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集采,不只是降价
近期,首次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接续采购顺利完成,共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中选,平均中选价格为770元。本次集采是医用耗材领域第一个国家带量采购项目成果的延续,不仅对未来三年冠脉支架的临床应用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同样也将推动相关耗材企业的发展格局产生一些变化。
一、“蛋糕”做大,集采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公布数据上看,本次接续集采,参加带量采购的医疗机构从两年前的2408家上升至3696家,增幅达50%;医疗机构意向采购总量从107万支攀升至186.5万支,增幅超70%,采购周期也由2年延长到3年,国采“蛋糕”进一步做大。“蛋糕”变大既是社会医疗需求自然增长的结果,更是国家集采组织能力增强的表现,国采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医保战略购买价值,以量换价。再者,本次国采参与医疗机构数量和意向采购支架数量的“双升”,从侧面还说明了全国医疗机构绝对主体对国家医保组织集采能力和获得结果的认同,即做到了“用户满意”。
二、方案简化,宽严相济
本次集采方案设计上明显简化,拟中选规则简单明了,设置最高有效申报价798元/个+伴随服务价(不高于50元),合计最高有效申报价合计为848元/个,不高于此价格就直接中标。而伴随服务费用的设立使得产品价值本身与对应服务相区别开来,让商品价格更为一目了然。集采方案的简化还体现在无论是对于首次中标产品还是未中标或是新进产品,只要同意按最高有效限价报价,只要有医疗机构报量均可参与。
分量规则充分体现量价挂钩,为达到充分竞争的目的,对约定采购量进行梯度分配,分成A\B\C三个不同价格区间组,不同组的企业带量比列不同,充分体现“量价挂钩,以量换价”——“严”原则。
本次接续集采对于新产品也纳入考量,留有余地。在采购周期内,允许有未中选产品或新获批产品只要接受最高有效申报价,企业就可以向联采办提出申请,可以按未中选产品在本年度协议采购期内挂网,并允许其在下一年度采购协议期按中选产品依据量价挂钩的原则参与带量采购。这样可以刺激企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新产品的研发上,缓解新产品赶不上国采的困局,体现了集采方案“宽”的胸怀。
“宽严相济”的设计,既能保障首期采购中选企业利益,又给新进者以机会,这对临床选择和保障市场总体供应平稳均有利,并且能够大大提高招采的效率,这一点从参与集采企业口中好评自然得出。总之,方案简单实用,这也是首期集采为续约打下的坚实基础。
三、价格优化,蕴含智慧
本次冠脉支架续约集采最大的亮点就在中选价格的优化,按以往集采逻辑,尤其大规模集采应该价格更低,然而,本次集采却给予了首期中标产品适当提价的待遇。这充分表明了国家集采不是单纯追求低价,更是考虑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是有高技术含量的。集采价格的优化,考虑到了器械企业发展的合理利益诉求,既保障了集采降价效果,又照顾了产业发展,尤其对于中标价格精准数值的掌控:798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50元的伴随服务费,14个中选产品,91%的企业中选率,730元至848元的中选价格区间,770元的平均中选价格,这一系列数字更是集采甲乙双方在一定规则下双向奔赴的共赢。价格优化,企业利润增加,产业发展有动力,国家和民众可承受——平衡发展,这才是集采智慧的体现,也是集采所带来的“真金白银”。期待未来各地集采能够参考国采这一符合经济规律做法,学会弹钢琴。
四、价值引领,方法引导
作为医用耗材国采第一标,冠脉支架集采有其自身和行业固有特点:首先,产品用量大,在所有高值耗材产品中,其单品市场规模最大;再者,临床技术成熟,能够开展PCI手术医疗机构间医疗质量差距不大;最后,市场竞争充分,产品同质化较高,国产和进口、本土主流厂家间产品质量差距不大,主流产品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这就为集采创造了最佳有利条件。通过国家集采,对于冠脉支架这一技术成熟产品给予了适当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定位,要想更好地生存下来,广大支架企业也必将在未来产品研发上去做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同质化严重的模仿,继而变向实现了集采对产业的价值引领。
实践证明,针对冠脉支架推行的两次集采方案是科学可行的,这也将为各地联盟集采、省级集采提供良好的方法学引导。然而,不同类别高值耗材其自身特点,市场形势、临床需求有很大差异,需要各地招采部门在实践中不仅要切实学习国采在规则设计、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更要结合产品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一品一策,应采尽采”。
一句话总结:集采不只是降价,需要大智慧。
作者 | 杨建龙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交流与教育培训部主任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张宸轩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