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博讲坛|“小玉人”打头阵,10件上博玉器带你探索中国古玉器极简史→

徐翌晟 新演艺 2023-01-27

君子温润如玉。中国玉器经过近万年的发展,以玉为礼、以玉为瑞、以玉为德三种核心理念流传至今,成就了举世无双的玉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昨晚,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讲坛”第三季第5期直播就以中国古玉器为主题,以十件上博所藏玉器为线索,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员谷娴子串起了一个中国古玉器的极简发展史

上博的标志“小玉人”正是石家河文化小玉人

这场直播在视频号“上海时刻”“上海博物馆”等播出,吸引数万网友观看。


这十件上博所藏玉器分别为:石家河文化小玉人、商代玉龙、汉代蝉形玉琀、战国龙形玉佩、宋代鹦鹉蕉石纹玉饰、元代春水纹玉带饰、清代农事图玉山夏代玉璋、唐代胡人乐伎纹玉带板、明代双龙耳乳丁纹玉簋。

十件上博所藏玉器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崇玉的传统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区,以东亚为突出代表,又以中国最为悠远和持久。


谷娴子认为:

从玉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来看,玉器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些倾注了历代匠人心血的古老工艺,凝聚成了一件件能够抵御时间和空间摧折的文物,拥有比我们每一个个体更长久的生命力。



比如唐代胡人乐伎纹玉带板,是对西域文化的吸纳,也是唐代开放兼容的政治文化大背景的一个体现。


“‘胡’是一个概称。唐代时,胡人指西域人。西域自古就是歌舞之邦,人人能歌善舞,乐舞人物出现在中原官员使用的玉带上是唐代社会吸收西域文化艺术的反映。”


谷娴子认为,唐代玉器中礼玉的占比不大,而玉带正是唐代礼仪用玉中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种类,标志着使用者的地位尊卑、官职高低。

据文献记载,至唐高宗显庆元年(656)规定:“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石带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七。”可知唐代三品及以上官员方可使用玉带。

唐代,人们佩戴的玉带标志着地位尊卑、官职高低



唐代玉带所用玉料多为和田玉,除了胡人乐舞,还常见装饰有胡人饮酒、胡人献宝、胡人持瓶、胡人驯狮或狮子纹等,极具异域风情。

唐代王翰有《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平定高昌,俘获一批高昌乐师。

音乐家祖孝孙遂定唐乐为十部乐,包括燕乐、清商、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等。

龟兹即今库车一带,乐器丰富,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筚篥、都昙鼓、毛员鼓、羯鼓、铜钹、贝,大多传自波斯、印度和埃及地区。

《凉州词》中的琵琶正是龟兹乐和天竺乐中列首位的弦乐器,而唐代玉带上乐伎手中常见的演奏乐器除了琵琶,还包括笙、排箫、笛、筚篥、贝、箜篌、鼓等。



谷娴子提到,中国玉器工艺的发展在历经自魏晋至隋代的低谷之后,至唐代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繁荣阶段。

在唐代开放的大环境下,唐代玉器一改之前以礼玉、葬玉为主的传统,淡化了儒家赋予玉器的道德内涵和礼制观念,大胆推陈出新,引入许多写实的动植物纹样,创造出许多具有实用性的玉器品种,促使中国玉器逐渐向生活化转变,对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唐代之后中国玉器工艺迈入全新的繁荣阶段



关注直播,收看上博讲坛

“上海时刻”

视频号 

“上海博物馆”

视频号

“上海博物馆”

官方微博

“上海博物馆”

B站直播间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吴旭颖

图片:上博讲坛供图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热搜预定!上海博物馆迎来英国国家美术馆“最强阵容”→

▶ 上博讲坛预告|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玉?和这段历史有关!

▶ 从版主到主播,“越剧闽越风”如何“破茧成蝶”?

▶ 跟着“魔都新春漫游指南”,去找一找拍上海的最佳机位!

▶ 2023年第一部爆款国漫!这群年轻导演是怎么做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