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老生李军的艺术人生:半树梨花半池墨,一身书卷传皮黄

朱渊 新演艺 2021-03-24


从京剧“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到如今梨园的大家名伶,似乎都与书画结缘。

书画艺术的熏陶帮助他们浸润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然后再将这份书卷气和生活的雅致唱进戏里,让人物更真切,故事更动人。


半树梨花

京剧杨派老生李军的书法沙龙日前在武康路上的积庆堂开幕。


李军的“半树梨花”书法沙龙 ©郭新洋 ▲


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嫡孙张大根、画家黄阿忠、书法篆刻家吴承斌等都来了。

这个小型的书法展取名“半树梨花”,李军这样解释,自己乃梨园中人,又酷爱书法,常年游走于舞台与笔墨纸砚间,“一半是京剧,一半是书法”完整了人生


戳视频看“半树梨花”现场 ▲


此次沙龙展出了李军近百幅书法作品,除临摹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等几幅传统作品外,还有不少言浅意深的人生感悟。


其中一幅《明白》,是李军自书法中悟得的人生哲理——做人如同写字一样,一笔一划,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笔笔有出处,才算明白。



1.

读书万卷 自带书卷气


走入积庆堂,正对着就是李军临摹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


李军临摹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 ©郭新洋 ▲


#

结缘

李军和书法结缘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他还在山东京剧院。

那时候演戏的机会少,仅20多岁血气方刚的他,受原山东省话剧院院长、山东省书画协会会长沈凤波的点拨,初识书法艺术的魅力。

#

沉醉

而真正让李军沉醉于书法世界的,是父亲的好友欧阳中石。

提起这位不久前才辞世的书画大家,李军充满深情:“我与欧阳先生相识40余年,情如父子。”因时常跟随其身旁照顾,李军时常目睹先生练字,如何运笔、用墨,受益匪浅。

#

办展

恩师茆帆也是李军书法人生中重要的领路人,他是第一个鼓励李军办书法展的人,也是第一个给予他打击的人。

李军最初为展览挑选的七八十幅作品,被茆帆严格挑选后仅剩不足三分之一。


李军展示自己的书法 ©郭新洋 ▲


1996年,李军进入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他愈发感觉自己的不足:“(我)意识到要刻画好人物,光依样画葫芦照着老师演不行,还得了解所演人物的文化背景、生活的时代,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你要浸润进去,入了戏,才能演好人。”


李军演出剧照 ©郭新洋 ▲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伟的指导下,李军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毕业论文《行腔艺术和道家精气说》。“回炉锻造”后再登台,观众都说,李军的身上有了书卷气。



2.

甘当绿叶 努力“传帮带”


展览正厅右手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高洁清声”引人注目,这四个字代表着李军对京剧艺术的追求。


李军介绍“高洁清声” ©郭新洋 ▲


在他看来,要唱好戏最重要是心里干净、没有杂念、静得下来,才能守得住演唱中的纯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品中有不少是李军平时“攒”下的诙谐又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聚首,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离别。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而是遇见你才给了我最好的时光。”

这幅字是李军在布展前夕写下,回顾自己走入书法世界的几十年里,无数师长、同辈、好友给予他指点和支持,李军说:“正是遇见了他们,才成就了今日的李军。”


李军写下自己的各种感悟 ©郭新洋 ▲


“好看的叶子有时候比花耐看”“不要轻视每一只猴子,他们都可能是孙悟空”等都源自李军对戏曲艺术传帮带的领悟。


“好看的叶子有时候比花耐看” ©郭新洋 ▲


“到了我这个年纪就要懂得扶持青年,把舞台尽可能让出来。”近年来,李军坚持为后辈新秀们当绿叶。

“戏曲要一代代传下去,就要靠这种传帮带的精神。”李军说,“想当初,我初来上海,也是得到尚长荣、李炳淑、王梦云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们倾力帮扶才有了影响。”



3.

顺应潮流 传京剧之美


“戏曲人写书法不是为写而写,写书法是提升内在修养。”李军说,“功夫在诗外,唱戏除了要练扎实基本功,也应该吸取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养分。不论是唱京剧或是写书法,都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也是当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李军平时习字 ©郭新洋 ▲


疫情期间,在“艺起前行”的号召下,演艺界从名导大咖到新人小花纷纷开设抖音账号。


谁也没想到,台上老成持重的李军展现了潜藏的“喜剧人格”,意外“圈”住一批年轻粉丝。

他们为李军制作了“车祸合辑”,还送上昵称“没准大叔”,日日盼着他更新。


如今,李军的抖音账号上已有众多粉丝。

PROFILE


随着院团运转趋于正常,演出任务日益加重,他登录不如之前频繁,却仍坚持隔三差五去露个脸,哪怕唱两句或是亮一幅新写的字,粉丝也会十分捧场点赞或是在线“叫好”。


粉丝在抖音留言支持“半树梨花” ▲


在李军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播就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常听人唱衰戏曲的发展,我觉得那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美的东西绝对能够经历时间考验。如果因其美不为人知而蒙尘,那是我们当代戏曲人的缺位,是我们没有搭准时代的脉搏。

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改换传播思路、创新传播方式、精确受众人群,让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美被更多看见!”


李军扮演的李克用 ©郭新洋 ▲



4.

记者手记|特殊礼物


11月29日,“半树梨花”开展当日,也是李军生日。


当日一早,便有粉丝在群里喊话李军:“特别的生日礼物即将送到!”

“我真没想到是这么特别的一份祝福!”李军拿到那本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的“漂流本”时,瞬间泪目。


李军打开粉丝精心准备的礼物 ▲


厚厚的“漂流本”里记录着百多个粉丝的祝福语,可爱的贴画、还有他直播时的截图、为他设计的卡通形象……

细细翻看,最小的粉丝不过9岁,笔迹稚嫩;最远的祝福来自新疆,页面装点有民族风情。


李军展示粉丝的礼物 ▲


原来,在李军的戏迷粉丝群里,这一接力计划自半年前就启动了。

从5月13日起,“漂流本”从李军的家乡青岛出发,历时半年,“漂”过了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河南、陕西、辽宁、黑龙江、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

粉丝们在“漂流本”里写下祝福,算好日子,刚好11月29日这一天抵达上海,抵达李军的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漂流本”里,有粉丝写道:“虽然没有其他人画得好看,但这包含了我对您的爱!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有一大群虎豹崽子都无敌爱您,您是全世界最棒的叔叔!”也有粉丝为其设计了彩色条纹衫,温馨嘱咐:“本命年,要穿自己的衣服。”


粉丝送给李军的礼物 ▲


李军说:“这些戏迷、粉丝,大多都是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他们能通过我了解京剧,了解老生这个行当,了解我们传统文化之美,能做这样一个桥梁,我深感荣幸。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小开

图片:郭新洋摄影,李军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上戏送出校庆大礼包!所有戏剧爱好者人人有份,你不去看看?

36个新展本月登陆申城!这份观展指南不容错过→

▶ 6部民营院团优秀剧目江苏巡演,长三角剧场里飘来“上海味道”

▶ 在这个图书馆,所有爱与阅读的相遇,都不止“一见”

▶ 一头“扶新”一头“护老”,“上海出品”金鸡报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