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RG/DIP支付改革赋能医院管理10大变革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2-12-22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十大” 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1. 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

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后,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由三变为两个(卖服务所得、政府补贴),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医院运行成本大增,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给医院“粗放式”增收带上了“笼头”,医院增收遇到“天花板”瓶颈,倒逼医院必须转向“内涵发展模式”转变,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医院管理者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 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因此,管理干部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传统“粗放式”思维模式,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中发挥带头人作用。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2.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现行医保支付结算按照“项目后付费”制度,医院要靠多看病人和多做项目“数量”驱动,医院才能获得好的收益。而DRG/DIP支付方式则不同,结合不同病种的疑难风险程度,是基于“预付费”,等于给每个病种设置了最高收入线。医院要获得好的收益,不能在靠收住患者的数量和做项目多少,需要靠医疗服务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技术难度风险程度高的病种,医保支付结算水平高。倒逼医院从过分关注“数量型”驱动,向“质量型”转变。


3. 从“增收驱动”向“成本驱动”转变

传统的医保参照“项目付费”,作为给医院的结算方式,医院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追求收入的粗放式增长。医院管理与医保支付制度相契合,激励多收入,驱动收入的粗放式增长。DRG/DIP给每个病种设定了收入的上限,病种增收驱动路径被切断,赋能医院必须关注成本控制的节省,在收入封顶的前提下,优化和降低成本,“控费降本”才能获得合理的效益。

4. 从“次均费用控制”向“病种结构调整”转变

传统的医保“按项目付费”,通过次均费用考核,作为医院支付结算的方式。导致医院为了降低“次均费用”水平,降低门槛收治轻微小患者住院“抵充”平衡,重大疾病不敢收治向上转诊,促使了大医院虹吸效益,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外转的患者费用较高,挤占了大量的医保基金,反过来挤压基层医保预算,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重重。DRG/DIP则不同,给病组支付的点数或分值,激励医院收住符合自己功能定位的病种,不在担心“次均费用”的考核,更加关注病种结构调整,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5. 从“医保定额管理”向“无医保定额管理”转型

传统的医保基金管理,属于“分蛋糕”模式,给每个医疗机构设定了“医保定额”,医院为了防止下年“蛋糕”份额缩小,管理方式鼓励适度突破定额,挂账医保“欠”医院的钱。医保定额管理,等于给医院一个“保护伞”,无论医疗服务能力如何都有饭吃。DRG/DIP则不同,不再明确各医院医保定额,实行区域医保预算管理,导入内部人竞争原理,在区域预算内各家医院“抢蛋糕”,医保基金按照DRG/DIP费率法/点数法/分值法,折合多少钱,医保永远不在“欠”医院的钱,医院就要靠本事吃饭,医院必须面对“无医保定额管理”,医院管理如何转变,原来挂账收益部分成为负债,对医院收支结余带来重大影响,医院真实的资产负债状况就会“显山漏水”。


6.从“科室成本核算”向“DRG/DIP病种成本核算”转型

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属于“大收减大支”模式,核算比较粗狂,追求的是粗放式规模增收驱动。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颗粒度到病种支付,赋能医院向病种成本核算转变,算清病种收入、支出、盈亏账,为病种结构调整、评价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生绩效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誉方医管为了顺应DRG/DIP医保支付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的需求,研发的《DRG/DIP病种(组)成本核算系统》,为医院DRG/DIP病种精益管理赋能。

7.从“财务会计制度思维”向“业财融合管理”转型

传统的医院经济财务管理,以制度思维为导向,“为算而算”,与业务管理“脱节”。DRG/DIP支付改革,医院财务会计管理,需要向业财融合转型,需要延伸到病案首页管理,需要了解医疗服务过程,通过病种实际成本盈亏分析,与循证回归费用分析,用数据说话分析医院优势病种、适宜病种、劣势病种,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8. 从“重病房轻门诊”向“门诊与病房并重”转型

传统的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住院才能报销,医院为了获得较好的收入,大力重视病房,绩效激励都向病房倾斜,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功不可没。DRG/DIP支付改革,把许多轻微慢病及小手术纳入门诊统筹,门诊可以报销,日间收入达到了708中,随着门诊统筹的实施,医院需要更加关注门诊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门诊对医院的经济贡献度。


9.从“激励项目和收入驱动”向“激励病种价值驱动”转变

目前的医保“按照项目付费”结算制度,诱发医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过度用材,不做项目就没有医保收入,医院绩效激励驱动多做项目和多收入,引发“看病贵”,导致医保基金压力重重。DRG/DIP给病组设定了封顶线,向“价值医疗买单”,向“无效医疗、过度医疗说不”,为各家医院搭建公平竞争的环境,倒逼医院更加关注“医疗服务技术价值、成本优化价值、患者满意度”转型,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医院绩效也必然与时俱进,誉方医管探索出《整合型DRG/DIP“价值驱动”积分绩效管理模式》,采取DRG/DIP两种激励模式,一种是点数积分法,一种是成本控制贡献度积分,分别优势病种、适宜病种、劣势病种,给予差异化的激励,促进病种结构调整,推动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10. 从“信息孤岛”向“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转型

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孤岛”,导致“互联不互通”,运营管理数据获得困难。面对DRG/DIP支付改革,对医院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和冲击,医院需要加大力气进行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转型,誉方医管十年如一日,持续探索研究医院精益运营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医院管理“仓储”,功能涵盖全面预算管理、DRG质控管理、DIP分值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运营管理、职能决策分析等,赋能医院精益管理运营。


原标题:DRG/DIP支付改革--赋能医院管理“十大” 变革

来源 | 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编辑 | 买晓飞 符媚茹

热点文章

• 为什么要在DRG/DIP付费标准中设置等级系数?

• DIP付费时代来临 让百姓感受到医保改革红利

• 郑杰:DRG改革后市场反应激烈,说明改革改对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