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新一期上博讲坛,“陶”出唐代精彩生活

上博讲坛 新演艺
2024-12-09



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讲坛”,是一个汇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传播平台。


盛世下的日常:陶瓷所见唐代生活



陶瓷不仅是实用器与艺术品,也是探究古代物质文化的生动史料。隋唐时期,陶瓷的生产、流通、消费较前代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窑业格局,也诞生了唐三彩、长沙窑彩瓷等代表性品种;在流通方面,依赖贯通南北的水运体系辐射全国,正式开启了大规模外销的时代;在消费使用方面,则进入各阶层的生活,形成“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局面。


包罗万象的陶俑、丰富多彩的器物、海内外各地的考古材料,共同拼合出唐代的盛世画卷,涉及政治外交、经济贸易、交通网络、文化娱乐、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同时,陶瓷丰富的细节,也能够还原宏大历史叙事下的微观情境,带领观者步入唐代生活中打动人心的日常瞬间。


模印骑射人物纹凤首壶

彩色釉陶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本期上博讲坛以上海博物馆藏唐代陶瓷为基础,结合海内外考古材料与唐代历史、文学,为观众讲述陶瓷中的大唐盛世,走进盛世之下的日常生活。(明晚7时,上博人民广场馆学术报告厅)



多元开放的社会



隋唐时期的中国堪称亚洲的民族汇聚地,粟特、波斯、大食、天竺、新罗、日本等各族群往来中土,以才干充任官职,借经营行商各地,凭技艺谋求营生,为使、为僧、为学,不一而足。各色胡人俑是外来人口的生动写照,为我们展现了大唐开放包容的多元社会,以及各族群融入唐代生活的生动场景。


讲座透过各色胡人俑展现唐代多元族群的面貌,如以上博及各馆藏高鼻深目胡人俑展现唐代昭武九姓融入大唐,充任官员、商人、驯马、乐师等概貌;又如昆仑,在唐代泛指东南亚有色人种,以馆藏卷发黑身陶俑结合《王会图》,展现唐代的昆仑人驯兽、乐舞等场景。


昆仑奴俑

彩绘陶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通过追溯胡人俑产地复原唐代外来人口遍及大江南北的盛况。唐代的两京长安、洛阳是众所周知的大都会,两地出土的陶俑展示了这里的民族融合风貌。而上博收藏的长沙窑胡人俑,罕见地反映了外来人口在长江中游流域的旅居情况,结合杜甫诗中的长沙胡人记载,可以窥见唐代外来人口遍及大江南北的盛况。


前述宏观还原之后,讲座还将透过几件趣味盎然的陶俑,透析大历史下的小人物生活,比如,以在骆驼上吹奏家乡乐器的粟特人俑,打瞌睡的昆仑少年等,还原宏观历史下鲜活的个体。


胡人骑骆驼俑

彩色釉陶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鲜衣怒马的时代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在独特的时代环境下,唐人的着装风尚,文化娱乐都发生变化,洋溢着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充满大国气象。


1.陶俑所见唐代服饰妆容

唐代形形色色的陶俑,几乎可以复原唐代男女着装、女性发式、妆容的全貌。唐人衣妆款式众多,融合胡汉风尚,典雅华美,是文化生活繁荣的重要标志。


褐绿彩胡人骑狮烛台

长沙窑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胡服骑马女俑

彩色釉陶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2.陶瓷上的唐代文化娱乐

通过陶俑中的唐代乐队组合,各色乐器、杂耍表演,以及巩县、长沙窑、瓷器上的胡旋、胡腾舞和打马球、狩猎活动等,展现丰富多彩的唐代文娱生活。


模印贴舞乐纹执壶

长沙窑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3.陶瓷上的唐代诗文

长沙窑瓷器上有超过百首唐诗,其中大多未见于《全唐诗》,反映了唐代诗风之盛。


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长沙窑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4.陶瓷上的美好生活

展现时代风貌之后,透过几件器物,如扮作男子逗鹦鹉的仕女、对镜梳妆的少女、纵马狩猎的青年,旋转翻腾的舞者,还原唐代充满情趣的生活瞬间。


托鹦鹉胡服女俑

彩色釉陶

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藏



讲座通过挖掘陶瓷上的生动形象与丰富信息,带领听众回到大唐的生活现场,再现盛唐气象,凸显陶瓷本身的史料价值。


• • •

主讲人 


陈洁,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从事古陶瓷研究,学术专攻贸易陶瓷、窑业交流及官窑制度史。已发表《整合与重估——元代青花瓷器的海外发现》《明代早中期瓷器外销相关问题研究——以琉球与东南亚地区为中心》等相关论文数十篇,担任“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展览策展人,亦参与国内各地陶瓷窑址调查及海外联合考古发掘项目。






新演艺工作室

图文:上博讲坛

编辑:小开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演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