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到来,这些不成文的规定你都知道么?

吴翔 新演艺 2021-01-25



“此时冷暖,那时聚散;人生起伏,山高水长。”

每一年,我们心潮澎湃都是为了这等候一年的团圆饭。

在回家路上、在准备年货的途中、在拜亲访友的过程中、在出外旅行的旅程里,总会发生很多或艰辛、或感动、或幸福的故事,总有一些温暖瞬间让你难以忘怀。


△ 今年春运时的上海虹桥火车站 ©张龙


昨天,“启程·新春·团圆年”第十四届海上年俗风情展藏品、故事征集会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回望新老上海年俗的融合,春运的变迁,从购买年货、走亲访友到出门旅游的春节之行,一头牵着传统,一头连着现代。


△ 曾经的上海北站 ©刘开明




春节不能结婚


“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家的中国人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春运”现象

无论关山阻隔,不管车程煎熬,中国人将千言万语浓缩成四个字——“回家过年”,回家的路上,车厢里载满了乡愁,行囊里装满了思念。春运的路上承载着中国人独特情感与文化记忆的符号。



铁路运输多年来一直是长途春运的主力军。

管晓明曾在铁路系统工作多年,他热爱收藏火车模型,各类票证、火车时刻表、徽标、列车员不同年代的帽子、被子等与火车相关的各种器物,见证了中国铁路几十年的发展,也见证了春运的变迁。



他还记得自己在上世纪70年代坐着货运箱车,车厢里点着小油灯,听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花了5个小时,从无锡回上海过年的情景,如今坐高铁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了。


如今,他掰着手指数出当年春运的那些难处:

● 一是买票难

“80年代每年上海站春运大厅就像一个大卖场,一般要开300多个卖票窗口,乘客们带着板凳、毯子,只为买一张回家的票”;



 二是候车难


△ 2006年春运,乘客们在候车 © 纪海鹰


● 三是乘车难

“最拥挤的时候不仅有空的地方都站着人,座位下面也躺着人,有的人买不到座票,站几十个小时回家,随着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发展和铁路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大大缓解了。”



为了归心似箭的游子,铁路职工付出了很多。

每年春运期间,机关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来到前方,公安机关派出大量武警配合维护秩序,确保乘客安全,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也会来协助维护秩序。


△ 2018年的春运动车组 ©陈梦泽


遇到大雨大雪、开夜车,铁路系统都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乘车安全。

“为了保证大家都能过年,铁路职工过节也很难,我们有不成文的规定,绝对不能在春节期间结婚;在举家团聚的日子,铁路职工无法团圆,无法回家吃年夜饭,十天半月都看不到人影……




你下班我加班


在上海,春节期间,城里的人虽然会少一些,但公交仍保持着春运之前的频率,以保证市民的正常出行,没有早晚高峰。

据统计,走亲访友的人群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都有市内交通也以公交为主,到了晚上7点,吃完晚饭,走亲访友的人陆陆续续回家了,由此形成了一个小高峰,尤其是在居民聚集的新村地区。


△ 张建人展示自己收藏的公交月票


曾在提篮桥电车二场工作的张建人记得,“过去人们就爱带着孩子去逛上海动物园之类的地方,而今,自然博物馆这些新建成的科教场所则成为人们春节出行的热门场所。但去这些地方的公交已经不再热门了,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有地铁站点,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也出现了。”


△ 上海地铁卡通生肖纪念车


刚从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退下来的张建平,因为常年在地铁执勤,对地铁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收藏了七八千张、三千多套地铁卡及地铁列车模型。

春运期间,地铁同样责任重大,它负责接驳铁路、飞机,迎来送往,同样需要增加班次应对春运高峰。


△ 2017年春节,地铁工作人员加班工作 ©陈梦泽


同时,20多天春运的轨交安全保护级别也提升,增加警力,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是队里警察正常上班的日子。

“我从警37年,在家过年仅7年。”如今的上海,每逢春节空了一半,初三过后警察是否会减少?答案是否定的。

春节对每个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国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因此,春节期间,尽管轨交乘客相对少,警力仍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


△ 春运期间,在各大交通枢纽点加班执勤的武警 ©张龙




记者手记|辞旧迎新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无论关山阻隔,不管车程煎熬,中国人将千言万语浓缩成四个字——“回家过年”。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


△ “春运”一次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春运”承载着中国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对年的期盼,是一个承载中国人独特情感与文化记忆的符号。

提起春运记忆,每个人都有一段挤绿皮火车的记忆。以前,火车很慢,故乡很远,车厢里载满了欢笑,行囊里塞满了思念。


△ 绿皮火车 © 雍榕


这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运载着人们远途出行的火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色的车身、热闹的车厢……成为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现在,主干铁路线基本都换上了更加现代和高速的高铁或懂车,可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绿皮火车依旧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网络图


绿皮车、泡面味、蛇皮袋是春运;高速铁路、便当套餐、刷卡进站也是春运。

不同的年代的人,都有各自特有的春运记忆,它们一同勾连出时间的印记,也折射着国家发展的历程。

辞旧迎新之际,一面忆苦思甜,一面继往开来。



近期推荐


▶ 倘若我们的文化输出,都能做成“李子柒”

▶ 陈思诚监制、陈冲肖央谭卓主演,自信提档的《误杀》到底好看吗?

▶ 在乾隆的睡前读物《海错图》里,美人鱼竟是个又黑又胖的秃顶男人

▶ 每天晒灯、格斗、保持焦虑,胡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如何突破自我?

▶ 工业文艺范摄影地“绿之丘”:旧仓库里“拆”出一座“空中花园”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翔

编辑:小开

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主办方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