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也被瞄上!做“空单”套取基金,还不止一个人这么干……
只打卡不服务,3个护工自作聪明,用“挂空单”的办法薅“长护险”羊毛,一年多时间内套现“长护险”资金4.8万余元。近期,经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许某、周某、陈某有期徒刑二年至一年不等,适用缓刑,同时禁止被告人许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及相关活动。
“挂空单”动起歪脑筋
许某是一家护理站的护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人说起“挂空单”从“长护险”中薅羊毛的事情,于是动起了歪脑筋。许某想到朋友周某家中年迈的公婆正好符合“长护险”要求,便联系上周某“合作”。周某的丈夫10年前就已去世,经济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人身上。面对许某的提议,周某不假思索就同意了。2020年5月,周某为公婆申请了“长护险”。经评估,两位老人都符合申请“长护险”上门照护的条件。之后,许某便定期打卡“完成上门服务”,将护理费用收入囊中再与周某按约定比例分成。事实上,两位老人从未享受过护理服务。不止周某,许某还与另一名参保人员的家属陈某以同样的方式骗保。一年多时间里,3人共套现“长护险”资金4.8万余元。
“长护险”被人瞄上了
“不止我一个人这么干。”案件被移送嘉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许某接受讯问时的这句话引起了承办检察官的注意。套现“长护险”资金是不是隐匿且多发的问题?检察官对“长护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保险资金从职工、居民医保统筹资金中按季调剂,在医保基金中单列。参保老人每次护理费为65元(其中个人支付6.5元,医保支付58.5元),而护理站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散,仅凭手机打卡和被护理对象签字确认就能结算工作量、发放报酬,因此做“空单”并无太大难度。
“许某在固定时间、相同地点打卡804次,其作案手法在时间、地点、对象、打卡记录、资金往来等方面均具有重复性、稳定性。”嘉定区检察院协同该区医保局调取了许某所在护理站的数据,发现涉案老人的护理记录记在许某和另两名护工李某、段某名下。随后,检察官又赴区社保局调取社保缴纳记录,发现李某和段某在案发期间都没有护理老人的可能性,是许某为尽可能多地套现,借用了他们的护工证。
警惕套取长护险基金“蛀虫”滋生
护理服务是长护险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着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若护理站日常管理松散,就有可能滋生做“空单”套取长护险基金的蛀虫,致使失能老人无法得到专业护理。因此,护理机构应完善监管体系,优化工作量及费用结算方式,采取抽查、回访等手段,堵住员工虚假打卡、将超额工单挂在他人名下、假冒他人签名或伪造护理确认单等漏洞,确保失能老人能够享受到保质保量的护理服务。
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更是医保部门的天职。医保部门应当加强长护险政策宣讲,在扩大长护险知晓率和关注度的同时,提升群众监督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法律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监管系统,分析老人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数据,对筛选出的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与排查核实。
长护险涉及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照护机构、商业保险公司等多方主体,具有参与主体多、服务周期长、服务供给情况复杂等特点。虽然目前尚处于扩大试点阶段,但已有多个省市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模式。从长远看,实现从失能评估到服务供给的全程监管仍是难题,需各方合力探索最优解,共同守好保障失能老人利益的“兜底线”,让医保蛀虫无所遁形。
来源 | 光明网、经济日报 综合整理
编辑 | 符媚茹 买晓飞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