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民生暖民心,邕城长护情暖万家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2-12-22

为减轻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的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负担,破解职工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社会难题,南宁市以国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2021年1月8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21〕3号),明确南宁市长护险制度试点于2021年3月1日在南宁市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启动实施。截止2022年3月,南宁市长护险制度覆盖全市155.68万参保职工,共受理失能评估申请10855人,已上门评估8663人,其中7455人达到重度失能标准,可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试点一年来,南宁市长护险以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发展大局为根本遵循,着力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建立责任共担、保障基本、符合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托底民生保障、释放就业活力、赋能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南宁市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中的措施和成效

一是弥补空缺,长期护理有保障。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家庭单位小型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等背景下,家庭成员失能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事务和经济双重负担,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对经评估认定为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按月给予满足长期护理必须的护理服务及资金双重保障,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购买长期护理服务的支出,为失能人员带来了规范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


二是权责对等,筹资模式可持续。首先,与国内其他城市长护险筹资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和财政补助的做法不同,南宁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独立筹资模式,保费由单位和个人同等比例分担,体现权责对等与社会共济原则。其次,打通医保、税务部门信息壁垒,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护险单位缴费部分与职工医保保费同步征收,个人缴费通过划转个人账户实现。第三,针对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没有单位缴费的问题,率先免去退休人员单位缴费部分。第四,主动将企业职工缴费费率,总体费率低于2020年0.35个百分点,且参保职工从二重保障提升到三重保障,预计年内直接减轻企业参保缴费负担超过3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下的双重压力。


三是规范准入,服务产业赋新能。为解决护理服务行业“找不到、不好找”与“不标准、不规范”问题,对护理服务机构实行定点准入评估机制,通过适当放宽外地优秀连锁企业准入条件,加速服务资源落地,加快实现供需平衡。对护理服务人员,医保部门加强与民政、卫健联动,以加强培训和监管为抓手,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2022年3月底,累计受理定点准入评估申请110笔,84家护理服务机构符合准入条件,吸引22家在国内一线城市已有成熟运作经验的居家护理服务连锁机构首次进驻南宁市,在投入人财物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管理模式,对南宁市护理服务产业提质增效、激发就业创业市场、推动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共建共享,经办体系有创新。在符合国家指导意见的框架下,从提升管理效能和经办效率出发,在确保基金安全和监管有效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和泰康养老3家商保机构,成立专门的长护险服务中心,为全市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失能评定、服务组织、费用支付等服务,进一步提高长护服务可及性,有效利用商业保险机构保险服务、综合监管、后台支持等集成资源参与共建民生保障事业,释放企业发展、政府高效、群众便利的直接利好。


二、南宁市在积极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的收获和启示

一是协同并进、加强沟通。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失能人员提供的护理需求的资金和服务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创新,也是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单靠医保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主动协调、联动发力,实现部门合力、政策配套、功能协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通过建立保险基金,高效整合了社会资金,通过战略性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了分散在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服务资源,共同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强护理服务和健康产业活力,对促进南宁市健康与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完善服务民生大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需要在建制初期,提高统筹层面,集合政府各部门力量和社会各方资源,摒除门第之见,高位推动,才能有效形成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保险制度,要按照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遵循权利和义务对等,试点各地在基金构成、筹资水平、参保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上有诸多不同,既考虑了当地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服务市场供给能力的实际,也结合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承受能力,试点期间,仍需要在参保缴费负担能力、长期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上,不断论证完善,避免盲目的横向比较和方案复制,逐步探索一套切实可行、各方可接受的保障政策。


三是保障落地、凝聚共识。2020年面临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和医保基金减征缓征等多重压力,恰逢南宁市被列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这一历史机遇,如何稳定落地、不妨碍南宁市营商环境,显得尤为艰困。在多方沟通和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南宁市主动调整职工医保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即:企业职工按照6.95%(医保6.0%、生育0.8%、长护险0.15%)的医疗保障保险总体缴费费率,低于2020年7.3%(医保6.0%、生育1.3%)的缴费标准,确保南宁市参保职工获得基本医保+生育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三重保险保障的同时,不增加缴费负担,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享受待遇的重度失能人员年人均减负超过2万元,切实获得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群众有的来信来电,有的送来锦旗,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的关怀,点赞长护险提升了失能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和幸福指数。央广网、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多次集中报道。国家医保局充分肯定南宁市方案,并进行了专题约稿。2021年11月26日,自治区医保局、财政厅印发文件明确于2022年将中区直驻邕单位参保职工整体参加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11月30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将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为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学党史 办实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优秀典型案例。12月23日,南宁市在长护险制度试点改革在建立健全筹资机制、构建分类护理服务体系、探索一体化经办服务及政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获得了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作出“经验可贵”的肯定批示。2022年1月7日,国家医保局发来感谢信,提出“南宁市作为国家确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你局在省医保局指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决贯彻国家任务部署,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改革试点落地,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展现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良好精神风貌。试点期间,你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家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的肯定。


三、南宁市在进一步深化期护理保险制度内涵中的探索和谋划

一是拓展保障范围,延伸保障内涵。在试点的基础上,以构建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护理需求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南宁市疾病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金运行情况,合理界定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护理服务方式、辅助器具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


二是深化部门合作,整合政策资源。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既是健全社会保障功能,也是政府调控相关领域资源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各行业部门集成资金、政策等资源,推动制度发展,共融共进。


三是优化经办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将试点工作走深走细,需要推动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聚焦制度空缺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障服务。同时,继续加强市、县区紧密协同,抓好“一网统管”“全市通办”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创新,赋能长护险经办管理工作,将搭建公共服务体系领域的政企合作模式推上新的起点。


原标题:保民生暖民心,邕城长护情暖万家——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成效概述


来源 | 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

编辑 | 杨紫萱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集中宣传月,全国医保部门基金监管宣传亮点多(二)

• 人工关节国家集采有哪些“新效应”

• 集中宣传月,全国医保部门基金监管宣传亮点多(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