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青年!

库叔说 瞭望智库 2021-01-27


 

这个“五四”青年节,很特殊。


特殊在于,从去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冷峻而直接的方式,成为了人性与国力、道路与制度的试金石。


面对疫情,各国青年人的表现大相径庭。


在中国,他们是被点赞勉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的90后;是一批批舍小我顾大家,主动冲锋在各个抗疫战场的先锋队。不少人刚下战场又上一线,打响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炮声。还有一些青年人成为了援外抗疫的主力军,成为了他国渡此一劫的曙光生机。


疫情面前,中国的青年人展现出一代代前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让中国的战疫故事定格在一帧帧最美最青春的瞬间。

 

文丨聂欧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我为大家试疫苗”




有一种战疫,用的是勇气和身体。


3月31日,注射疫苗后的第14天,靳官萍吃完早餐又进行了一次采血。随后和另外3位志愿者做了肺部CT检查。她在日记中写道:“CT当时就可以看结果,我们都双肺纹理清晰,非常正常!然后就可以收拾行李回家啦!”


回想这14天,她“就像做了一场梦”,完全没想到3月16日的一个决定可能改变她的一生:“当时的想法,其实和我在武汉封城那天志愿参与防疫时一样——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刚好我可以。”


接种疫苗后的第7天,靳官萍接受血液样本采集

 

30日下午,此次试验的研究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来看望志愿者们。再次见到自己的“偶像”,靳官萍很欣喜。“陈院士真的很亲切,和我聊了很多,还开玩笑说‘咦,没见你长胖呀?’”


靳官萍与“偶像”陈薇院士合影留念

 

这样问的原因在于,靳官萍突然“过上了好多人梦想的生活——饭来张口”。一日三餐品类丰富且不重样,特别对胃口。怕自己“吃成大胖子”,她还下载了一个跳舞视频,每天早晚跟着跳几下,生活变得格外有规律。


临近医学观察结束时的一顿丰盛午餐

 

“80后”靳官萍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目前定居武汉,在一家上市制药公司工作。全部体检项目合格后,她成为了004号受试者,也是首批共4位志愿者中唯一的女性。


首批志愿者结束观察隔离后,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团队为他们每人颁发了“感谢状”:感谢您作为志愿者参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I期临床研究”,圆满完成疫苗接种和疗养观察,对您的大爱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后,志愿者还将配合研究团队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和体检。医务人员发放了新的健康记录手册,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不要感染其他传染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在靳官萍“离队”两天后,另一名志愿者陈凯也结束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医务人员告诉他,一切检查结果正常,他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14天后复查。


陈凯接种了新冠疫苗

 

36岁的陈凯是武汉一家渔具店的老板,3月中旬在网上看到招募临床志愿者的信息后,马上报了名。“作为一名普通的武汉人,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刷新闻,时而难过时而感动,就想自己也能在抗击疫情中贡献一份力量。”


在顺利通过体检筛查后,陈凯成为低剂量组的志愿者之一。3月19日,他撸起左袖管,勇敢地接种了新冠疫苗,然后到指定酒店隔离观察14天。


“隔离点每人一间房,不能随意出门或下楼。住宿条件不错,房间宽敞整洁。隔离期间,一日三餐定时送到房间门口,分量足、品种多。”陈凯同样对餐食相当满意。


他说,接种第一天有些低烧和头痛,但很快就好了,属于正常现象。他通过微信视频每天向家人报平安——“大家不用担心。”


在隔离点的每一天,志愿者们都要测体温,做健康记录,其他时间自由支配。朱傲冰、任超等志愿者还通过VLOG直播每天的生活,播报武汉的最新近况、推介特色农产品、介绍武汉方言,很快就成为了新“网红”。

 

2

“全世界都在用我制作的疫情地图”



 

另一种战疫,是用科技和头脑。


一张黑底红点、左右两侧列着各国确诊、死亡和恢复病例的数据地图,成为大量国际新闻的背景图片——美国卫生部在副总统彭斯视察时用上了这张地图;意大利总理、德国内阁各种开会时,背景电子屏幕也正是这张地图。


美国卫生部在副总统彭斯视察时也用这张地图

 

这个数据地图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CSSE)一年级中国博士生董恩盛等人发起并维护。


最初,董恩盛只是想通过追踪数据来观察一场疫情从发生到消灭的全过程,从而研究疾病传播。如今,他的地图网站每日点击量超10亿人次,成为多国政府、公共卫生专家和主流媒体引用最多的疫情数据来源。更新和运营这个网站,成了董恩盛的“主业”。


事实上,此举最初是“无心插柳”。


寒假过后,1月21日的一次博士生组会上,董恩盛的导师、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副教授劳伦·加德纳和大家谈新学期计划,聊起中国的新冠肺炎,就问董恩盛要不要做个数据仪表板。


董恩盛的研究方向是疾病模型,即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代码来解释一些流行病学、公共健康问题,对全球流行病的发展趋势做基本的判断和推测。当时,他原本就已经在搜集数据做准备了,与导师一拍即合后,七八小时就出了第一版疫情可视化地图。次日,一个疫情数据地图网站就正式面世。


董恩盛回忆,早在去年五月,他便与导师在另一个流行病风险分析项目中做了类似地图,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因此,技术思路比较成熟,地图很快就能调试上线。并且,由于他的中文优势,在中国卫健委网站抓取数据很方便,因而早期的中国情况掌握得非常及时。


起初几天,数据都靠他手动整理,每天最多能保持4~5次更新。2月1日之后,这种方式变得不可持续,项目开始转为半自动化更新——中国的疫情数据来自网络数据咨询机构丁香园的自动更新,而其他国家数据依然需要人工审核。其监测渠道,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推特、新闻报道、地方卫生部门等。这个时候,另一个中国博士生杜鸿儒也加入了进来。


2月19日,董恩盛、杜鸿儒与劳伦·加德纳就此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论文,对比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卫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报告。结果发现,他们的数据与后二者一致,且在捕获首次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的国家或地区数据上更加及时。


董恩盛(右)、杜鸿儒今年1月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董恩盛解释,世卫组织最初完全依靠人工操作来更新全球各区域数据,数据汇总确认后,通常已经是第二天了。


“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我们也有过落后。”一个周六清晨,澳大利亚报告了首例确诊病例,但董恩盛正在睡觉,就没有及时更新。


当然,还有另一些困难。


比如2月中旬,一部分“钻石公主号”邮轮旅客撤回美国。由于患者具体位置不明,董恩盛就将地点标记在美国相对的地理中心——堪萨斯州。但一些美国人放大地图后发现,这个点落在自己小区里,便赶紧层层上报核实。此后,学校让董恩盛赶紧调整,将标记点暂时放回了日本横滨港。


再比如,如何统一数据的定义也是个难题。


虽然人们看到的是“确诊病例”“死亡人数”等标签,但董恩盛团队却要面对各国甚至同一国家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定义。例如,美国疾控中心CDC统计的“确诊病例”,需要核酸检测呈阳性且CDC官方认定,但董恩盛采用的是“推定阳性病例”估算方式,即确诊数据是由州或地方实验室确认,部分并未经CDC官方认定,因此数字要比CDC的更大。


3月初,董恩盛的数据小组将美国疫情信息具体到了县一级层面。“美国有3000多个郡县,再加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工更新非常吃力。”于是,小组招募了一些分组志愿者,一部分人负责全球数据,一部分人负责美国国内数据,24小时不间断更新。


董恩盛(左二)和他的数据小团队

 

在华盛顿国会山3月6日的一场发布会上,劳伦·加德纳称该数据平台平均每天点击量超10亿人次,最高峰达20亿人次。尤其是意大利疫情暴发时,意大利民众大量涌入网站,其用户数瞬间就超过了美国。


3月28日,在线科技出版物Digital Trends发文《最可靠的新冠疫情仪表板》,列举了六种可视化疫情数据平台,董恩盛的这套系统评价最高,因为其“可视化设计最好,导航明晰、阅读方便,且是六个平台中更新最频繁的。”


“除了荣誉感,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提升学术严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好时机。”董恩盛和杜鸿儒这两个中国留学生,眼下开始呼吁各国学习中国成功的防疫经验,以更多的科技手段来打造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现在换我来保护你们”




更多的青年战疫,是为了守护生命。


2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被确定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医院。仅两天,就全部收满800多名危重症患者。


张盼盼就是该院的一名护士,29岁,职责是为危重患者提供呼吸和生命支持。


ICU里大部分患者的肺部情况已经很差,甚至已经出现呼吸衰竭,迫切需要植入床边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即“人工肺”)。“上了ECMO,我们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全都做了预案。能治愈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张盼盼说。



患者们的情况都很危急,任何操作都可能增加猝死或其他意外风险。医护人员的每一个操作都相当紧张,心理压力成了最大的难题。



2月29日晚7点多,张盼盼和同事们回酒店吃晚饭,突然接到电话说病人的ECMO机器不运转了,监测不到流量,情况危急。


“我们决定立即回医院。但从酒店到穿好防护服进去,最快也要半个多小时,这期间如果机器不运转,形成血栓的概率很大,病人有致命危险。


刻不容缓。几位还留在ICU的护士直接用手摇泵来运转机器——要一直保持匀速摇动,流量必须达到两升以上。



“当时他们都已经穿着防护服工作很久了,而且病房十分狭小,但仍然坚持摇了近一个小时,直到我们过来。”期间,ECMO的管路还形成了血栓,被紧急换了一套,保障了正常运转。


张盼盼那天的感触特别深——下班时,每个人都被汗水浸透了,脸上也全是压痕。那一瞬间她特别心疼,同事们为病人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想过自己。 



然而,更让张盼盼难忘的,是院区里第一位ECMO病人拔管当天,病人满眼都是泪。他要了一张纸想写字,但颤颤巍巍写不清楚,医护人员们问是不是要写“谢谢”,他点头。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张盼盼说,“在ICU病房里,你不认得我们没关系。我们不需要你记得,只希望你康复,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3月3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个病区患者全部“清零”,正式关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些无名战士——自除夕夜第一支医疗队抵达武汉起,全国累计29个省份和军队系统派出345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其中约1/3是“90后”,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用张盼盼的话来说,“非典那年我还是个孩子,接受着你们的保护,现在换我来保护你们。”

 

4

“我在武汉经历的拉网式大排查”



 

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战疫,是身体力行、平凡为民。


1月23号上午10点,武汉封城。武汉地铁也受令关闭了车站。


胡茜倩是武汉地铁客运二部光谷广场站的值班站长。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各项设备设施,确保车站随时能恢复运营。



由于出行受阻,上下班和休息时间里,胡茜倩当起了各个车站的摆渡人,专门负责接送分布三镇的各位同事前往上班站点。有时会连续20多个小时不停不休。



2月16日至18日,武汉开展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其中,青城华府社区共排查1300余户,约4000人。


为了缓解社区一线人员紧缺,胡茜倩通过集团党小组报名,成为党员下沉社区志愿队伍中的一员,开始负责社区人员出入体温测量及登记入户排查、消毒杀菌等工作。



武汉人民自觉居家隔离期间,那些理所当然的柴米油盐,突然就变成了难题。为此,胡茜倩组建了一支13人的青年突击队,每天需要在半天之内完成商场超市的8吨爱心菜分装并上货、上架工作。


“最累的时候手都在抖,队友叫我休息一下,我只希望自己的手再快一点。”胡茜倩回忆。



那段特殊时期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菜,很可能就是社区的救命粮。胡茜倩和青年突击队员们一起,共准时准点地完成了近120吨蔬菜的分装及配送,解决了商超到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困难。


“有一对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当我们把爱心菜送到家门口的一瞬间,奶奶激动地哭了,他们接下去好几天的温饱得到了保障。那一瞬间,再多辛苦都值了。”胡茜倩现在说起来,仍然很动情。



疫情期间,胡茜倩还组建了爱心理发小分队,为14个社区1100多位老人提供爱心理发服务。“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惊。我正在经历着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也是许多武汉人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3月28日,地铁的卷帘门升起,武汉的播放键重新被按下,这座城市再次焕发了活力。

 

“疫情结束后,最想带爸妈出门走一走,我也好好睡上一觉,再继续投入工作之中。将来,我会把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下去。”24岁的胡茜倩一想到疫情之后的生活,就满眼憧憬和希望。

 

5

“我就是那个入境时泪崩的留学生”




当然,还有一个青年群体——海外留学生,他们的战疫是为祖国评理,知恩图报。


4月15日一早,曹元元从家里出发来到嘉定新城的一处集中隔离点报到,迎接她的将是为期14天的志愿者生涯。“之前在视频里说要‘报效祖国’,现在我找到了最快最接地气的方式。”


曹元元的视频记录了从英国辗转回国的26个小时经历

 

曹元元说的“视频”,是她在一个月前回国时拍摄的一路见闻,记录下了26个小时从英国辗转回国的经历。


2018年她前往英国留学,原计划今年底毕业回国,但海外疫情升级后决定于3月16日返回上海。在这个仅2分8秒的视频里,她因浦东机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无私帮助而感动,数次哽咽:“太感动了,我要哭了,怎么会这么感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很骄傲,以后一定要好好报效祖国!”


视频一跃而红,全网都在热传这个自述式视频,“留学生辗转回国入境那一刻哭了”的话题还上了微博热搜。



“这并不是偶然为之。坦白讲,我没想到视频会火成这样。之前一直在关注疫情信息,看了各种各样国内、国外的疫情新闻,积累了太多情绪,终于在入境那一刻集中爆发。现在我当了志愿者,要把自己收获的感动回馈给更多人。


作为一个“95后”,曹元元之前就有拍VLOG的习惯,发布在各种平台上,并且在B站拥有数万名粉丝。


1月底开始,国内的疫情新闻就让她变得焦虑,加之心疼前线医疗人员和共情于受感染的病人,情绪一天天累积。但是“在国外,可以聊聊疫情的人非常少,心里很憋闷”。


“我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几次,在学校食堂里听到有人聊起国内疫情的不实消息,我就直接在食堂长凳上给同学们‘开讲座’,他们围坐在一起听。”曹元元说。


正是有了这些铺垫,入境那一刻,“我就觉得回家了,我终于回家了。深夜里,眼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那么可爱。”


回国隔离满一个月后,曹元元兑现诺言的时刻到了。



居家隔离期间,她就联系了南翔镇政府,希望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经过核酸检测、CT检查且一个月无症状之后,她获得了一个志愿者岗位。“回来后听到一个词叫‘防疫闭环’。正因为有无数个无私奉献了时间精力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等,才构成了坚实的‘防疫闭环’。现在,我也终于是其中的一部分了。”


(感谢共青团中央提供素材,部分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及央视网、青春上海、学校共青团。)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知未图书为库叔提供25本《罗马帝国兴亡史》赠予热心读者。讲述两个罗马人物,有争议皇帝克劳狄乌斯的自白,以及最后一位罗马执政官贝利萨留的战神传奇经历。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点赞中国青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