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沪剧舞台的“早春”里,遇见那段柔似水坚如石的英雄人生

吴翔 赵玥 新演艺 2021-03-25


“柔石牺牲在1931年2月7日的凌晨,57年后的2月7日,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柔石牺牲时年仅29岁,三年前,29岁的我尝试着用戏剧的方式重访他的成长之路。”


沪剧《早春》海报 


原创沪剧大戏《早春》的编剧马凌姗说:“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现实与理想间做着选择,其实‘那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人’。”




今晚,这部改编自“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真实事迹的《早春》将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并计划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巡演,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理想的光芒。


沪剧《早春》剧照 




乡愁是座桥



《早春》讲述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柔石避居上海,在鲁迅的提携下,他名声渐起,以笔为矛,开辟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革命路。

1931年2月7日寒冷的冬夜,柔石等二十四名同志被押赴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外的旷野上,枪声响起,柔石走过了柔似水、坚如石的英雄人生。


《早春》讲述柔石的英雄人生 


准备写《早春》的那一年,马凌姗还是一名研二的学生,“当时还是老师给我定的题目,老师说走进柔石的故事,感受他的精神世界,对我们年轻人会有帮助。” 


翻开柔石的生平,马凌姗发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些“巧合”,“柔石是宁海人,我先生也是宁海人,与柔石是同乡,他家的老宅就在西大街,离柔石故居的位置不过百米远。


柔石烈士 



回到了宁海,婆婆告诉她,从前柔石的故居门口,曾经有一条小溪,石桥上就写着四个字:金桥柔石。

如今,村里发展了,小溪被填平了,石桥也拆了。但婆婆小时候曾看到过村里的女人在小溪里洗衣淘米,孩子们在石桥上奔跑玩耍,山风细雨,袅袅炊烟……


柔石故居 


“看了资料,我发现柔石早期也用过‘金桥’这个笔名,原来他的心中一直藏着对故乡的眷恋。”马凌姗说。


于是,马凌姗把这座桥搬上了舞台,“这座桥对于柔石的意义是不同一般的,它是回乡的路,也是离乡的路,是两种抉择的连接,两个世界的中点,一头是家乡,一头是远方;一头是亲人,一头是同志;一头是生死,一头是信仰。”


马凌姗把这座桥搬上了舞台 


马凌姗说:“我想,柔石在生命最后一刻看到的也许就是心中最深的牵绊,那座小石桥,桥的那头是他的家乡、他的亲人。”




理想像只鸟



为了创作《早春》,马凌姗在宁海住了半个月,每当在老街石板路上来来回回地行走时,“我都在想象,那个九十多年前从闭塞却宁静的浙西小县城出走,毅然投身革命的腥风血雨的人。”


《早春》中的柔石形象 


她也不止一次去过龙华烈士陵园,走过柔石曾走过的从牢房到枪决地的地下暗道,呆过他曾呆过的逼仄的囚室,坐在他曾睡过的低矮板床上,望着他也曾凝望过的连接自由世界的铁窗。


“我总在思考,他该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走?又是否想过回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否后悔曾经的离开?他是否思念家乡和亲人?”


沪剧《早春》剧照 


马凌姗也会和同学聊起这个话题。后来,同门师妹的一番话让她似乎明白了一些。


师妹是从安徽的一个偏远小镇一路求学来到上海,她可以选择回到故乡享受安逸笃定的生活,也可以选择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为了理想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师妹说:“年轻人既然找到了理想,就不能轻易放弃!”


马凌姗的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柔石在日记里写的那句“我总想以后执着这七个字:想一想,决定,做去!

原来,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怀揣着浪漫的理想,也抱着绝不放弃的决心。


柔石烈士的遗书 


再次回到宁海,马凌姗经过柔石故居前,“我听见鸟鸣声,抬头就发现了站在故居屋檐上的鸟儿。那一瞬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柔石是不是化身成鸟儿飞回来了呢?”

她记下了当地老人们传唱至今的一首童谣,“燕啊燕,飞上天,天门关,飞过湾。湾头白,飞过陌,麦头摇,飞过桥。”并将这首童谣贯穿全剧。


柔石可会化成故乡的鸟儿? 


“时代总是在不断前进,但人们依然和柔石这些前辈一样,在理想与生存间彷徨与选择。鸟儿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敢于冲破牢笼追寻自由的象征。”


沪剧《早春》剧照 





#2020年上海优秀民营院团展演


今晚,随着《早春》《玉兰花开》两部原创沪剧同时在人民大舞台和上音歌剧院上演,持续2个月的2020年上海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也将闭幕。



 左右滑动查看|展演剧目剧照 



展演期间,十余部接地气有人气的剧作在全市各剧场舞台上演,不少剧目都一票难求。




本届展演剧目的题材大多来自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题材。

比如话剧《一诺千金》反映大学生支教所遇到的困扰,滑稽戏《悬空八只脚》讲述老公房改造电梯的尴尬,《银杏树下》反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支部书记的艰辛,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和《帅小伙的蔬果店》展现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今年展演在特殊时期举办,率先为久违剧场的观众们创造了重新欢聚的机会,更为远离舞台多时的民营剧团搭建了同台比艺的交流平台。

十几年来,上海的民营院团从几十家发展到近三百家,在面临资金链断裂、演出市场停摆的困境中,民营院团利用各种方式突破困境,显示了勃勃生气。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翔 赵玥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这一对新CP,也太好嗑了吧!

▶ 夜深了,你想去“故事门市部”讲故事吗?能换一首歌的那种!

▶ 七夕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用一场“闺Show”唱诗词

▶ 鲁迅是如何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青年相处的?

▶ 黑魆魆的金石碑帖,为何那么“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