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玩!萌娃父母把小货车改造成游泳池,这些父母也太有趣了吧!

鹅本鹅 新东方广州学校 2020-11-14

编辑:鹅本鹅

头图来源: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近日,江苏扬州有位车主自费从自家八楼接水到车里,用热水兑成温水,做成“车上游泳池”,让自己家孩子及邻居家孩子在水车上游玩。

 

图片来源:微博@梨视频


因为游泳馆有身高限制,而自家小孩不达标,朱女士便心生此计。


车主朱女士还表示:都是邻里邻居的,花钱无所谓,只要孩子们开心。

 

网友们纷纷表示朱女士“挺会玩”。


300个月大的小朋友默默投去羡慕的目光...

 


城市的钢筋水泥阻挡了孩子接触自然,扩宽视野的渠道。


这群父母突发奇想为孩子们创设安全又快乐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自家门口便能释放天性,尽情玩乐。


看到这么“会玩”的家长,让人想起了曾经使网民爆笑的奇葩老爸。

 

微博上流传的“幼儿园老师让带一条鱼”,奇葩老爸的这波操作征服了全国网友。


图片来源:微博@每日新报


照片中,围坐的小朋友带的都是金鱼,唯独一位小朋友用大大的盆带了一条鲤鱼


热心网友还将图片中这条鲤鱼后期搞笑制作成水煮鱼、红烧鱼等。


后来,这位爸爸亲自出面回应这条让无数网友捧腹大笑的鲤鱼。


图片来源:微博@每日新报


孩子父亲表示,这次着实是乌龙事件,原来是小孩没有表达清楚,只说带什么鱼都可以,所以自己就将刚钓的一条鲤鱼给孩子带到幼儿园。


主页君认为,粗心爸爸倒不如将错就错,尊重孩子的天性,启发孩子的认知能力,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多认识不同品种的鱼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人的经验理论固然重要,但家长也需要按照孩子的自然天性发展,去学习和借鉴,不能机械性的生搬硬套。


黄磊13岁女儿多多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发色和着装上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多妈7788   (图为多妈和多多)


部分网友似乎对多多的过早打扮自己存在偏见。


多多妈妈曾经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多多做小手工的视频,视频里多多无名指戴戒指这一细节果然还是逃不过网友们的火眼金睛。


图片来源:微博@多妈7788


有些人认为,多妈这样做会无意中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价值观,甚至觉得小女孩过早爱美是不好的行为。



主页君反倒觉得,多多这样的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令人羡慕。


多妈对待多多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利,在不违背道德准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自由。


女儿喜欢戴耳钉,就陪她去打耳洞,喜欢戴戒指便满足她。戴哪个手指并非那么重要,对小女孩来说,戒指本身就只是一个装饰品,与项链耳环没有任何差别。


爱美是人之常情,小女孩爱美更应该需要被鼓励,而不是用固有的偏见一味否定


尊重孩子的天性,在教育中理解孩子,在引导中激励孩子,而不是简单地强加或命令孩子,甚至是一意孤行的想要塑造自己心目中孩子该有的样子。

 

多数中国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


内心越是焦虑的父母,越希望能在孩子身上打个翻身仗。

 

为此,他们带着孩子拼早教、拼学区房、拼名校、拼各种培训班。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图片来源:微博@梨视频


早前,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将“香港孩子幼升小有多拼命”送上了微博热搜。

 

教育的激烈竞争,给年轻的港爸港妈们带来无休止的育儿焦虑。

 

年轻香港妈妈们深有共鸣:“因为要小朋友进入好的大学,所以要有好的中学;进入好的中学就要有好的小学。”


“要有好的小学就要有好的幼稚园;要有好的幼稚园就要有好的育婴院;要有好的育婴院,首先就要排期,所以就一定要赢在子宫里。”

 

从孩子的出生时间,学区房、上名校无一不精打细算。

 

孩子从落地那一刻起,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父母便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成人世界的功利。

 

身上背负着爸爸妈妈厚重期许的香港小孩,大概也想要拥有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吧。


释放天性不等于无下限纵容


释放孩子天性的教育,也并非是无原则、无节制,无下限的纵容和满足孩子

 

主页君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控诉:强烈建议高铁可以出一个没有孩子乘坐的专区,自己也宁愿多加两倍的价格去获得安宁。

 

图片来源:微博@青海青年报


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常常能在高铁上碰见那些精力无限的熊孩子们活蹦乱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经常在晃动的车厢里跑来跑去,影响其他乘客的休息。

 


虽说爱玩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完完全全的扼制是不合理的,但家长也不能熟视无睹,纵容和放纵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在孩子天性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以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为前提和原则。

 

家长在与孩子的天性相处时,应该学会不断进行关注和矫正,把控好顺应的度,以免造成不良习惯的形成。

 

图片来源: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米歇尔实验研究表明,当父母真正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是平和而满足的,就会有丰盈感和幸福感。


而那些在管制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自然天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愿望很少得到满足,内心充满了匮乏感,突然得到一份少见的东西时,却根本无法经受起诱惑


因此,良好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环境自由宽松,气氛温和,能够最大限度尊重和释放孩子天性的教育。


父母学会与孩子的自然天性友好相处,尤为重要


从家庭细碎着手,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


孩子往往对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一句积极上进的鼓励,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


如若孩子还未尝试便给他带有不公正的评价,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而伤害了孩子。


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孩子尚小时就已经学会模仿了,模仿也是孩子的天性。


但因为年龄小,有时候的模仿是单纯好奇父母的行为,不能真正理解其行为的含义。因此大人不好的行为孩子也可能会模仿,像说脏话、发脾气摔东西等。


当看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是否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图片来源: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学习和玩相冲突时,孩子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去玩。


许多家长认为玩物丧志,喜欢剥夺孩子游戏的时间和权利,面对孩子爱玩,家长可不要一味约束。


但学习和游戏发生冲突时,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将每天的学习、游戏时间规划完整,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坏情绪的宣泄


孩子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很好奇,总把“为什么”挂在嘴边。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说明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如果父母此时对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在抑制孩子这一天性的同时,也是在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和情绪的不稳定总是选择及时阻止孩子,如果总对孩子说“不许哭”,孩子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长期压抑也容易影响身心发育。

 

凡事有度,家长要学会与孩子的天性和平相处,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以此来挖掘他们的潜力,而不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

THE END


往期精选:

你看到了他们的乖巧,却没看到他们的讨好

小S不同意大S给自己女儿买衣服,原因竟然是这样...

暑期即将过半,看到明星爸妈也在苦逼带娃,我放心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