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方外配”不容易 业界呼吁医疗、医保、药店三方联动

专注深度医改的 中国医疗保险 2021-03-07

 来源:21财经搜索


业界呼吁,建立以医保平台为中心、或以第三方平台为中心、或以互联网医院为中心的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助力“处方外配”。


用药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滥用处方药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今年4月15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试行)》,按经营范围和风险将药店分为三大类以及四个监管等级。


《办法》出台后,如何推动处方有效流出成为业界新的课题。4月26日,广东医药零售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桂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呼吁,医疗、医保和零售药店要实现三方联动,建一个能溯源的共享信息平台,保障处方的安全和防止造假,也让顾客自己有选择权,助力“处方外配”。


“长远来看,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是为医药分开做准备,并非完全为处方外配做准备,但作为零售药店来说还是希望推动医疗、医保和零售药店三方搭建信息共享系统或平台,这方面的工作还需主管部门去主导和牵头。”刘桂春表示。


广东实行药店分级管理

自2000年起,国家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但多年来,零售药店违规售卖处方药的现象屡禁不止,更甚者无需患者填写任何资料,药店直接按需求向患者售卖相应剂量的处方药。


针对药品零售市场上的乱象,上述《办法》规定,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后,一类店只允许经营非处方药;二类店可经营处方药,但不允许经营中药饮片;三类店则可以销售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饮片等所有可在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药品,即仅二三类药店具备出售处方药资格。


而在监管方面,零售药店将按照风险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方便食药监局日常监管及检查。这反映了广东着力整治滥用处方药的决心,同时也观点认为广东将零售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目的是为最终的处方外配提前做准备。


目前,全国多个省份正积极通过处方外延的方式,实现药房和医院信息共享,促进医院改变“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局面。今年起淄博、梧州、成都、西安、重庆、天津等多地已经开始实行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逐步尝试探索和推动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其中“梧州模式”是目前业界最为认同的,有望成为各地推广的样板。自去年11月起,梧州市正式启动处方信息共享建设,实现了医院、社保个人账号、药店三方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患者凭借医院开出的处方可自主到药店购药。


在刘桂春看来,目前梧州模式是较为合适的做法,并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及广西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的肯定,但这种模式还没到全国推广的阶段,“因为其中涉及主管部门即卫计委、医院、零售药店、药厂以及医保局等多方的协调,模式上有利有弊,仍待完善。”但刘桂春认为,广东作为零售药店大省可向梧州模式借鉴,以某市作为试点。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表示将着力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的信息共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云峰也提交建议,支持推进零售药店承接医疗机构“处方外配”工作。


处方外配不容易

在柯云峰看来,零售药店在承接“处方外配”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医院、医保、药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一个共享的处方信息平台;医保统筹账户对零售药店没有开放;参保人员在医保药店享受不到与和基层医疗机构同等的医保报销政策等。”


但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机构处方外配已成大势所趋,也成为药品零售行业当下的最大关切。对此,刘桂春呼吁,可建立以医保平台为中心、或以第三方平台为中心、或以互联网医院为中心的“医疗、医保和零售药店”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保统筹账户对零售药店开放,让参保人员在医保药店也能享受与和基层医疗机构同等的医保报销政策。


刘桂春认为,针对医保部门对零售药店开放医保统筹账户,可优先开放慢性病门诊统筹,再逐步全面开发。由于目前门诊统筹的工作还在慢慢开展,在一些地区患者只能在药店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医保统筹账户仅对医疗机构开放,慢性病患者持有处方在零售药店购药并不能获取医保报销。而常年用药、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挂号取药,这一定程度上还给医疗机构门诊增添压力。”如果医保统筹基金能与定点药店之间进行联通,不仅有利于患者购药,也能减轻医疗机构门诊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指出,处方外配阻力重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医院及医生获取利益的关系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广东没有落地实施三方信息共享是因为其中的相关利益体制及运作问题没解决,如何让医院、药店、主管部门、患者及医保局这几个部分都能够受益成为关键。”


此外,目前药店也存在着自身能力及资质的问题。“药店是否有专业能力有资质去承接处方外配,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各方有分歧。从另一方面来讲,处方外配是否会反向加剧处方药滥用,药房是否也会出现开大处方的现象,这或许也是主管部门在考虑的问题。医保方面需要保证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需妥善考虑,因此在没有探索出一个更好的模式前,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上述业内人士说。


实现医疗、医保和零售药店之间三方联动,助力处方外配,不仅是零售药店的期盼,更是改变“以药养医”、实现“医药分开”的一剂良方。去年4月,北京市面对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公立医院的药品转变为医院的运行成本,倒逼处方外配,促使院外电子处方试行从“医疗”层面得到加持,以此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此外,国家人社部公布的36种首批高值药品也通过谈判,在去年7月被纳入医保目录,但目前仍有部分省市公立医院受限于药占比等政策指标,并未把谈判药带入医院。“有效的处方外配能够打造一条社会药房通道,实现社会药房供给模式,给一些资质较高的社会药房销售谈判药的资格,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表示。

热点推荐

•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网售处方药需再探索

• “最严监管”处方药 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将全国推广

• 这一政策关乎零售药店与社区医疗孰胜孰败,何时盖棺定论?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