远山淡影》,刘恋会把它想象成一首“后摇”,或者一首特别寡淡的、没有任何其他乐器点缀的纯钢琴曲。
《远山淡影》从一名独居英国的日本妇人悦子的第一人称出发,随着悦子的记忆逐渐复苏,故事却走向似真亦幻的层叠迷雾。有人形容这本小说就像“在水上书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当年的颁奖理由或许更为贴切:“以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图/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的读者自然熟悉他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方法。在刘恋的歌里,也有很多这样从“我”的视角带来故事的女性——在前任婚礼上喝醉的女性,在自家阳台陷入莫名等待的女性,还有把烦恼交给明天、今天只要快乐的女性。
石黑一雄说,作为一个作家,他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关注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提炼出回忆与故事,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刘恋的音乐世界也是这样。
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
3月是远行者出发的日子,而对于“生在4月26的一个午后”的刘恋来说,4月,正是庆祝的时候。
从2017年开始,刘恋在每年生日都会推出一首“生日歌”,今年也不例外。
2023年4月发布的《尽兴》是刘恋颇为喜欢的一首作品,歌词中的故事主角也很特别,是关于一滴雨的冒险故事。
刘恋在《被我弄丢的你》中饰演郑茉莉。(图/《被我弄丢的你》)
住在泥土里的小小水滴,经常听到邻居蚯蚓的“危言耸听”:又有一滴不自量力的水滴摔死了,留在地面才最安全。但向往天空的小水滴义无反顾,沿着日光蒸腾出的水雾天梯攀升,路过初生的茉莉、少女与雏鸟、气球和楼宇,一路看得尽兴。
虽然变成了天边云的水滴才发现,晚成的云,不过是天空里美丽易碎的饰品,只需一场冷风过境,它又变回一滴雨坠落地面,破碎在茉莉的花芯;但如果生命注定失去,看遍世上该看的,又怎么不算尽兴?反正明天太阳升起,还会有下一个你。
就像这场在歌词中上演“晚成的云何妨尽兴”的小型音乐剧,把音乐写成一个小剧本,兼具故事性和戏剧性,是刘恋比较舒适的写歌方式和典型特征。
在一首歌里,刘恋特别看重结构完整,有些歌则希望在第一句就让大家有明确的画面感。比如《在你的婚礼我多喝了两杯》,一句话就把一个非常生动的场景树立起来,不只天知道,听歌的人也感受到“我”为何要跑去受罪,看他们表演亲嘴。
刘恋在浪姐3第一次公演的舞台上演绎了《在你的婚礼我多喝了两杯》。(图/《乘风破浪 第三季》)
追求结构层次的作品注定不会太随性,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呼应也要强化,同时还要兼具故事性和韵律搭配。刘恋的音乐小剧场,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而最重要的是结尾,一定要call cack(回应主题)。在婚礼上受罪的“我”还是没喝醉,毅然选择离开这里,头也不回;路过初生茉莉的雨滴,最后也坠落在花芯。
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也使音乐剧成了刘恋的一部分写作指南和教材,像《芝加哥》《悲惨世界》等经典作品,她都会反复观看学习很多遍,从中汲取灵感。
新歌《自罚几杯》的创作灵感始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创作的剧本《有人将至》,一个关于怕等来不想见的人的故事。这显然是对《等待戈多》的反写。再结合这两部关于等待的作品之间的联结与矛盾,《自罚几杯》的故事主角虽然明了“等待是自我感动的蠢事”,但事已至此,不妨再多等上一等。
作为首张个人EP发表的《别说话 只接吻》,同名主打曲本来是为打破刘恋自身常用创作和弦套路而诞生的,至于歌词的文本创作,也需要一个把整首歌立起来的契机。
在这首关于人如何直视欲望的“爱欲之歌”里,你的唇,适合亲吻也适合摇滚,“它当然也能辩论骂人”。这是刘恋最喜欢的歌词部分,当这句话一出来,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亦让这首歌找到真正表达的主题:love(爱)。
刘恋首张个人EP《别说话 只接吻》的宣传文案。(图/微博@刘恋MrMiss)
人类亲吻的时候最动人,所以来让我们接无语法、无国度、无仇恨、无硝烟的吻。
亲吻之外,刘恋“嘴唇”的用途还有很多。无论是第一次推出个人EP、第一次当演员拍摄电影《被我弄丢的你》,还是第一次参加女团综艺破圈走红,这些“初体验”都会成为她创作灵感的细枝末节。
不过,创作者的唇舌最渴望的永远是输出。无论是12年前的广告人刘恋,还是现在的斜杠青年歌手刘恋,最大的愿景还是去寻找没有人观察过的角度,切入一个少有人知的话题,或写出一些世上尚未出现的事物。
(图/《我的天才女友》)
也许世界无新事,但一个人的心意,总会发现新意,发现不同事物之间新的联系。
“一般我们在尝试一些新事情时会有痛的感觉,然后这种痛会让我们长出新的血肉、新的感受和见解。”在“被灵感女神抛弃”和“我是世界之王”之间反复横跳的创作者刘恋,今天也依然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人、事、物的新旧,创作的苦与乐,掺杂混合成日常景观,宛如接一个“干湿不分离的吻”——“这个形容难道不是非常可爱吗?”
不要苛待自己
在《别说话 只接吻》的宣传期间,刘恋建了一个名叫“别说话只创作”的在线文档,结合事先发布的一段哼唱旋律小视频,邀请大家写下自己的填词作品。
在这个投稿超过4000条的在线文档中,虽然有人跑题、有人填词格式和旋律配合不上、有人写起了小作文,还有2000多条“占坑”留言说着“下次一定”,但习惯了在舞台上被观众注视的刘恋,有了一次好好观察他人内心世界的机会。
最让她为之惊艳的投稿,数字标号是“686”,填词内容是一个女性的“自我审视”——“你的身份由别人颁授”“学会以他们的目光回头欣赏自己”。为了不浪费这段精彩的填词,刘恋重新配了旋律,唱完了一段demo。
“别说话,只填词”文档686行粉丝创作。(图/微博@刘恋MrMiss)
就像刘恋喜欢的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一样,对生活观察入微,将那些微小事物和细碎情感,用不一样的视角重新摊开在笔墨纸张下。最好还要加上一点幽默,说着“尽管人生漫长但履历表要简短”,又“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向时间致歉”。
“我喜欢从一个很小的切口去写一个话题,切口越小,写的东西就会越深入。如果一上来就拽很大,讲一些大概念,反倒变得功利。”刘恋说。唯有找回丢失的细节,才能让他人共情自身感受,顺着创作者的思路抵达真正要讲述的主题。
对于欲望的表达,则是刘恋大多数时候的创作主题。曾经有粉丝和她说过,不太好意思把那些歌名“直白”的歌转发到朋友圈,会觉得不好意思。“我创作这些歌曲的意义,就是让大家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
刘恋首张EP宣传微博下的评论。(图/微博@刘恋MrMiss)
从18岁写下第一首歌词开始,刘恋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围绕爱与欲望的叙事。这不是“爱欲”二字就能说尽的事情,爱与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要热爱生活,先从追求生活开始。当我们说直面欲望时,我们说的是要勇敢去爱、去表达,去抓住自己的渴求之物。
当自己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小年轻,最重要的自然是占据生活绝大部分的东西。而为了参加校园大赛在短短两三天内赶出来的那个作品,被刘恋形容为有点像“英文版《奇妙能力歌》”,“我见过什么,但没见过什么,还跟爱情带点关系”。
不过,说实话,刘恋时不时还是会感叹怎么就走上了文字创作者这条路。明明自己在初高中的时候作文都写得很差,语文不好,就算大学读的考古系也不用学习古文诗词,究竟是哪一环出了问题?如果硬要找原因,刘恋选择把“锅”甩给独立音乐——我们独立音乐人,就是必须得自己写歌,不然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辛波斯卡获得诺奖时的反应。(图/wiki)
就像《低语》唱的“是谁在梦里,谁在爱里,呢喃着低语”,“晚风会吹散古老的低语,庆祝我完整的命运”。这股带来命运转折的“晚风”,发生在刘恋27岁那年。
尽管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具体的事,但在27岁生日之前,突然意识到自己快要30岁的刘恋陷入了焦虑和空洞。如何和人生向下的力量对抗、处理自己悲观的情绪,“如何和自己相处”,成了刘恋最想表达的旋律。
“我发现和自己相处的一个诀窍是不要太苛待自己。”不是“爱别人前先爱自己”这么简单,是不要为了“讨好”这个世界委屈自己。
刘恋给过去的自己写信。(图/《乐队的海边》)
成年人的很多抉择并不是从心出发,要考虑到诸多外界因素,当林林总总综合下来,我们难以分清究竟这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还是受到环境影响的无奈之举。
27岁那年,刘恋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她写下了第一首送给自己的生日歌——《当你见到我》。
“保持内心温柔而灵魂自由/我所经历的挫折/都是我累积的存折/让我变得富有/始终仰着头。”
(图/《小妇人》)
文字,就是刘恋把自己按条理自我梳理的方法。身体不适时可以去看医生,让医生解决病症问题。自己写作的时候,就是在给心灵里的困惑看病,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有答案,直接写下来就会得到解答。
如果你想从刘恋这里得到她的个人写作心得,那就是不要有任何技巧。同时,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想法。生活里面任意一句无关痛痒的言语、稀松平常的日子,都会有其存在的意义。
像刘恋一样,别说话,只接吻;别犹豫,直接问,用你的好奇心填满这个世界。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总657期《断网25小时》
原标题:刘恋:承认欲望,和表达欲望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