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响筹资的主要因素及测量指标

2016-05-06 谭中和 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谭中和

 

影响筹资的主要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因素。

 

从宏观层面分析

一是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意味着政府财政和职工收入增加,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动力和能力增强。反之,如果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减少,职工工资收入也相应降低。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动力和能力下降,政府的负担能力也下降。


二是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来源于一般税收,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基础。财政收入是支持医保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是参保人口的结构。参保人口的年龄和在职退休状况影响筹资。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医疗费用的分布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高,疾病的发病率越高,所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也高。退休人员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是在职人员的4倍。加之按照我国现行的职工医保政策,退休人员不缴费,并且从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较高,因而在职退休比从收支两个方面影响筹资。具体到宏观筹资水平指标,可选用医疗保险支出占G DP的比重,反映医疗保险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

 

微观层面分析

 一是职工工资、居民收入和储蓄。职工医保的筹资以职工工资为基础,居民的可支配(纯)收入水平反映了居民个体和家庭的支付能力和负担能力。


二是覆盖面。覆盖面越大,覆盖人口越多,基金的筹资和支付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但参保人员结构(在职退休比)的变化,会影响筹资水平。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这是影响支出的重要因素。报销比例不变情况下,保障的医疗服务项目越多,相对的筹资水平也就越高。同时,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疾病谱的变化等,均促使医疗费用上涨。四是保障程度。保障程度可以用医保报销比例来测量。相对于自付医疗费用,医保患者支付的货币价格相对降低,导致个人医疗服务消费增多,此外,就医行为随着医保报销比例的变化而变化,报销比例越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利用越高,从而导致基金支出增加。微观的指标,可选择个人医保缴费占工资或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比重、企业医保缴费占企业的总成本,以及家庭的医疗保险缴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

 

在分析筹资水平时
医疗保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可作为中观筹资水平指标,用以反映医疗保险中政府出资占国民总体再分配的份额,体现的是再分配中政府财政责任和个人、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详见《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5期)


如果您想订阅本刊、查阅最新发刊信息及精编内容,或向我社投稿、与我们取得联系等,请在微信公众号界面使用底部菜单功能。
相关阅读: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政策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