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变”与“不变”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3-10-10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相关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健全完善,惠及的参保人员类别、数量显著扩大,参保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变”


1.从手工报销到直接结算,实质转变看得见

在2016年度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的留言基础上,媒体就10个网民最关心的民生相关问题进行网上投票,其中“加快推进医保全国联网”以1098万票的超高关注度位居榜首。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2016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庄严承诺: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当年基本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同年,针对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的《国家卫生计生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6〕23 号)和针对城镇职工和城镇(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0号)先后印发。两大参保群体异地就医的纲领性文件均明确提出了依托系统实现实时结算的目标路径,标志着跨省异地就医由手工报销正式转入直接结算的新阶段。


2.从城乡分管到归并统管,受益扩围看得见

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就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伴随着各地医保行政管理职能的统一,政策制度的统一,经办资源、系统等整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的参保人群范围也不断扩大。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保整合任务,实现了居民医保城乡统筹,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范围、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实现“六统一”,为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扩围奠定坚实基础,异地就医结算人次持续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31.8万人次,是2017年的6.3倍;2019年全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72.0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1倍;2021年全年结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440万人次。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参保人,一个个家庭的受益。



3.从跑腿盖章到简化通办,简化便捷看得见

为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医保局不断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政策,简化优化备案流程。


在备案要求方面,全面取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到医疗机构的要求,只需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省份;全面取消手工报销需就医地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盖章的要求,规范了手工报销医疗费用所需材料清单和报销时间。


在备案渠道方面,鼓励各省探索建立统一的省级备案渠道,提高备案工作效率。鼓励各统筹地区学习推广一些地区备案工作“零跑腿、不见面”做法经验,为本地参保人员提供至少一种有效、便捷的备案渠道。


在信息化支撑方面,建设全国统一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医保结算速度,异地就医结算提质增速。2021年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在全国基本落地应用。依托系统的支持,河北、甘肃等省份推进了省内异地就医服务效能的提升,推行省内免备案,实现了“省内无异地”。


在服务提供方面,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开展全国统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已依托国家平台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服务的跨省通办。


在探索创新方面,在部分省份和统筹地区开展自助开通异地就医服务试点工作。跨省备案“免证明材料,即时申请,即时开通”,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备案更加方便快捷。

“不变”


1.从住院起步到全盘发力,持续提升不改变

2018年以来,在基本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指导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先行探索;2020年9月,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0〕40号)明确提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流程和待遇政策,跨省直接结算经办规程等,启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2021年9月,《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函〔2021〕4号)印发,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2022年,《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出台,跨省异地就医开启了统一和规范的新篇章。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已分别开通住院、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6.17万家、7.88万家和1.17万家,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累计惠及超5000万人次。


整体来看,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起步,以门诊接续,在全国门慢特病种及保障政策各异的情况下,攻坚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目前基本覆盖了所有诊疗类型的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实现了看得见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这种由一到多,由点及面的变化节奏明显加快,但一直蕴含其中的服务提升主线不曾改变。



2.从呱呱坠地到一往无前,为民初心不改变

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是暖民心、解民忧的民生工程,从2016年启动直接结算以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从吉林参保人在海南实现全国第一笔住院跨省直接结算到今天日均住院直接结算近2万人次;从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笔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到今天全国累计惠及超3600万人次;从西南五省的第一笔糖尿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到全国范围内5种门诊慢特病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一直在奔着“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落实异地就医结算”,为下一阶段异地就医工作提出了更加广泛、深远的新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异地就医无论从规范统一发力,还是从进一步简化便捷出招,亦或是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可以肯定的是都不会脱离为人民谋福利的主线。


7年的时光,跨省异地就医已由“孩童”成长为了一个“追光少年”,少年逐年成长,但初心不变,追逐着“为民服务”这道永恒的光,不断前行。基于过往,有理由相信在“十四五”期间,异地就医的结算政策将更加完善、经办服务更加便利,广大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提升。

作者 | 屈海龙 田然 医保研究院经办管理研究室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杨紫萱 吴晗潇

热点文章

• 奋进中国——织牢医疗保障网

• 4条举措,解决异地就医基金监管难题

• 全国多地实施医保家庭共济,参保人将如何从中受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