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任教育部长怀进鹏:没有卓越的教育和研究,国家将会失去未来!

近日,全国人大通过表决,任命怀进鹏担任新一任的教育部长。这意味着教育部迎来了一位科学家部长!


在怀进鹏34年的工作生涯中,28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任职,做教育和研究相关

的工作,占据了他当前职业生涯82%的时间。


身兼教育家与学者双重身份,怀进鹏提倡“科教协调发展”。“科教协调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在培养人才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和谐统一。


怀进鹏崇尚教育与研究和谐统一,他认为,研究依赖于扎实的知识、系统的思考和执著的实践;一切均需质疑和检验,盲目迷信和教条式权威只会使人走进平庸。他也曾说过:“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


怀进鹏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28年,其中于2009-2015年期间,担任了6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怀进鹏在不同的场合对教育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本文特别综合自怀进鹏近期演讲,以及在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时的演讲,供你参考。


新任教育部长怀进鹏:
封闭、阻断、禁锢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大亵渎


没有卓越的教育和研究,国家将会失去未来
演讲人 :怀进鹏(教育部长)
来源 :2013级北航研究生开学典礼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北航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一直是北航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刚才获奖的“双十佳”研究生,以其学术贡献成为北航年度人物。


近年来,北航的研究生先后有484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有18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今年毕业的杜志甲博士,围绕锂电池的高容量循环性能研究,发表了12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13.9;任元博士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大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稳定性问题。


刚才发言的潘骏峰同学,在生物与机械的交叉科学研究中,发明了多种加工工艺方法,发表了13篇SCI论文,并获得4项授权发明专利。


规律表明,许多有成就者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与执著,这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


你们与富有责任和理想的学者共同创造和运用知识,通过学、问、思、辨,经历发现问题、批判思维、研究实践和团队合作的困惑与喜悦,体验教育中最难忘的过程;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视野,提升表达思想、跨文化交流和建立友谊的能力,以及在国际环境下自由生活和发展事业的能力,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也是目标集中但困惑相对最少的时期。这里是你们开放超越、成就理想的舞台。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思考几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更有待于你们未来去认识和创造性回答。


首先,什么是北航的价值观,她代表了什么?


没有理想的追求与行动,大学或个人将会失去价值。如何认识和理解北航的使命与价值,也是认识其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的方法,就如同如何理解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在一样,我们需要看他/她曾经的行为,他/她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过什么贡献,并以此判断其前途及方向。


北航的使命与价值既是长期办学实践的积淀与升华、发展与演进,也是所有北航人行动与思考的总和。每个北航人的行为既深受其价值观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品质。


60年来,几代北航人励精图治、敢为人先,把这所大学的价值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北航的荣耀源于其学术贡献,师生们的创造性发现和成就为这里带来了无尚的激动和巨大的荣耀,特别是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理解,北航突出特征是创造知识的价值观与能力,代表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方向



对真正的学者而言,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是知识创造的不懈动力,因为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最有价值的。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而是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精力和激情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们崇尚研究的价值观,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灵魂,师生通过对未知问题的实质性贡献,把我们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贡献给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问题。


我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对研究生的期待有何不同? 


对学者而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犹如发现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而善于发现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学者的一种重要能力,因为学者的能力通常也是由其研究的问题所决定;而能否不断地质疑与检验、运用与发展,超越已有理论方法和权威,也是学者能否取得研究创新的一种重要能力。


对研究生而言,能否主动地置身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是实现从学习知识到运用并创造知识的关键,要使主动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切记成功需要付出,研究依赖于扎实的知识、系统的思考和执著的实践;切记一切均需质疑和检验,盲目迷信和教条式权威只会使我们走近平庸。


许多问题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许多问题也并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想、不敢挑战,才使问题成为难题,使我们远离了机遇和成功。切记研究要有开放的心态,有价值的研究不会在封闭和自守中结出果实。


同学们、老师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是历史上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最近的时代。但是,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全球经济竞争加速。新兴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日趋加速,大工业和国际产业链的正逐步形成,谋求颠覆性技术突破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间竞争已经走向国际,考验着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知识创造与交叉科学紧密融合日趋加速,持续催生着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和新的领域,考验着国家知识创造与运用的能力;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成为国际讨论的热点,也考验着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能源与环境、气候与海洋、生命与健康,以及航空航天等世界性重大科学与系统工程问题,增强了国家间开放合作与竞争,重大实验装置及其创新对科学发现和工程技术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三是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入。互联网不仅创造了跨越时空的通信交流方式,改变着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商业与金融等诸多传统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与运用知识的方法,并正在孕育着教育模式的新变革。


上述这些变革与转变正在并将深刻地为研究型大学创造了新的希望、机遇和责任,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竞争。


这也是我要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现代社会中,任何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更加依赖高校教育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而没有卓越的教育和研究,国家将会失去未来



任何卓越的大学和个人也必定追求勇敢而崇高的事业。北航作为国家科研体系的核心机构,承载的是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利益。北航不仅需要坚守使命,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更需要把握时代的变化与需求。


面对变革,如果北航人不能积极应对,如果我们不能表现出引领和创造才能,只用老套的方法做事,我相信,一定会有其它优秀的大学会愿意取代我们的位置,而国家和社会对一所缺乏质量的大学将会失去耐心和支持兴趣,这将是北航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挑战最大的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并采取行动,充分把握发展定位,制定适合自己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计划。


学校将汇聚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地培养和引进海内外一流人才。以先进动力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为试点,统筹建设重大实验基础设施,毫不动摇地推进和加强航空航天实验室建设,持续地为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人才培养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学校将致力于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建设,持续深化科学问题与系统技术问题研究,毫不动摇地建立国际学术交叉特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并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优势,培育竞争前沿高技术和有竞争力的研究方向,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重大项目攻关与专职科研队伍组织的有效机制,毫不动摇地提升服务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实施智慧校园行动计划,推进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实质跃升。


同学们,只有受过严格教育并善于创造的人,才能成为知识和未来的主人。尽管教育无法承诺你未来的快乐和成功,但未来取决于你如何认识和追求研究生阶段的价值,希望你们做自己的主人,做知行合一的智者。


最后,我想用三个英文单词来表达对你们的期望。


第一个是passion,激情。失去激情将会失去未来。但激情是一种可以养成的品质,它表达的是一种对事业和生活的执著和热爱,也代表了你的信念和行动。知识是力量,我相信,你们的激情和信心也是力量,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品质。


第二个是duty,责任。责任常与高尚和诚信相伴。缺乏责任会缺乏快乐、友谊和成功,没有责任就会无所约束、随波逐流、行为失范,丧失独立思考和发展的方向。希望你们,养成坚守责任的品质,去承担未来更大的责任。


第三个是honor,荣誉。崇尚荣誉是北航的精神和发展动力。希望你们,致力于学术荣誉,激发潜能、敢为人先、爱国奉献,为祖国和人民立功、立言。


同学们,未来的成功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和实践,要早作准备。我始终坚信,如果北航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祝愿你们更快乐、更健康、更精彩!


谢谢大家!


点燃激情 筑梦北航

——怀进鹏校长在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北航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4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北航迎来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23.4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北航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北航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北航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北航》,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北航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北航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北航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那么,当各位来到北航,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期待的下一个转折点是什么?你们应该如何准备?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 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北航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当前,学科知识的深度分化与高度融合是当代科技与发展的特点,没有人能够成为万能学者;即使在同一领域,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完善,一个人或团队也已经很难获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成功。这些变化对学者和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理清并主动把握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理解,我们既需要从只做项目到做学术研究转变,又需要多学科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创造知识,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我们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和国际化的开放多元合作平台,理性地认清和把握自己优势和发展重点,让大学的价值充分发挥,挑战科技的极限。


我认为,对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都重要,但对于杰出的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知识应用的价值。在我看来,0到1的距离远大于1到1万的距离!因此,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和永恒追求才是知识创造的源泉;而且,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她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能力和勇气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位选择北航的原因,而无论今后各位在何种岗位,研究生时代的思考与行动将与你们的成功成正比,因为,这是你最富创造和激情的难忘时代。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北航人的你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北航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学术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的精神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建校伊始,北航没有自己的校园和校舍,学生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但艰苦的条件却锻造出北航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首届毕业生中,培养出以王永志、钟群鹏、陈懋章、戚发轫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楷模和李沛瑶、朱开轩等领导人。60年多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15万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北航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北航人崇尚知识,其血脉中永恒不变的基因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里,你们与富有创新激情和梦想的学者相互学习和交流,与勤奋、聪明的同龄人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这是你们实现人生转型的最宝贵财富,也是北航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


近十年来,北航不断刷新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的记录,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一批国家级奖励,去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今年有望再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特别是去年,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等3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杰出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北航创造了巨大荣誉,例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团队在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后,不畏艰难,毅然开始了原子陀螺技术的探索;还有,刚才发言的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现在的北航,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上述杰出的成果不仅表达了北航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且其背后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特别是师生置身于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更是北航最难忘、最珍贵的。在北航,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余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今年毕业的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同学,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同学,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同学,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卢瑞娜同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奖励和图展,出版了9本儿童图画书。


北航人敢为人先,这是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并持续优化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适应的“三个课堂”,以实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质的和谐统一。学校坚持学问至上,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研布局。今年,学校以国际化和深化改革为主题,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建设我们的“大北航”,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满怀信心地实践“有温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广度的合作”,坚定地向着建设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发展和机制双重转型,通过人事政策、资源配置和全成本核算等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通过一流师资队伍与重要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访学交流、学位互授和国际暑期学校等培养机制,为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能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


同学们,作为一名北航人,作为一所负责任、有梦想的大学,我们经常在反思自己,在我们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我们除了美好的愿景和伟大的目标,是否抓住了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机遇?是否认清了其关键问题和潜在危机?是否找到了解决办法和实现途径?


达尔文曾说过,存在的物种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如果你能积极理解并主动作为,北航就能够为你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开放而广阔的发展舞台。这也是我想问的第三个问题:如何致力于为梦想成真做好准备?


今年6月,我以视野、勇气、心态三个关键词作为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今天,也与你们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勇气,因其难得而可贵,勇气能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品质;第三个是心态,因为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需要一种境界。


北航人不可能靠继承历史和荣誉而持续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机遇,赢在转折点,更要创造机遇,敢拼才能赢!我真诚地希望,所有北航人都能拥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实践个人和北航的梦想!


同学们,一代人才一代使命,北航未来的新篇章要靠北航人续写!我相信,转变观念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我也相信,提高执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质。但我更相信,如果北航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愿各位在北航转型、超越,并创造未来!


谢谢各位!


坚守理想 扬帆远航

——校长怀进鹏院士在2014-2015学年

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毕业生亲友和来宾们:


大家好!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573名获得博士学位、3270名获得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是北航学子翱翔蓝天的重大节日!


在这收获之际,我提议,全体毕业生同学,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父母、亲人和老师们表达感恩之情,向你们朝夕相处的同学,献上真诚的敬意!


刚才的视频短片,给予我们很多回味,似乎又回到过去生活学习的场面,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校园生活的留恋和未来的憧憬。刚才王云鹏教授以“信心、坚持、厚德、梦想”这四个“锦囊”相赠,表达了导师们的期待和嘱托。几年前,你们以饱满的激情开启了人生的转型,养成了奋发有为、知行合一的品质。你们在科研探索与实践中,增长着知识和能力的光芒,收获了一份喧嚣诱惑中的淡定与乐观成熟的气质;在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历练着创新与发现的素质与坚韧,收获了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开放合作的胸怀;在追求梦想和价值选择中,体验着勇气与信念的力量,铸就了理性和包容的自信与文化,用智慧、激情与责任,为自己和全体北航人赢得了荣誉!


几年来,你们致力于学术探索和独立思考。博士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891篇,单篇影响因子超过38。刚才发言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刘虹,设计的新型协议为无线通信链路的数据安全传输提供了有效方法,她的成长经历也让我们感悟到探索的困惑与收获。材料学院硕士毕业生陈春光同学,致力于镁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室温吸氢性能研究,取得显著结果,发表4篇Q1区SCI论文;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硕士毕业生曲涵同学获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3项,作品入选五年一次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你们投身于创新创业,关注公益、志愿服务,体现出北航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例如,数学学院硕士毕业生陈平同学,十四年志愿服务,作为中科院云南科学探索系列活动的领队,累计带领184名中学生,配合完成科学实践。


由于利益诱惑与矛盾冲突、开放竞争和价值多元,你们或许有过不如意的事情,也许经历了成长的困惑和烦恼。但令人欣慰的是,你们逐渐地认识到,只有提高视野并坚持自己的目标时,才会提高自我要求的标准,才会拒绝短期的愉悦和解脱,因为你们知道,蚂蚁在地上爬时,再小的石头也是障碍,而雄鹰在空中飞翔时,再高的山峰都能轻易飞过;你们也逐渐地认识到,与其抱怨缺乏机会和运气,不如转变观念,增强能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只要有勇气主动改变自己,进步终将实现,因为你们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要把握趋势及其转折点,并坚定地行动才不会使梦想落空;你们逐渐地认识到,有时走不出困惑和纠结,其实需要历练的正是自信和开放的胸怀,因为你们知道,心大了,事就小了,方法就多了,路也就通了!


与以往相比,你们进入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了,国内外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和变化之中,我国正进入全面综合改革的攻坚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创新和人才已成为时代的核心,这是一个开放和挑战的时代,是青年人奋发有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时代。


我认为,没有挑战和困难难以凸显北航人的智慧和勇气,也不会有我们的机遇。同你们一样,学校也在发展和转型中且行且思考。我们也需要真正认清自身的目标和危机,制定适合自己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行动计划,因为没有梦想是可怕的,但没有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可怜的,善于把目标转变为现实才是最难得的人才。2014年,学校以国际化发展和综合改革为主题,坚持全球视野与特色优势,汇聚全校智慧,把握教育科技规律;认真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主动适应阶段特征,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理清发展目标和重大问题,把提升学校竞争力转化为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动力,完成了大学章程制定,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和发展规划。也借此机会,向毕业生同学们汇报一下学校一年来的进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未来领军领导人才,持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构建“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育人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三个课堂”育人体系,致力于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学校继续推动以质量为先导,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和资源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导师队伍,提升培养能力,优化研究生培养标准,并健全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主动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比利时正式建立北航驻欧洲联络处,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著名高校、企业及联盟组织签署了51份合作协议;并积极筹措基金支持海外交流,系统实施64个国际暑期学校与海外访学计划,“月宫一号”成为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建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费尔北京研究院、北航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空间研究合作中心等机构。特别是,去年三月份,习近平主席见证了北航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成果。


教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水平,有什么样的教授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和机制改革,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以院士、杰青长江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占教师比例超过9%,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依托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汇聚了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海外院士在内的国际优秀人才100余名,实质拓展了学科增长点和方向;并启动了优秀青年人才晋升通道,为杰出青年人才拓展机会。


学校坚持学术至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科研实力和结构布局取得新突破,继续引领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发展,新获国家奖4项,其中郑志明教授及其团队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学校科研经费达24.68亿元。通过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以科学技术研究院为统筹支撑的“三位一体”大科研格局。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扎实进展,正在建设人才、国际合作、重大研究和共享服务为一体的创新特区,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完成了多项重大咨询研究,得到习近平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批复;基础研究与学术贡献力逐步攀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量和质量取得实质进展,在Nature子刊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150余篇论文,形成了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五个优先发展领域,启动空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推动与国内外建立了实质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实验室一期、致真大厦和沙河综合体育馆等投入使用,深圳北航大厦和国家实验室二期动工建设,为北航未来发展赢得宝贵资源。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一直存在正向关系,高等教育不仅是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的动力;而且,经济发展又是高等教育快速崛起的基础。学校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质推进北京先进产业研究院建设,以“创新创业”为题,向社会发布具有竞争优势的的10余项产业新技术和学生创业项目,得到政府和产业界积极支持;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成立“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获批国家科技成果管理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并以“挑战极限、引领发展”为题,发布未来重大科学系统和重点研究方向,北京市、工信部等部门领导专门考察,明确支持北航建设发展方案和科技创新中心示范,近期我们将与昌平签署科技创新和产业园的合作协议,对完善两校区规划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有理想、负责任的研究型大学,崇尚学问、教育为先和服务社会应该是北航的首要价值。我以为,北航人难以靠继承声誉和历史来成就我们的目标,只有突破过去靠规模和路径依赖的模式,只有在挑战极限和解决问题中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和社会的尊重,而等待观望、享受舒适不是北航的选择。


同学们,今天是北航人的节日,全校师生为你们庆祝、为你们饯行。记得在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我用激情、责任和荣誉三个词与你们共勉。今天,我把视野、勇气和心态,送给你们。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其次是勇气,它有时比智慧还重要;而心态是一种境界,你们懂的。


同学们,刚刚入选2014年“北京榜样”的我校85级校友廖理纯,为了固沙防尘、治理雾霾,拿出个人的千万元积蓄,建立绿化志愿者基地,育苗、植树超过100万株,为北京蓝天种下绿色防护带。他说,生态环境的恢复,不靠说,一定要做,大家一起做。我期盼着你们,带着爱心和正能量,坚守自己的理想,以志存高远的视野、奋发有为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超越自我,成就梦想!


希望大家挤时间多锻炼身体,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思考可以净化心灵,与智者同行,也许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物质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我始终坚信,对北航人而言,如果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福你们,永远的北航人,我们期待着你们放声歌唱!


谢谢大家!

(来自:北航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为伟大思想而生!

AI+时代,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第一必读自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