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评弹,献给所有对“老底子”上海有情意结的人

朱渊 新演艺 2021-01-25

 繁花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这段别具上海地域特色的描述,是金宇澄《繁花》的开篇,用评弹的方式演绎出来,则让上海味道更加浓。



昨晚(9月19日),“典藏版”评弹《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季第三轮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拉开帷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29r1rqmr&width=500&height=375&auto=0

《高博文说繁花》之前的宣传片,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收听片段


经上海大世界试运营期间“试水”和“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回温”后,这部被寄予厚望的“都市评弹”新作成功晋级大剧院。

演出分上、下半场,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更简练、更浓缩、更精致的表达,牢牢地锁住了观众。


演出现场


写《繁花》的金宇澄说:

下笔时,我的耳边仿佛总有位苏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个人慢慢讲,声音不温不火,不高不低,再麻烦的背景名堂,再吵闹的男女对白,先生总是笃定泰山,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说得源源不断,像是用不着我考虑,我只要听,只要记就可以了。

金宇澄和高博文团队


而今朝,

《高博文说繁花》让这个过程回转、氛围再现。


为最大程度保留小说的原汁原味,评弹《高博文说繁花》按小说《繁花》的顺序、逻辑与节奏,小说一章,说书一回。

“说繁花”有别于评弹传统模式,以上海话说表营造氛围,原汁原味的苏州话弹唱“点睛”。


小说《繁花》


如果说读小说《繁花》读的是上海味道,那么听评弹《高博文说繁花》就是让这种上海味道再升级。

铺陈在文字中的那些对于“老底子额上海”的白描,经评弹演员的娓娓道来,变得更立体、更生动、更有代入感。


演出现场


在大名鼎鼎的梅龙镇酒家请客,就是面子;

一套来自香港中环的套装,意味着档次;

这是曾经上海人心照不宣的“标准”,也是昨晚演出最具现场效果的桥段。


《高博文说繁花》系列周边 李兆麟 摄


稍稍“验证”就能发现,与此前到大世界听《繁花》的书迷或评弹老听客不同,

昨晚台下的观众并非全是评弹老听客,大多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对“老底子”的上海深有情结的人。


☺ 坐在剧场中段“黄金位子”上,全程直着背的黄阿姨笑得很投入,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要拍手——一看就不是老听客。昨晚,她显然被“圈粉”了。黄阿姨告诉记者:

评弹我爸爸很欢喜听,但我小时候不在他身边,就不大接触。今朝来,是因为听朋友说里面讲的是老早上海的故事。听后感到太有意思了,好像回到了小辰光。


☺ 冲着“回温曾经的上海”来的,还有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建筑师李兴钢,他是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作为地道的北京人,李兴钢就是从《繁花》来认识上海的,而听《高博文说繁花》,让他原本的认识变得更为具象。

虽然上海话我听不懂,但从说唱表演里透出来的那种浓浓的上海味道,我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


演出现场


刚刚接棒上海评弹团团长一职的高博文,说到“都市评弹”定位时思路清晰:


“评弹之所以能在上海扎根,是因为它与这座城市气质相通。

海纳百川的上海,雅俗共赏的评弹,用传统曲艺灵动的形式,锁住不同阶层的观众,这是评弹本该有的样子。

经典书目‘喂’给老听客,‘都市评弹’新篇引领新观众,这就是当下的雅俗共赏。”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收听《高博文讲繁花》片段哦~


或许你还会喜欢

1. 嗨,我的老伙计!听91岁的苏秀来讲讲当年是怎么给电影配音的

2. 她的记忆丢失了,但她的艺术永不褪色!细数黄蜀芹的代表作

3. 她是“陈白露”,也拍过择天记,这次和靳东一起演了话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