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 | 贾松:卧听萧萧雪打窗

2016-06-05 谢谷 退藏

 


前 言


贾松,聽雪堂主人,经营传统家具十余年。


我问贾松,为什么要叫“聽雪堂”?


他说这来自于一句诗,“卧听萧萧雪打窗”。


“雪本来是用来赏而不是听的,我觉得它可以描述一种心态,人在屋子里静静的,能听到雪打在窗纸上的声音,也就是静观世界的意思。我不喜欢过分的热闹。”贾松说。


我只是觉得好,就像听见雪,静静地打在窗纸上。


—谢谷—



 



远观,如霞似锦;近看,细入纤毫。


民俗园一个安静的午后,在聽雪堂,我仔细端详贾松的九个银边五彩螺钿小盘,感受时光流转。


这是一套“九如”题材、“商山”款的盘子。点螺之后,以近似雕玉的手法,在螺片上用针或刀刻划出更加细腻的图案,如人物的五官、胡须、衣纹,山石的裂痕等。不凑近看,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刻划。



九九,归一。


“这种手法叫油丝毛雕。据说古时候扬州人从事这一行当的,到了四十岁左右即患眼疾,重者几近失明。古代的工匠有一种近乎执拗的信念,要让你远观,观出如霞似锦的光芒;让你近看,看出细入纤毫的痕迹。光芒刺眼而刻痕细密,这就是一门古代漆作中‘黑夜与星辰’的装饰艺术。”贾松说。


现在能触发他兴趣的,就是这类漆器小件。



 



黑漆描金,戏曲人物故事竹丝方盒。


贾松是行里公认审美极好的一个人。


1982年,他高中毕业。并未参加高考,也没有职业。那是一个可以让人做梦的年代,诗人用诗歌作通行证,而18岁的贾松,拾起画笔,一画就是九年。


邻居陈欣当时在家画画,贾松经常串门去看他画。之后买书,就开始自己上手,画山水小写意。


后期,他报了一个素描班。是功底,更是天赋,画第三次习作的时候,他的画已经被老师当成了范画。


黑漆描金,人物竹丝圆盒。






繁花渐欲,迷人眼。


九十年代末期,软木家具在北京属于行货。行家去收家具,一买就是几十、上百件。根据外国人的要求整体翻新后,再出口。规模大的,工人可达几十号。开料、修配、雕刻、打磨、上漆、包装,分工明确。


2005年以后,热度有了明显退减,几个月才发一箱货。


“那时,喜欢中国家具和玩收藏的人成长起来了。他们可以花几倍于老外的价格,买一件软木家具。受价格和当时汇率、经济环境的影响,老外选择了收手。”贾松说。


对传统家具审美的普及,有他一席之地。







在聽雪堂,动物仿佛也有了灵性。


从2003年开始买家具,到2005年有了聽雪堂,贾松赶上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尾巴。


那时候,聽雪堂还在龙爪树。这个名字微有诗意的地方,彼时只是个农村,周边却聚拢了一拨儿生意人和爱好者,像一个根据地,静待美学革命的发生。


四月,海棠在院中盛开,像诗句落在纸上;松狮在阳光里,听花开的声响。


那个诺大的地方,至今贾松忆起,仍感觉像有一束花火,从时光隧道深处迸裂而出。


花间藤下,自斟浅酌。



 




对三维立体的、有架构的东西,贾松最感兴趣。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闲逛,让贾松对老物件萌生了兴趣。


“对兴趣爱好,其实你会自己逐渐梳理,然后确认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时对三维立体的、有架构的东西,我最感兴趣。”贾松说。


这自然得益于他早年学画的经历。对他而言,家具和绘画殊途同归,都属于基本功,训练人的观察和理解力。


《明式家具研究》里,袁荃猷的手绘家具图,对透视感的精确把握令贾松尤为佩服。


“这样才有了跟这本书、跟家具深入交流的可能。”他说。


这算是启蒙吗?也许吧。王世襄的“五美八病十六品”,贾松烂熟于胸。硬木家具和软木家具之间的壁垒,本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森严。



 




梦里寻她,千百度。


一开始,贾松只是爱好者。有闲,喜欢看东西。


“那个年代,70分的行货跟90分特别好的家具之间,价差不高。当时东西还很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你只会觉得自己钱不够,或者寻思能否遇见更好的。现在好东西都罕见了,价格也无法同日而语。”贾松说。


他喜欢北方的家具,觉得厚重,更有味道。等去的地儿多了,视野开阔了,优秀的南方家具他同样喜欢。


谈美,从来不是泛泛而谈。当风格不成为桎梏,美才得以淋漓尽致地释放。而从他后来经手过的家具看,我甚至觉得,贾松自己就是一种风格。强烈的风格,毫无模棱两可。


从大木作渐趋式微的明清始,一向不被重视的小木作在微末的刀锥之地,花样翻新,无止境地穷尽精巧。





2008年10月23日,贾松发表专贴《杂玩八十项》,引爆家具版。


从爱好者到行家,身份的转变自然而然。然而在龙爪树,聽雪堂的前六个月,贾松却没卖出一分钱。从早到晚没有人来,也没有人给他打电话。如置身濒绝孤岛,他开始质疑自己。


那时候,他还跟姐夫在一块,平日里喝的都是十块钱的桶装水。有一次,看姐夫嘴巴起泡,贾松问他怎么不多喝水。姐夫说,咱还是省省吧。


从朋友那儿,贾松知道了雅昌论坛有个家具版。一开始不太会用电脑,他就看大家聊天,关注那些频繁发言的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2008年,贾松找于山设计了一款“聽雪”沉香。那时候国内做沉香的,还很少。他把产品信息发到论坛里,进行义拍,想把钱捐给需要的人。适逢汶川地震,义拍所得8000余元,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2005年929日,以“木_公”为名,贾松发了第一篇帖子《玫瑰椅 晋作(吾不恨无“黄”家具)》。分享令自己心仪的一只楠木玫瑰椅。


拍得并不考究,甚至在导出照片的时候,他发现照片都是倒着的。于是跟人学,怎么用acdsee调整方向。


朋友送他一台索尼717、两盏灯和一个同步器。这在彼时就已经被淘汰的相机,贾松却如获至宝。在朋友指点了两次后,他开始自己琢磨,怎么把照片拍得清楚,还漂亮。


一段时间后,有几次,老乡干脆拉整车的家具直接就来了,让贾松帮忙拍照。


美,是一个不带武器的闯入者。“木_公”之名鹊起,贾松的生意也变得顺风顺水。



南官帽椅局部。清楚,还要漂亮。






天圆地方,载道于器。


那个阶段,贾松被称作“椅子王”。


有一只四出头官帽椅,靠背板上下两处开光,天圆地方。河北军寨老乡先是把椅子拿到一个大行家那儿,因为凑不成对儿,没要。再拿到贾松这儿,没有还价,很痛快地接受了。


但这其实已经违反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多便宜你都应该还价,而不给对方觉得自己要价少了倒打一耙的机会。


但,那又怎样?


2006年12月28日首发家具版“雅集”帖:召集网上同好发同主题帖子。开启了另一种模式。


这只椅子,贾松读懂了。在帖子里,他写道,“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髓。”


“天圆地方”的概念遂在论坛上风靡一时。马书著《明清制造》收录了一只近似的椅子,而在贾松转手这只椅子后,类似的椅子受此影响,价格过不多久便上了一个台阶。



留存至今,让贾松欢喜的楠木玫瑰椅。






用对待黄花梨家具的态度,贾松修复着软木家具。


对老家具,贾松有自己的修复观。


比如椅子的腿足,有残,他不去接,而是套铜:根据足径选取相应壁厚的紫铜管,截成四等份,底端以内焊的方法与足垫结合,从一侧开槽口用以容纳管脚枨下的牙板。成型后打磨抛光,形成微微的挓度,再进行做旧及上锈处理,使之在观赏时有年代感。


套铜,精心掩盖后的美感。


“不仅恢复了正常的高度,且形成了永久的保护,这种精心的掩盖又极具美感。如果用传统方法,即便找到相同的木料,木纹之间也很难连贯得起来,日久之后还会出现明显的色差。”贾松说。


和顺堂主人张旭忆起贾松,至今对其当年的修复艺术赞叹不已。


铜是与黄花梨家具配合使用最多的一种材料,用对待黄花梨家具的态度,贾松做着软木家具的修复。这不是对家具的敬畏,而是对美的持戒。






黑红漆,带底座画盒。


诸种原因所致,在国内,保存完整的大漆家具凤毛麟角。而越是小的东西,完整性就越强。


玩家具的时候,贾松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以前的大漆,这要是完整的该多好啊。”


那是一种你可以感同身受的遗憾。


2011年搬到民俗园后,贾松便很少再玩家具。聽雪堂从一个展厅综合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院子,变成一个院子中只有几十平米的不起眼的角落。


彩绘,漆奁。


安之若素。


改玩小件,既是在商言商的敏锐嗅觉和战略调整,但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对美的极致追求。


贾松只留了极少件他认为很有意义的家具。资金周转的需要和空间的限制,让他的大多数家具都流散了。但也不觉得可惜,“因为它们都在懂的人手里”。


我问他,“玩家具的那个阶段给你留下的是什么?”


贾松想了想,然后用近乎笃定的口吻总结自己的过去,“是成就感,是自己的东西得到认同,是历经过的那些酸甜苦辣。”


也是家具,让他对漆艺有了执迷。



十一




“我想随意一点,小资一点,跟得上时代潮流。”

 

“你喝咖啡还是茶?”贾松问。


我们的交谈伴随着咖啡机的声响,那些在话语间沉淀下来的岁月,犹如眼前的这杯咖啡,甘苦杂糅其间。


贾松梳着莫歇干头,着蓝白间格衬衫,青色仔裤,以及蓝色尖头鞋。红色的眼镜腿非常醒目。他健身,比大多数他这个年纪的人要潮。


“我特别想生活安逸一些,时间能够自由支配。随意一点,小资一点,跟得上时代潮流。”贾松说。


生活,就是贾松的动机。


除了看书学习,这几年他频繁地去到欧美国家参加拍卖。这阵子,他又携妻带子去了香港。


我刚到的时候,他正在研究一只从国外购回不久的剔犀工艺的漆碗,为碗底与碗身漆色不一而陷入思考。


“也许碗底有款。我想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朝代更迭,时人避祸所致;要么碗底有损,后人修复所为。人做一件事,总有他的动机。”贾松说。


状态的松弛让他萌生了更多的兴致:铁器结合汉砖,做成了茶台;铁器结合木匾,做成了茶桌;为嵌螺钿衣箱配极具当代感的金属支架;用四块松木组成一只坐墩,等等。无论是金属的沉穆还是木头的古拙,都是贾松审美观的物化。在聽雪堂,它们显得如此神秘而优雅。


而生活,就是贾松的动机。


可能你还会喜欢:

先有王世襄,后有明式家具

一人|“家具贩子”张旭:亲历黄花梨家具最疯狂的年代

这一次,我们不谈高大上的明清家具,仅仅从一张根结椅开始说起


撰 文 | 谢 谷

编 辑 | 程 香



长按右侧二维码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享你的收藏故事
微信:shuangyu_love

电话:18310765815

邮箱:191805765@qq.com



阅读原文,走进东方生活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