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了医保的高端仿制药,患者为何买不到?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1-06-25

医改北京论坛(第12期)

主题:新时期医保信息系统建设

时间:2018年8月12日

地点:北京 保利大厦酒店

关注

 来源:医药经济报


安徽的刘先生是一位肺癌患者,对“鼓励医保优先纳入价格更便宜的仿制药”政策满怀期待。现在,国产的吉非替尼尽管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也已经被纳入安徽省医保,但他在安徽多家三甲医院仍很难买到,经他反复追问后得知,安徽有个进口抗癌药不占药占比、国产仿制药占药占比的规定。在医保严控药占比的政策导向下,医生不愿意开价格更便宜的国产仿制药。

  

价格便宜的国产抗癌药进医保,患者在医院却买不到,只能被迫选择价格高昂的进口抗癌药,甚至不得不靠代购等途径购买印度版仿制药。这意味着我国大力推进的国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和优先推进国产抗癌药降价进医保仍差临门一脚,把癌症患者的疾病负担降下来仍面临药占比这个“拦路虎”。


国家谈判药物不占药占比

按商品名,还是通用名?

早在2017年11月15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国家谈判药品不纳入药占比”。吉非替尼名列39种国家谈判药品中,为何医生不愿意开具处方呢?原来,安徽在推行国家谈判药品不纳入药占比政策时,是以商品名为标准,并非药品通用名。

  

其实,许多仿制药上市后没有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有历史原因。2018年以前,一些省市明确规定,在国家36个谈判品种中,原研药不占药占比、而仿制药占药占比,限制了医院的处方。另外在医保方面,虽然原研药和仿制药在医院里都可以报销,但在药店里面,仿制药不报销,进口药可以报销。

  

其实,仿制药的生产与销售都是各国控制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用药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特别在美国,仿制药早已被公认为是品牌药物的价廉物美的替代品。我国也在引导各地将国家谈判药品仿制药与国家谈判药品同等对待,尤其是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2018年年初,人社厅发布《关于谈判药品仿制药支付问题的通知》,明确谈判药品仿制药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范围。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多个省市出台国家谈判药品仿制药的利好政策,比如上海、北京、黑龙江等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辽宁、吉林、上海等将其直接挂网采购;广西明确,属于36种国家谈判药品目录内的仿制药可提出集中采购申请;河南、黑龙江两省明确,国家谈判药品仿制药不纳入药占比考核……

  

“原研药不占药占比、而仿制药占药占比”对制药公司是否公平暂且不谈,但对患者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是《我不是药神》里的经典台词。对于安徽肺癌患者刘先生来说,现实比电影更残酷,他家里的条件差,连一年都吃不起。他也想过从印度代购仿制药,但听说容易买到没有疗效的假药。于是,他还是期待用上和原研药疗效一样、价格便宜、医保能报销、更有安全保障的国产吉非替尼。


仿制药进医院,

面临准入等难题

老百姓买不到质优价廉的仿制药,是多因一果。除了受药占比的考核指标影响外,部分地区的部分医院从来没有出现过国产仿制药。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在还未出台鼓励仿制药政策落地的省份中,医院要采购新品种,要经过集中采购、投标中标,还需要等待医院药事委员会开会决定。遗憾的是,有些医院已经多年没有开过相关会议了,一些仿制药新品根本无法进入医院。”

  

没开药事委员会可能只是表面原因,其实还与医生和患者对国产仿制药的信心不足等因素有关。各种主客观因素下,与国家谈判药品相应的仿制药面临难以进入医院市场的难题,无法与原研药开展公平竞争,患者最终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如何让质优价廉的仿制药尽快到达老百姓的手中?国家可谓不遗余力,早在2016年就发出《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意在提高仿制药的质量,争取实现与原研药相互替代;2018年4月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鼓励发展仿制药,明确表示“将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在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不得按商品名或生产厂家进行限定,要及时更新医保信息系统,确保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同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即使在药品的最后一公里,国家也明确发文《关于谈判药品仿制药支付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定点医药机构要根据临床治疗用药需求,及时配备谈判药品仿制药,并按照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原则,保障参保人员用药需求。

  

媒体也多次进行鼓与呼。就在8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审批,加快新药好药上市》的专题,加快推进仿制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将制定发布在临床上与原研药品相互替代的药品目录,即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人民日报8月5日刊登的《国家卫健委:加大抗癌药研发力度 推动高质量仿制药进入临床使用》文中,明确指出“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按药品通用名编制采购目录,促进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平等竞争。”

  

国家政策已经为仿制药的市场化指明了道路,从国家政策到地方政策,从地方政策到医院执行,从医院到患者依旧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7月4日,全国已有天津、海南、宁夏等22省明确要求国家谈判药品不纳入药占比或单独核算要求。在国家大力推进药价谈判的背景下,预计更多省份将会落实此项红利。因此有理由相信,实现仿制药与进口药互相替代、让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平等竞争只是时间问题。

热点推荐

• 抓好谈判药品落地,需把好三关

• 36种谈判药品落地——医保社会化治理探索实践的第一步

• 谈判药品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病根在哪里?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