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品贵≠疗效好 这门学科告诉你如何选对药

2017-05-22 杨梓 中国医疗保险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药物经济学——一个医药卫生领域里新兴的热词。近年来,从国家医药卫生政策制定到医院采购药品、患者合理用药,甚至整个医药行业的变化,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药物经济学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我国的整个医药卫生领域里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药物经济学?它有什么用?怎么用?5月20日,在由《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举办的青年药政论坛(第六期)上,多名来自医保部门、研究机构、医院和医药行业的专家,与业内资深人士齐聚北京,围绕“药物经济学在医保和卫生政策中的应用”主题,就相关话题开展专题研讨,并深入交流了经验与思考。


一、药品贵≠疗效好

在过去的30到60年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停留在简单的供给与需求层面,更逐渐增加了对于经济性的关注。这是因为从1980年以来,全球的医疗费用都在快速上涨,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怎样抑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用有限的钱来更好地治疗更多的病患,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的变化是整个医疗费用上涨的主因——随着科技发展,药品创新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在不断上涨,药价也不可避免越来越贵。但是贵的药就是对的药吗?疗效一定好吗?

 

未必。治疗方案的成本和产出之间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两种药相比,一种比较便宜并疗效好,那么谁优谁劣一目了然;但更多时候我们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一种药虽然比另一种贵,但是治疗效果更好,或者一种药虽然没有另一种疗效好,但是价格更便宜,我们该如何选择?

 

药物经济学的诞生便基于此,它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好的路径。

二、药物经济学内涵与评判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等学科,对可选择的卫生干预方案的成本和健康产出进行的比较,从而识别哪种方案更有性价比,进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药物经济学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不仅仅要衡量简单的药品,或者是治疗手段本身所需要的直接医疗成本,还要考虑更多的成本因素,比如:医院的服务费用,治疗疾病耽误的时间成本和由此减少的收入等非医疗成本,以及医保或者其他第三方的补偿等等。

 

国际上衡量健康产出,多用效用指标,即质量调整生命年,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两个维度综合起来进行考量;如果单纯判断是否具有经济性,可以用单位效果成本来进行衡量,即用ICER(效果之差和成本之差的比值)来表示,根据WHO的判断标准,如果比值在人均GDP一倍以内就是非常有优势的治疗方案,3倍以内可以接受,如果高于3倍,短期之内就不推荐。


三、研究对象

在一致性评价良好开展的理想情况里,需要做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是原研药、创新药,而不是仿制药。其逻辑在于,技术创新、药物创新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做出了社会贡献,而创新的各种成本,和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要通过经济价值体现出来,于是新药理所应当地应该更贵——那么贵多少才合理,会被患者、医生和医保接受,就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重点。

四、研究内容与作用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块,一是性价比研究,二是预算研究。

 

性价比研究就是要证明一种治疗方案是不是比另一种治疗方案更省钱,或者说要证明多付出的成本能够带来多少健康产出,多花的钱是不是值得;预算研究就是要分析买一种药品要花多少钱,与以往相比多花多少钱,是不是能够承受得起。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患者:

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合理用药分不开。它可以确定在达到相似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哪种治疗方案最省钱,从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或者是确定在同等花费的情况下,哪种治疗方案更有效果,更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2

对企业:

一种药品在上市之前,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必要的环节之一。这与产品的定价策略和接下来的市场营销密切相关。企业要确定新产品没有价格和疗效上的综合优势,如果没有优势,就不会被市场接受,也不会带来利润。


3

对医院:

以往医院遴选新药,主要由药事管理委员会通过开会来进行集体商讨,不可避免夹杂一定程度的人为导向作用;而近年来,药物经济学评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院新药的遴选当中,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或者是运用可靠文献数据来进行分析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被题名的新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保障药物遴选结果的相对真实与公平。


4

对国家政策制定:

药物经济学评价效果影响着医药卫生政策的决定。在医改的各种政策制定时,决策者一定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说,受到经济水平的直接制约。比如医保政策的制定,在2017版医保目录药品遴选的过程中,药物经济学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接下来的药品谈判和动态调整里,药物经济学也被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明确的的政策与要求

现阶段来说,药物经济学评价没有相关的政策来进行规范,政府部门也没有对数据、方法等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因此,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谁有资格来进行评价,怎样开展评价,结果是否质量过关、是否可信,决策者怎样采纳,这些都存在疑问。


2

缺乏权威的机构

药物经济学评价主要由一些高校的研究机构、医院的药事部门和市场上的一些商业机构在进行,没有确定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进行评价,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认证,对于结果的质量主要靠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自律,管理上仍然有所欠缺。


3

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药物经济学研究非常复杂,对于数据要求高,计算过程也很复杂,一点点改变就可能导致结果不同。在现在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下,即使是都按照指南要求公正地去做,虽然研究结果的大方向可能往往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专家、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条件下也非常容易得出差异很大的结果,因此研究往往没有可重复性。这就会给决策者带来疑惑,影响决策结果。


4

指南有待完善 中成药无法评价

现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所依赖的指南,多为学术机构自己出版的指南,国内没有相对较为权威的版本,是否能够获得决策者的认可,或者是普遍的公认,就是问题。并且在指南不同的情况下,各项标准也不尽相同,很可能导致结果不同。


此外指南主要基于西药进行编写,对于中成药和广大的辅助用药,怎么鉴别它们的性价比,由于缺乏专门的引导和规范,在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还相对空白。


5

文献、数据质量较差

现阶段,在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里,因为各种因素,用到的文献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规范性还有待提高。大数据不等于好数据,质量高的数据才会对药物经济学研究得出正确的结果更有帮助,而不可靠的数据,最终只能得出不可靠的结果。

六、建议

面对多种问题的存在,各方共同呼吁,希望能够早日建立起规范的药物经济评价体系和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


1、政府部门应尽快把药物经济学纳入政策指导甚至政策实践,提出目标和要求,以及应用的途径和方式,为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明大方向。


2、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职能,鼓励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公平地建立起统一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南和规范,如标准化的研究路径、数据规范等,让药物经济学评价有证可循。发挥科研人员的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发展。这样,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更容易被企业、医院和决策者所采纳。


3、可以考虑通过学术界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治疗结果评价体系,不断补充参数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可以为政府决策者和所有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所应用的模型,只需要将各种数据填入其中,比如药品价格、相关成本,就会自动得出一个透明化的、标准化的结果。这将会是非常大的工程,每个疾病都需要建立模型,并且不可能一下子全国推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是如果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证明可行后再向全国应用,将会给我国药物经济学带来巨大发展。


4、加强监督,建立数据追溯和抽查机制,加大对数据作假的处罚力度,让药物经济学评价能够从真实开始,以真实结束。


小贴士:本期论坛后续专家观点,请继续关注中国医疗保险微信公众号(ID:zgylbxzzs)。

特别鸣谢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点推荐

• 医药经济 | 药物经济学证据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

• 药品集中采购,路在何方?

•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执行?第四期青年药政论坛回答您最想知道的问题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