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说 | 胡大一:对过度医疗“零容忍”,不要再被这些“心脏病”忽悠了

2017-02-09 中国医疗保险


来源:县域卫生


胡大一,已经成为医疗圈IP式的人物。凭借在心血管领域的专业权威和医德风范,胡大一教授的至理名言每每都会引起医疗从业者的“刷屏风暴”。

 

2017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胡大一教授的经典言论又被热传。


“晋到主治医生就行了”

胡大一教授在自己的自媒体发文章,对中国的医生职称制度开炮了:“职称评审要有区分,当医生不要重SCI而是重临床,晋到主治医生就行了,别再搞副正主任医师了。”

 

胡教授在文章中写到,“医的好病,手术做的精湛,既受社会尊重,又有合法合理收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让病人放心、家属安心、年青医生佩服,以之为学习榜样。中国的临床医学才大有希望。”

 

对过度医疗“零容忍”

医生过度医疗,是胡大一教授炮轰的第二个话题。过度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推高医疗费用,还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胡大一说:“2016年2月,我接诊一位东北53岁男性患者,有持续性胸痛8年,医院病例记录长达20年。每次发作持续数日,最短半至一天,运动中无不适,不吸烟,无高血压,血糖血脂也正常,冠脉造影LAD中段肌桥,其他血管无狭窄。谁知,该院留学博士用机器人为患者做了搭桥,术后患者症状非但不减轻,反而显著恶化加重,两周12次看急诊。”

 

胡大一气愤的表示:“这个患者真需要搭桥吗?我看是为了争夺谁更早有机器人设备,谁最早或更早做、谁做的更多。气愤,声讨!我们对这种把患者当作自己功利的实验品的恶劣行为不能容忍!”

 

胡大一在文章中写到:“医生是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学医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必须懂得敬畏生命,底线是 Do not do harm 。为了名利做出对不住病人的事,愧对医生的良心。”


树立正确心脏疾病常识

在胡大一教授的科普文章中,早搏问题被多次提及。近日,胡教授专门发表文章,就心脏疾病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厘清。原文如下:

 

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但早搏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具有独立的风险。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有心脏病的早搏,应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治早搏。CAST研究显示,有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越积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猝死越多。


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心律

不少患者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

 

我们的心脏是先有电兴奋后有机械收缩。心脏的电兴奋由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首先发放电脉肿,窦房结活动的频率受自主神经(交感和速走)神经控制,就像中医讲的阴阳。交感兴奋时心率就快,迷走兴奋时心律就慢。

 

白日、运动、激动、受惊吓、饮浓茶、咖啡时交感兴奋,窦房结的电活动就加快。安静、入睡时窦房结电活动就减慢。甚至一呼一吸,交感迷走就会交替兴奋,吸气时窦性心率就稍快,呼气时窦性心率就减慢。

 

因此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健康的表现,而非心律失常。

早搏不是病,也没有独立风险

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体检或因其它病就诊时偶然发现。

 

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我看过很多儿童早搏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数1万至2万多,孩子们无一人有症状。但成年人有症状者很多,症状可能与早搏有关,也可能与焦虑有关。因对早搏不了解,或医生对早搏未做解释或者错误解释。

 

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但早搏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具有独立的风险。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最好的治疗是不用药、不治疗。有心脏病的早搏,应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治早搏。CAST研究显示,有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越积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猝死越多。

 

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


正确对待心率减缓

看到心电图上报告窦性心动过缓,有的患者也会紧张。有时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吃了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报告说心率每分钟53次或48次/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也不敢再吃药了,自己停药。实际上,心率的合理适度减慢是对心脏的保护。

 

人的一生,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或入睡,心脏都在不停跳动。心率慢一些,让心脏不过劳,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大家都知道,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更健康,他们的心率也比较慢。

 

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现象是: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一生心跳似乎是“定数”。心率慢的寿命往往超过心率快的。老鼠心跳每分钟500次,寿命两年;乌龟心率每分种6次,可活八百年。

 

只要无不适的症状,心率静息时每分50+次,甚至47-48次不必紧张,不需用起搏器治疗。冠心病的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降至53次/分,偶尔47-48次/分,只要无不适感觉,别停药,也不需减量。


不盲目接受起搏治疗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如果一个长间歇是2秒,每分钟60秒,60除以2就是每分钟最慢心率30次;如长间歇为3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20次;长间歇如为4秒,每分钟最慢心率就是15次。这些数字往往会令人焦急、紧张甚至惊恐。

 

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须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

 

我完全不同意以下一些说法

1

“只要狭窄70%就置入支架”

体检冠状动脉CT发现70%左右或更轻的狭窄,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做心电图负荷试验,阴性,做支架意义不大,甚至带来风险。这种情况下支架可能比自身病变风险更大。

 

狭窄不到70%不需置入支架。但是,狭窄70%是否一定要置入支架,要认真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决定。有无心绞痛?病情是不是稳定?狭窄血管供血的心肌范围?药物的疗效如何等等。

 

如病情稳定,药效好,狭窄血管不是主要大血管,不需置入支架。

2

“不下支架随时会有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如病情稳定,下支架比不下支架危险!支架会扩破稳定斑块,斑块破裂血栓随之而来。支架、尤其药物支架本身是个长期有血栓风险的血管内金属异物。放多了风险更大。


3

“能搭桥也能支架,搭桥要开胸,支架不开胸”。

这是骗人的说法!这种情况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支架。


4

“搭桥只管10年”

不对!用患者自身的乳内动脉搭桥,10年后95%的桥血管还通畅。保护好主干道(左主干),长治久安。

延伸阅读

社保经办机构在大病保险中的作为


“第三方支付+医保”在公立医院应用模式探讨


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管理实践与成效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