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兼顾事业与家庭,出身贫寒的香港女特首如何将两个儿子送入剑桥大学?

优妈 新东方广州学校 2020-11-14

文章来源:三优亲子(ID:sanyouzj)

头图来源:大公网




她是香港女特首,她是出身唐楼的女学霸,她是丈夫的小女人,她是爱美的旗袍控,她把两个儿子送入了剑桥大学……


她,就是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是香港回归20年来,第一位女特首。


从基层唐楼到香港首位女特首


林郑月娥于1957年出生在香港一个基层家庭,原名“郑月娥”,与身为数学学者的丈夫林兆波结婚后冠夫姓,改名为“林郑月娥”。


她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第四。父亲是上海移民,早年行船,后来做点小生意;母亲生于香港,没有受过教育,是个任劳任怨的人。


童年时,林郑月娥与家人住在“没电梯、没冲厕、每晚洗澡有热水就令自己很开心”的唐楼。


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阻挡她对知识的渴望,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很优秀。



林郑月娥的母亲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却知道学校教育的重要。


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但她母亲的思维很超前:“要给女儿一个受教育的机会”。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三岁定了她的六十”。


中学时期就读于香港著名女子中学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曾担任总领袖生。其后升读香港大学,于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


时任政务官时于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求学时期的郑月娥


谁也没想到在基层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女子,往后竟位至香港政务司司长,将会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香港特首。


  林郑月娥的从政之路:


1980年  林郑月娥加入港英政府成为政务主任,之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至1996年出任副库务司,负责在每年的简报会,向传媒解释财政预算案。


1997年  香港回归后,林郑月娥续任库务局副局长。


2000年  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


2003年  出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


2004年  调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2006年3月  林郑月娥调回香港出任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9月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


2007年7月  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成立的发展局局长,任内处理了多宗争议事件。


2012年6月  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政务司司长。


2017年3月26日,当选为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国务院第678号令,任命林郑月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


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


此前,林郑月娥接受了央视等多家媒体的专访,让我们对这位女特首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别一提的是她的家教理念,她把两个儿子都培养进了剑桥!


林郑月娥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 


在林郑月娥的朋友眼中,她“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这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她的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些特质,根源于她过去几十年的成长、奋斗的经历。


林郑月娥说,自己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


母亲操持着一大家子的起居饮食,祖母、外祖母、父亲相继中风,也是母亲负责照料,任劳任怨。


虽然母亲没有学历,但她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女儿找所好学校。



家庭生活的困苦,让她更加努力,几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觉得是相当大的挫折,回家大哭。


就这样,她十年苦读,一路学霸,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毕业后即进入香港政府系统。


近37年的公职生涯,她是公认的“女强人”、“救火队长”,出任过20个不同的政府职位,靠着出色的政绩,一步步地成为了香港的女特首,可谓是一部标准的女强人奋斗史。


而且事业成功的同时,她家庭幸福,还把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剑桥大学。



 孩子永远是首位,从未请保姆 


林郑月娥33岁诞下长子林节思,3年后诞下幼子林约希。


在两个儿子的成长阶段,林郑月娥坚持不请外佣帮忙照顾,煮饭买菜等家事都是她亲力亲为。


林郑月娥说,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年幼时,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时间是必不可少。


而且我从来不请海外佣工,这样会让自己有‘纪律’,准时下班照顾两个儿子。”


她认为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要见到妈妈,要知道妈妈是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她任社会福利署长时,有很多慈善晚会、筹款活动,她一概推了,为的就是每晚与家人一起吃晚饭,多点时间与他们相处。


她说,只有这样,妈妈才能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两个儿子虽然已经大了,26岁、23岁,但是依然和她很亲近。



 为让孩子专心求学,主动降职 


2003年,林郑月娥升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这是首长级职位。但在半年内,她主动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事处处长,职位也下降两级,原因是为了在儿子成长的关键期多照顾、管教孩子。


林节思说:“我上中学时她在政府出任高职,算是半个公众人物,偶尔会见报,同学们常以此取笑和攻击我。那时年少气盛,总会跟他们吵架,在学校无心学习,还把坏脾气带回家。母亲担忧我的情绪,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主动向政府提出降职调至伦敦,带全家到英国生活。在那边我得以专心求学,拓展了我的视野和胸襟。”


林郑月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他当时13岁,从小学升到中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适应的问题,另外由于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比较高调的官员,处理一些很有争议性的事,每天在报纸看到我的新闻而且不是好的新闻,孩子受了一些打击。”


其后,她为了当时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的长子节思,决定一家往英国生活,两名儿子便在当地升学。



 培养孩子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林郑月娥对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宽松,从来不会要求孩子要学什么或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也没有学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林郑月娥后来回港工作,但儿子留在英国读书,原因包括学习香港没有的学科,“他们想读俄罗斯文、古希腊文,作为家长我随便他们学。”

 

林郑二儿子林约希(中)在剑桥大学三一书院的毕业礼,摄于2016年

 


从来不打儿子,不是怪兽家长


林郑月娥向来予人职场女强人印象,但谈及丈夫及两个儿子,却瞬间有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感觉,她更笑言要为自己平反,澄清两个儿子从来没有入读国际学校,自己亦不是怪兽家长,没有强迫孩子要做医生律师或学才艺。


她认为,父母最重要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照顾及空间。


林郑说她从不体罚孩子,并认为父母与子女沟通时,需注意尊重对方感受,不应以大人的口吻教训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儿子长大后,更以朋友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孩子开拓眼界。



这种尊重陪伴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儿子行动的回应。这不仅是指学业有成,还有暖心之举。


林郑月娥曾分享儿子的暖心之举,有一次儿子见到有网民谩骂母亲,便立即发短信给她:“You'd better take a break!Love”。她表示真的很开心,很安慰。 


林郑认为爱父母,关心父母,未必需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有时一声问候,一刻相处,已胜过千言万语。 



 与孩子成为朋友,放手让他们去经历 


林郑月娥认为,当子女稍微年长时,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训他们


她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指出——


“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尤其是今天网络发达,不用你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她说,要实现家庭共融,重点就在于“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从子女的角度了解他们,子女不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更愿意与家人多多分享、共度时光。



既然孩子大了,要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父母也要学会放手让子女去学习、去经历。


她说,当初孩子们说要出外闯时,自己当然会担心,但明白无论如此要放手让他们开拓眼界。


她更认为,父母过分关心会给孩子造成无形压力,现在时代发达,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心不会阻碍沟通。


 夫妻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除了公职身份之外,妻子与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边要处理工作上复杂棘手问题,一边要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作为女人、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母亲,林郑月娥表现出女性的柔情。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几十年如一日的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为两个儿子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有爱沐浴的孩子,不会差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相识的过程很有戏剧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郑月娥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一次骑自行车时发生了事故,被送进了医院,还被当地报纸报道。


当时的林兆波正是在剑桥读数学的博士生,看到报道后叫了其他几位香港同学一同去探望,两人由此相识。


1984年,两人在香港结婚,郑月娥正式变成了林郑月娥。



由于林郑月娥的工作性质,林兆波放弃国外大学任教的机会,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后来,她进入政府任职,工作很忙,林兆波全力支持太太的工作。正如这次林郑参与选举,林兆波情人节在脸书上贴出的情书:“我俩的心是相连的,我对你的支持是无限的”。


情人节,林郑月娥在社交网络上公布丈夫林兆波写给自己的“情书”


比如,在林郑月娥忙于政务时,他默默地承担照顾家中两个儿子的责任。


而林郑月娥却说“事实上,我每一次的决定都会问他,其实我也只是个小女人。”


2017香港特首选举,林郑月娥丈夫林兆波和大儿子林节思送上鲜花祝贺


她曾动情地感谢家庭:“我能够在政府做到今日的位置,能够投入那么多时间,一定是因为有家人、特别是丈夫的支持。”


有人说,最励志的谎言就是: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事业成功、家庭成功,都是需要垫脚石的。哪有什么平衡?不是牺牲自己,就是牺牲别人。


这句话有些道理,不过看完今天林郑月娥的故事,了解她在家庭和职场中的选择,对孩子的培养理念,家庭相处,或许我们都能从不同角度受到启发。


本文来源于三优亲子(ID:sanyouzj):百万宝爸宝妈的聚集地!这里有新鲜的育儿资讯,分享家庭教育智慧,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千余名知名医生、早教、心理专家为您解决育儿难题,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THE END


往期精选:

“她偷了我的孩子,却把孩子养废了...”

邓超竟被儿子怀疑是逃犯?这些“甩手掌柜”们醒醒吧!

孩子打球爷爷跟在身后打扇,别让隔代教育毁了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