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安徽人的镜头,曾直击长津湖战役
如今这繁华盛世
如你所想!
截至发稿,
电影《长津湖》已打破10项影史纪录!
截至10月7日,
《长津湖》票房达34.09亿元!
这位安徽人的镜头,
曾直击长津湖战役!
▲
公路上,
从坦克里爬出来的士兵不得不举起手来
▲
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志愿军向长津湖战场前进,
迎战向北推进的美海军陆战一师
这就是照片的作者张崇岫,
摄于长津湖战役中。
曾任《安徽画报》摄影副组长。
张崇岫1942年秋参加新四军,
2021年9月24日,
92岁的张崇岫和老伴儿来到
合柴1972文创园·合肥当代美术馆
“亲历抗美援朝——
张崇岫战地摄影作品展”现场,
与年轻时的自己“合个影”。
这个由安徽省文联、
安徽省摄协举办的展览
引发广泛关注。
1950年12月,
中朝人民军队向号称美军王牌的
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
步兵第7师等部队展开围歼战。
1950年12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80师
正在向长津湖地区运动。
在严寒的长津湖夜战中,
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一个连队机枪手
正向美军阵地射击。
1951年5月,朝鲜江口洞,
美国陆军第24步兵师坦克队士兵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
举手投降。
1951年5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与美军展开对攻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们
冒着敌人的炮火,
沿华川至汉城公路英勇前进。
长津湖战役胜利后,
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先头部队,
在咸兴港与朝鲜人民军战士
胜利会师。
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二四〇团二营四连,
在争夺长津湖
新兴里大桥战斗中十分英勇,
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英雄称号。
长津湖战役胜利后,
志愿军第二十军追赶逃敌,
占领咸兴电厂。
1951年夏天,
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在三八线南抱川山区挺进时,
第二十军一部分战士
正在公路边短暂小歇。
志愿军第二十军坦克英雄潘泽明(中)
率领他的战斗小组,
一举击毁美军三辆坦克。
抱川公路上,
战士们顺着燃烧的坦克前进。
战士们冲上公路
追赶逃敌。
志愿军突遇敌人反击。
女文工团员为阵地上的
志愿军战士唱歌
志愿军女战士
和朝鲜人民军女战士
一起跳舞
在志愿军战俘营里,
美军战俘在呼吁和平书上签名。
张崇岫,安徽巢县南乡人。
1929年10月出生。
时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在家庭革命情怀的熏染下,
1942年,
他报名参加了新四军七师巢南游击队。
1948年,张崇岫被调至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分配到新华社九兵团分社搞摄影工作。
从此,张崇岫开始了他的战地摄影生涯,先后参加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一边打仗一边摄影。
1950年10月,张崇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除担当摄影记者工作之外,他还负责指导三个军的摄影工作。
▲
图1:战士们在通向汉城公路上;
图2:当敌人炸弹爆炸时;
图3:战士们突然遇敌反击;
图4:战士们冲向公路追赶逃敌
中美大战长津湖,
第二十七军一个连队机枪手正向美军阵地射击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1950年11月20号,
九兵团三个军渡过了鸭绿江。
长津湖大战,
是他们入朝以后的第一仗,
鲜血的颜色在眼前模糊,
地平线消失在尸体之后。
为拍下一张最后会师的照片,张崇岫日夜兼程赶往前线。1952年,邮电部曾发行过一套四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第四枚,采用的就是张崇岫拍摄的长津湖胜利会师的照片。
左图:志愿军战士为自己缝补军鞋;
右图:志愿军露营在穷山野林
《中朝人民军队会师东海岸边》曾在纪念抗美援朝两周年时作为邮票公开发行;《不得不举起手来》荣立三等功,并获得朝鲜军功章一枚;《攀登悬崖》在1953年获得全军一等奖;《美国钢盔小传》成为纪念淮海战役十周年代表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不知道他曾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不知道生死之间按下快门需要多大的气力,但是这些照片即使从摄影技艺的苛刻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佳作。
这位老记者的战地摄影世界
↓↓↓
左上:1949年5月23日,
上海解放第二天早晨,
解放军哨兵站在上海外滩外泊渡桥上;
左下:张崇岫在被摧毁的上甘岭阵地上采访;
右图:为解放台湾,驻海岛上战士在“攀登悬崖”。
这幅照片获1953年全军摄影照片一等奖。
▲
1958年淮海战役十周年,
访问淮海古战场时,
见到遍地都是美式钢盔。
这幅“美国钢盔小传”照片
成了引人注目的摄影作品
▲
(张崇岫讲述战地摄影经历 马启兵/摄)
张崇岫回国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当摄影记者。1958年转业到《安徽画报》任摄影副组长。“把女儿在家一放就出差,平均一个月只有三四天在家,其他时间都在外地奔波,那时没有现在的工具,拍完一个选题只能回来商量再出发。”
来源:市场星报综合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摄协、中国艺术报、安徽画报
编辑: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