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崛起的真正原因?如何避免“内卷”?浙大管院两位明星教授为您解答
致广大 尽精微
Global View Glocal Feel
关注
6月25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派商学”系列公开课暨浙江大学MBA/EMBA 招生宣讲会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新罗酒店顺利举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明星”教授郭斌与邢以群分别就《重新解读中国制造的崛起》与《专业人才的新机会》两个大家关心的话题与在场的考生、校友们进行了分享。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裘婷老师、EMBA教育中心校企合作总监吴奕闵分别为苏州考生们带来了浙江大学MBA项目、EMBA项目最新政策的介绍和解读。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中国制造业贡献了什么?
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难道只是因为劳动力红利和强大的“山寨”能力?
这些“中国优势”,在未来是否还会延续?
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斌教授基于原创“追赶阶梯理论”对此进行了全新解读。
“
超越人类极限的梦想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郭斌
讲座伊始,郭斌教授援引2015年基辛格在国研中心演讲中的一句话:超越人类极限的一个梦想。为什么说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所经历的增长是“一个超越人类极限梦想”的增长呢?郭斌教授认为中国在这40多年所经历的增长,从规模、增量以及增速,延续的时间等维度来看,是在过去这一个世纪的历史中从未发生过的。国际上通常将中国制造的强大原因归结为以下两个因素:1、中国享受了人口红利,尤其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2、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者具有模仿的优势。郭斌教授从2009年开始思考和研究以上的结论是否是正确,他认为 “不否认中国的增长得益于以上两个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将中国制造强大的原因只归结为以上两个要素有着巨大的漏洞。郭斌认为“低廉的劳动力”和“后发者模仿优势”并不为中国所独有,它是所有的后发国家天然具备的优势。
“
那什么是中国制造的优势?
那决定性的因素究竟是什么?郭斌教授提出了“追赶的阶梯理论”:越连续的阶梯,在给定能力的情况下,就越容易攀爬。1978年到今天的中国的制造业是一个从低端沿着市场逐渐往上迁移的过程。迁移的过程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市场定位的迁移,但背后的实质却是技术、能力、品质向上迁移,它的底层是技术与能力的发展过程。郭斌认为中国的市场阶梯具有三个特性:庞大的本土市场规模、高度分割的市场结构以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这三大特性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进步。首先,庞大的本土市场规模: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最初的技术实力并无法直接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但中国市场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最好的技术跟最差的技术,最贵的产品跟最便宜的产品可以同步并存。其二,高度分割的市场结构:中国市场规模大,同时又是高度分割的,因此即使在一个细分的市场里,同样可以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其三,快速变化的市场结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力提升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企业将会失去生存的基础。但相较于欧美成熟的经济体而言,中国作为大型新兴经济体让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多试错的机会。郭斌表示,任何一个经济体要保持活力,必须源源不断的有新企业的产生和创立。在连续的阶梯里,无论企业的能力高还是低,都不用担心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因为中国的市场结构给了中国的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投资的价值。
郭斌教授表示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背后的逻辑源于“微笑曲线”定律。微笑曲线所表达的含义是制造在整个价值获取上是效率最低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是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设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会拥有与世界的博弈能力?郭斌给出了答案:按照微笑曲线定律,中国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核心技术与品牌设计上均不占优势,因此答案只能是“制造业”。中国制造为那些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样板,即把制造业,哪怕是常规制造做到极致的时候,也将会拥有世界的话语权。
最后,郭斌教授对中国制造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中国制造的优势到底可不可持续?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消费升级的本质是什么?郭斌教授认为,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可持续性,它的重心并不在于劳动力成本是否持续,真正问题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能不能同步切换。转型升级在中国今天是关乎国运的一件大事情,如果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能够匹配中国日渐形成的知识劳动力结构,中国制造还将迎来未来的黄金十年。郭斌预测,在中国未来的20年里多产业的大规模并购会必然发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将会成为中国制造的底层基因,管理的价值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谈到消费升级,郭斌教授表示,消费升级从表面上来看是市场的迁移,如果反映在需求侧则体现了人们对品质和品牌的更高追求。
在讲座的最后,郭斌教授还整理了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未来将面临的发展趋势等等,为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指明了方向。
“
如何避免内卷,找到自己的蓝海?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邢以群
在郭斌教授讲座结束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疗产业MBA项目学术主任邢以群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专业人才的新机会》的分享。随着专业人才的日渐增多,导致原有的赛道里规模效益递减,产生了“内卷”。如何能够避免与大量专业人才在同一赛道内疯狂“内卷”,为自己找寻到新的赛道?这是邢老师本次分享的重要议题之一。
邢以群认为人才的价值在于独特性,独特性源于以下两点:1. 优劣的比较,即专业性;2.有无,即稀缺性。专业性人才如何将自己打造成稀缺性人才?邢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找到空白的新兴领域,其次要让自己转型升级,进入到新型领域中来。邢老师提到,由于很多新型领域发展非常快,让一些原本是事业的行业逐渐升级为产业,例如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对专业人士的需求量非常高,它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同样也需要创新创业人才。邢以群教授以健康产业为例,健康促进,康复服务,照顾服务、养老产业、儿童健康、健朗教育培训、医院建造等领域目前都是蓝海,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转换赛道,进入到健康产业赛道中来,除了能够让自己的专业性得到展现之外,还可以更好的体现专业人才的稀缺性。但邢以群特别强调到新兴行业有它的特殊性,专业人才进入到新兴领域通常会遇到两个困境:1. 对新兴行业相关的技术,经营的特殊性认识不足;2. 对新兴领域内的政策、要求缺乏了解。邢老师表示,浙江大学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可以很好地满足有志于转换到健康产业赛道的专业人士提供相关的课程、人脉、资源需要。邢以群总结说,要成为稀缺人才就要通过转型学习,并不断了解特定行业中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在新兴领域里面进一步体现自己的稀缺性,将会避免同赛道内“内卷“,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赛道。
“
浙大MBA打造“两横一纵”的特色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 裘婷
两场精彩的公开课后,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裘婷老师为苏州的考生们带来了浙江大学MBA项目宣讲。裘婷老师为考生们详细地解析了浙江大学MBA同学画像,方便考生进行自我定位。随后她还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MBA项目的特色,2022浙江大学MBA项目报考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解读。裘婷老师特别强调在浙江大学全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高校之一的场景中,浙江大学MBA获得了大量的交叉学科和其他学院支持,与管理学院一并推动MBA的一横两纵的人才培养,在医疗健康、文旅融合、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开设方向性课程,未来还将会延伸到更加广泛、重大的产业中,不断地聚焦。这是浙江大学MBA和其他高校MBA项目最大的不同之处。
撰文、责编:佟庆
推荐阅读
浙大MBA最“火爆”的课程方向是哪个?2020级109位新生“上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