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辨析 | 石犹如此,情何以堪?

刘志成 中华奇石杂志 2018-08-03



 

人无法代石,况且石从来也未曾想过代替人,故吾本就是石(自然生我,我本自然)。不争石高低,自然就好。不评石优劣,入眼为妙。

 


一边是商品满街,清客三两;一边是精品典藏,友临灯亮。对石而言,居寒舍无怨,供华堂不傲,静默相望。

原本就一物,千形万态,何以伯仲?不知缘由,此起彼伏,石分优劣,品有贵贱,冰火两重天。

石犹如此,情何以堪?

——题记




探源


石由天造,人力不逮,各有所好,趣舍不同。


古代文人,身处专制皇权统治之下,“我注六经①”为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之抱负,无以越雷池半步。传统石,文人之所好,缘起无用之用,石之“瘦、皱、透、漏”的自然形变,与生命周流的氤氲之气,迎合了“六经注我”的文人墨客,为修身养性高标、情操风骨清泠的自由之心得以驰骋,这本是历史的使然。今天的爱石之人,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承继千年的赏石文化,对传统石内在的象征意蕴赋予了时代的特征,旨在彰显个性、陶冶情操,这是历史的必然。当今大众,生活在中国千年不遇的和谐时期,不断发现的新石种,脱颖而出的象形石,姿裁纷呈、色泽艳丽,与百姓生活中朝夕与共的各类形象,有着天然而不可割舍的情怀,这是生命绽放之了然。令人费解的是,在绘画、雕刻艺术领域,除了艺术风格之别,绝无具象、抽象优劣之分,为何唯独石界却发出传统雅玩、象形俗赏的悖论?石不自尊,唯人自负。美不自彰,独人张扬。唯吾独好不争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见,古代文人倡导的石之“无用之用”,是用其精神上的价值。物有物性,人具人情,这只是人和物的性各有分,仅此而言,知者“论而不议”。若将石之“无用之用”变为“有用之用”,其实质无非是人对名利的欲求执著罢了,然知者却是对物之万形“存而不论”也。


宋 赵佶  祥龙石图卷


人本自然,生命开显,感通互动,尊道贵德。


石界推崇的“文人赏石”,本是由古代贤士为营造诗文雅赏、书斋清供的氛围,在吉士为友、品茶煮酒、赏石诗画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以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一嗜好,经今日爱石之人的演绎、诠释,确实为弘扬传统赏石文化、丰富赏石艺术形式,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若自诩赏石冠以了“文人”或“艺术家”之称谓,便可与大众赏石区分出雅俗,其本质依然是心宅阗于名利的欲求,反而使自身陷入了自命清高的凡俗之境。曾被冠以文人所爱的兰草、菖蒲,一度风靡,炒至百万,同是一物,笔者看到长在贵州民居屋旁的千年古树之上的兰花,娇嫩的绿叶衬托着艳丽的花朵,山民憩息树下,赏兰品茗,享受着劳动之余带来的精神愉悦。置身于山野空谷、葱郁欲滴的蒲草,和那世代与之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渔樵耕夫,共同沐浴着自然贯注的氤氲之气。故文应出离偏执狭隘的心胸,大化于天下,方达文明以成。天造之作何来贵贱,人为己欲妄论深浅。可见,在商品社会中,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的场合,过分地强调本是展现其精神价值之用的物,将其绑定于商品经济的战车,必将会滑向普遍的有用之物——金钱,那艺术的深刻使命便会受到无情的拷问:“不是当作商品,不是让人消费,而是在商品意义上的反感。”(美国·费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P335)我们太习惯于用西方的理性审美来代替自然创化的精灵——观赏石,以至于遗忘了中国的老祖宗——儒、释、道,以自身小宇宙的精血和魂魄去拥抱、体悟、融入大自然,这才是华夏民族独创的赏石艺术。作为一个生命体,与天、地、万物交融感通、合而为一,尊奉的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生命价值;注重的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内在修为。此谓“尊道贵德”。


五代  卫贤  高士图卷(局部)


天然造化弄人?其实是人弄自己。人类自问:从哪里里来?要到哪里去?伴随至今,未解。玩石为何?初心何在?有解!石提醒我:悦情明心,完善自我,真趣也。因为人无法代石,况且石从来也未曾想过代替人,故吾本就是石(自然生我,我本自然)。不争石高低,自然就好。不评石优劣,入眼为妙。不论亲疏情,闲逸高蹈。传播正能量,石风新潮。

                                                                                         

注释:

① 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六经”即《诗经》《书经》(《尚书》)《礼经》《易经》(《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意为阅读者尽量去理解六经的本义,用经书里的思想、智慧,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打通经文与经文之间的思想壁垒与价值壁垒,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即六经为我所用。



 




《中华奇石》杂志联系方式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

           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

           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点击此处:购买2018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点击此处:购买2017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展会  

● 关于英石,“英山五人行”文化论坛 

● 2017龙园创意奇石展隆重开

●  “国粹杯"赏石文化艺术交流博览会

● 石有隽言 修远山房藏石展


  美石  

● 《中华奇石》临汾通联站专题

● 2017龙园创意奖全部奖项出炉

● 专题 | 道不尽的“海光玉色”

● 纪念郭沫若诞辰奇石主题展

● 孙喜洪藏石欣赏


  精彩  

● 始北山房

● 英石

● 柳州

● 故纸寻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