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城乡孩子的差距,可能比十年前还大

十点公社 2021-01-11

如果你关心中国教育问题,卢迈先生的这篇访谈不可错过。卢迈先生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也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任职,30年来持续关注中国教育的进退得失。



现在城乡孩子的差距,可能比十年前还大

作者| 黄子懿

受访者 |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


作者| 黄子懿

受访者 |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

乡村孩子的风险因子


问:从你过往的调研经验看,乡村的孩子到底面临哪些风险?贫困对他们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儿?
卢迈: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村一级能够看到非常多的风险情况。第一就是留守,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
第二是单亲,父母离异不一定有手续,结婚时可能手续就不全,最后导致的事实是孩子和爷爷奶奶过,这样的孩子比例挺高。我的同事在青海乐都一个示范型山村幼儿园看到,一个班里有一半的孩子是单亲家庭,全国统计中单亲比例也是9%以上。
第三就是冷漠,爷爷奶奶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自然放养,缺少情感交流,村里玩伴数量也在减少。在一些深度贫困县,酗酒、吸毒这些社会问题都已侵入基层,深入村民家中。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一个人如果有9个这样的风险因子,就几乎会重蹈父辈的覆辙。

问:脱贫有很多种方式,但你一直强调从儿童入手。为什么?这样做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哪?
卢迈:这是很多理论都证明了的,是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证明过的。
人力资本投资很重要,投资早期最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就认为,为弱势儿童早期创造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的“预分配”策略,比后期的弥补和“再分配”策略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能力会产生能力(skills beget skills),越早干预,产生的能力越能延续。
人力资本投资越早越好
我们国家做了很大努力,对教育高度重视。
在云南怒江,政府把不识字、辍学了的成年人,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找回来,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让他们补习、上识字班。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都免学费,有1500万学生。
但除了少部分中职生,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中职生考试成绩不错外,绝大部分中职生的平均成绩按百分数算只有40分。
如果等到这些人成年了再去补习,等到上中职了再给他们免学费,甚至给生活补助让他们结业上高中,不如把这个过程前移。
早期的人力资本投入不仅体现在是智力发育上,更关系到低收入人口如何沿着社会的阶梯往上升、向上流动,也关系到这些群体一生的福祉,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
文化程度高的人,对自己会比较爱惜,文化程度低的人、收入低的人,有时反而会觉得无所谓。


中国做儿童早期发展有独特优势



问:当初您在探索进行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时,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吗?
卢迈: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启动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是美国联邦政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其背景就是美国上世纪60~70年代,社会收入差距在扩大。
这个计划主要关注3至4岁儿童的发展,为穷人家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补助。现在福特基金会的会长,就是第一批“开端计划”的受益者。
美国的“开端计划”的成功个案很多,但整体评估显示,这个项目小范围做是很成功的,到全国推开时就不行了。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但到小学后,社区、校园的环境变化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影响。
比如一个孩子上完幼儿园,回到一个低收入社区,暴力、毒品问题频发,会影响孩子成长。所以只在早期投入还不够,一定要持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成长中知识信息的获取,会在大脑功能构建的过程中根植,潜移默化地变成一种行为方式和认知水平。但这种能力,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问:会担心中国的孩子重蹈这样的覆辙吗?
卢迈:我们一直在跟踪山村幼儿园出来的孩子的表现。
从效果来看,学习成绩是稳定的,大部分人符合能力增强的趋势。越学,越愿意学,不像以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上学完全是懵懂的。
基金会这10年试点证明了一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可持续的。这得益于中国整体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稳定,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小学,尤其是村小,也有教学水平不高、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现象,但整体上还是稳定的。
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小学成绩优于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
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中国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有很明显的优势,比如宏观经济稳定、政府执行力强等等。
我们现在是中高等收入国家,收入还没有达到高水平,一些贫困地方连中等收入都没有达到,但整体上中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教学秩序良好,政府有很明确的教育均等化要求和定期的培训和检查,这对孩子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前教育的短板如果补上,它的效果是可持续的。

城乡孩子的差距在扩大



问:2015年,基金会启动了“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针对贫困地区0~3岁儿童做入户的育婴辅导。从山村幼儿园到慧育中国,你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什么变化?
卢迈:关于大脑发育的研究国际上早就有了,但上个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2011年,我们请了一些国际专家到青海乐都去,其中包括现在巴西社会发展部的部长、还有世界银行的专家。
他们在看项目的时候,给我们介绍了关于早期大脑发育的过程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那个图往那一放,我们才看到人大脑的1000亿个神经元,知道了对于大脑发育而言,是越早干预越重要。
不同月龄儿童大脑可塑性和干预成本
上世纪70年代时,大家都相信自然成长,认为大脑发育也好、对外界的理解认知也好,是一个自然过程。但随着对大脑认识越来越深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慢慢转成了精心培养的模式。
富人家庭会拿出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从小教孩子各种技能。所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这几代聪明得多,他们的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强的。
谁被落下了?就是那些乡村里被遗落在角落的孩子。现在城乡孩子的差距,可能比我们10年前测试时还要大。
问:这些孩子,对于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发展有多重要?
卢迈:他们的状况,可能决定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
现在我们迈向老龄化社会了,这决定了以后所有劳动者们都要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这对他们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后每一个劳动者可能要多养一个人。
但如果劳动力里还有20%~30%的人只是简单劳力,情感发育等方面还有问题,这对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影响很大的。
美国后来想了很多补救措施,包括90年代开展了早期开端计划等,都有点晚了。
当然解决这些问题,只靠早期干预是不够的。城镇化政策、户籍政策等都需要改革,解决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是大事。
但只要是村里还有孩子,不管占比是30%、20%、10%,对于中国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推荐阅读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已经嗅到一些气味,要准备应对专门针对中国的黑天鹅

邓晓芒:我所痛心的是,刘小枫身上那种中国文人的劣根性

福山再发声:我承认新自由主义已死,,但中国模式难以复制

“仇华辱华”的《狂人日记》海外出版,是我们的耻辱?

一个更加自信包容的社会,难道不好吗?

基辛格: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中英双语)

池莉:老同学聚会,离婚者占三分之一

罕见省部级高干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我困惑很久,不吐不快

大学生不读书是当今大学最糟糕的情况

北大教授楼宇烈:我们对中医有太多误解

罗素: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易中天: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王朔写的年终小文:2019,像猪而生

贾平凹:生一次病,就懂人性了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只为苍生说人话


请留下你指尖的敬意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