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RG/DIP“结余”管理如何“纠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Author 秦永方

DRG/DIP是基于区域平均水平标化后,对医院支付结算的方式,旨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加速推进,对医院传统的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DRG/DIP病组(种)盈利水平,降低亏损成为医院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也要关注医院过度追求“结余”管理“跑偏”,所带来的“急功近利”问题。


医院各部门核算DRG/DIP“结余”账账不一样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医院首先算一下医保支付结算多少钱?算一下成本费用需要多少,算出“结余”账,为加强精益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目前DRG/DIP“结余”概念使用比较“宽泛”,医院各部门对DRG/DIP都有一本结余账,医保部门有医保结余账,医务部门有医务结余账,绩效绩效部门有绩效结余账,财务会计部门有财务结余账, 账账都不一样。



(1)医保部门核算 DRG/DIP结余账

DRG/DIP医保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医疗费用

医保部门核算DRG/DIP医保结余,主要是为了管理考核科医保基金使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加医保结余。



(2)医务部门核算 DRG/DIP结余账

DRG/DIP医务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药品耗材费用

医务部门核算DRG/DIP医务结余,主要是为了加强药品、耗材管理,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医务性收入占比,提高医疗服务价值含金量,增加医务结余。



(3)绩效运营部门核算结余账

DRG/DIP绩效运营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绩效核算成本费用

绩效运营部门核算DRG/DIP运营绩效结余,开始融入了运营绩效核算的科室可以控制的成本,不过多考虑管理间接费用,此时核算的结余是毛结余,主要用于对科室的绩效考核奖惩。



(4)会计部门核算结余账

DRG/DIP会计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会计成本费用

会计部门核算DRG/DIP结余,完全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不仅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此时核算的结余才是净结余,主要用于绩效评价及对外报告。


经常有人问我,到底哪个结余才算对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院各部门对DRG/DIP理解和管理角度不同,对DRG/DIP盈亏核算管理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医院面对众多IT供应商,都可以算DRG/DIP盈亏,到底选择哪家最好?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各部门面对DRG/DIP支付都可以申请采购软件,增加了许多“信息孤岛”,容易扩大部门之间的“壁垒”。


假如说各部门都选择新购软件,就会导致各家盈亏算的不一样,容易导致医院管理者“无所适从”,到底哪个算的对?从各部门的角度都对,放到医院精细化管理角度需要统一界定成本费用内涵,实现系统化的规范是关键。

关注DRG/DIP“结余”管理“跑偏”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部门基于区域医保基金预算,按照区域次均费用标化后,对医院支付结算的方式,更多的是“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来说,是完全按照医保部门支付标准照抄照搬对科室进行核算,还是“修正”DRG/DIP支付方式中的不足,对医保支付基金进行二次核算,值得高度关注。



(1)DRG/DIP历史费用法的不足和缺陷

DRG/DIP支付方式方式,优点自然很多,但因医疗收费价格的不合理,医疗收入结构的不合理,药品及耗材价格虚高、过度医技检查等因素影响,DRG/DIP都是基于医疗费用算数平均数的标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多发病合并症现象越来越多,因疾病复杂性影响及患者个体体制影响,采取历史费用法也就导致存在天然不足。  



(2)防止过度追求DRG/DIP结余

 提高DRG/DIP结余是必须加强的,但要关注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思路,与医院学科发展的不同步,如果简单过度追求DRG/DIP结余,从而影响医生医疗风险和医疗创新担当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科发展,将会失去未来竞争力。

DRG/DIP“结余”管理如何“纠偏”

由于DRG/DIP是医保部门对医院支付的结算方式,医院对DRG/DIP“结余”核算管理,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需要纠正DRG/DIP结余管理中的不足。



(1)医保部门纠偏措施

医保部门DRG/DIP纠偏措施,主要是对DRG/DIP结余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修正结余核算公式:

DRG/DIP医保结算率=(DRG/DIP医保结算金额)/(DRG/DIP医疗费用)×100%

DRG/DIP医保结算边际结余=DRG/DIP医保结算金额-DRG/DIP药品耗材费用(收费药品耗材)

DRG/DIP医保结算边际结余率=DRG/DIP医保结算边际结余/(DRG/DIP医疗费用)×100%



(2)医务部门纠偏措施

医务部门DRG/DIP纠偏措施,主要是医疗服务行为规范的评价,通过DRG/DIP费用路径管理,实现收入和病种结构调整。

DRG/DIP医务边际结余=DRG/DIP医保结算金额-DRG/DIP药品耗材费用(收费药品耗材)-DRG/DIP不收费耗材费用- DRG/DIP医技耗材

DRG/DIP医务边际结余率=DRG/DIP医务边际结余/(DRG/DIP医疗费用)×100%



(3)绩效运营部门纠偏措施

绩效运营部门DRG/DIP纠偏措施,主要是结合

DRG/DIP绩效运营结余率=DRG/DIP绩效运营结余/(DRG/DIP医疗费用)×100%

DRG/DIP直接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科室直接成本

DRG/DIP直接结余率=DRG/DIP直接结余/(DRG/DIP医疗费用)×100%

DRG/DIP毛结余=DRG/DIP医保结算-DRG/DIP科室直接成本-DRG/DIP分摊成本-

DRG/DIP毛结余率=DRG/DIP毛结余/(DRG/DIP医疗费用)×100%


(4)会计部门纠偏措施

会计部门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借鉴誉方医管“五四模式”,采取以上步骤分步核算,最后分摊管理间接费用,通过分布算的模式,既满足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也实现了“数源”的规范和统一,同时也满足对外报告需求。



(5)DRG/DIP综合价值评价

DRG/DIP不仅需要加强结余管理,更需要充分考虑风险、价值和成本因素,综合评价DRG/DIP病种的“经济价值、临床价值、社会价值、患者价值”,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加强病种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


DRG/DIP临床价值评价:按照DRG/DIP入组数量和CMI值情况,采取波士顿四象限分析,对于DRG/DIP入组数量多和CMI值高的第一象限的提高集合度,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经济价值增值。对于DRG/DIP数量少和CMI值贡献度低的第四象限的DIP病种,应重点控费降本,加大病种结构调整。


DRG/DIP社会价值评价:对于DRG/DIP病种数量多\次均经济贡献度低和CMI值低的病种,考虑病种聚合度高,谁效益好,经济价值总值贡献度高,应列为医院优势病种管理。


DRG/DIP患者价值评价: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时间、自付率和患者满意度,开展分析,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DRG/DIP经济价值评价:DRG/DIP入组数量和经济贡献度,采取波士顿四象限分析,对于DRG/DIP入组数量多和经济贡献度高的第一象限的提高集合度,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经济价值增值。对于DRG/DIP数量少和经济贡献度低的第四象限的,应重点控费降本,加大病种结构调整。

来源 | 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编辑 | 杨紫萱 吴晗潇

热点文章

• 全国首次!药品挂网最低价数据实现跨省共享

• DRG/DIP改革再加速!新文件聚焦3方面——

• 国家医保局明确:这三大类药品暂不纳入集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