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系统集成,惠民生,促发展
生物医药既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民生保障事业,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协同发展,如何平衡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医保部门创造性地运用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和药品常态化制度化集采两大战略工具。对创新的专利药品开展医保谈判,及时将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录,让群众用得上、用得起新药;对成熟的非专利过评药品开展带量采购,降低部分仿制药虚高价格水分,保住全国用药基本盘。总体上实现了既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又引导医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
医保谈判,鼓励创新,做增量,促发展
针对我国创新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两个焦点问题,经过7轮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国家医保局累计将835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个,超过80%的新药能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
通过谈判纳入目录的药品,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药品,大量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被纳入目录。2017年以前,医保目录内没有1个肿瘤靶向用药,2024年版目录中已经有87个肿瘤靶向药,其中很多治疗领域实现了不同代际靶向药的多样化选择。
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2024年,国谈(含竞价)准入目录的品种在国内医院采购金额累计达7239.1亿元。以2019年为基准,国谈药品累计新增药品费用4275.1亿元,用量翻了4倍,金额涨了3.9倍。这有力保障了群众用好药新药的需求,很多药品甚至填补了临床诊疗空白,极大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升级创新的自发源动力。
二
带量采购,降低虚高,去存量,惠民生
针对仿制药价格虚高的问题,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涉及374种药品,三分之二的品种为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的大品种。第三方统计显示,2019-2024年,国采品种在医疗机构累计采购金额达15730亿(含非中选)。以2019年为基准,累计节约药品费用达6427.8亿元,用量增加了36.8%,相当于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更好的药品。
三
系统集成,腾笼换鸟,调结构,取平衡
把这六年来国谈创新药和国采仿制药历年采购金额对比,可以看到明显的“腾笼换鸟”效应。
我国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主要是在原有支出结构中进行优化调整,全国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金额并未大幅增长,更没有大幅增加群众缴费负担。这样的费用置换和结构调整实属难得。
通过医保系统集成,药品费用增速低于医药卫生总费用增速。2019-2023年,全国医药卫生总费用从2019年的6584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05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8.3%。同期,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药品金额2019年的99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79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6.6%。
通过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药品费用占比逐年下降,持续为患者减负。相关统计显示,医院次均门诊药费由2019年的118.1元增长至2023年的133.5元,占次均门诊医药费用的比例从40.6%降至36.9%;医院次均住院药费由2019年的2710.5元降低至2023年的2358.6元,占次均住院医药费用的比例从27.5%降至22.9%。
说明:2024年数据时间截至2024年9月底,2024年数据为前9个月数值*4/3得到的预测值;国谈药品指2017-2023年间谈判和竞价成功的同通用名下所有药品;国采药品指1-9批国家组织集采的所有品种,包括中选和非中选产品;部分数据来源于医疗机构CHPA数据库。
作者 | 蒋昌松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院长助理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刘莹 高鹏飞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