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书馆的非遗范儿

林菲 晶报 2023-04-02


2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正式开馆,在这里不仅可以安静地阅读,还可以体验“动”起来的非遗传承。




去年11月一个凉爽的夜里,我与好友在福田的老居民区里饱餐一顿后,散步途经巴登村,突然瞧见街边一片没有亮灯的低矮建筑上写着“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几个大字。我当下又惊又喜,这城中村里不仅藏着美食,居然还有这样“高大上”的图书馆!


匆匆一瞥,我却念念不忘,直至听到回响。


今年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舞伴随着恢弘的鼓点登上热搜,从广东“火”到了大江南北。乘着这股东风,2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正式开馆。


不久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专程前往探访,褪去那晚被昏暗夜色笼罩的神秘,眼前的非遗主题图书馆典雅而大气。棕黄色外墙上勾勒的皮影形象呼应着图书馆的主题,大门似江南园林中的圆拱门古韵悠长。


我迫切地想要入内一探究竟,只因有太多的好奇——一家社区图书馆何以冠上“非遗”二字?非遗主题图书馆里又有什么宝贝?这看起来略显阳春白雪的主题是否会在烟火缭绕的居民生活区里水土不服?……



动静相宜


第一次踏入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我是以一名读者的身份。进门左手边陈设的3个醒狮狮头分外吸睛,无声引着我进入了左侧的空间。这里像个小型展览馆,墙上挂着皮影、鱼皮浮雕,玻璃展柜有古法红铜、内画、锔瓷、满绣等非遗制作展品。仔细一看,展品的介绍卡上还带着二维码,我随意扫了个鼠钱盏的码,屏幕上跃出锔瓷技艺和展品的详细介绍。


转入右侧的空间,是常规图书馆的布局,有沉浸式阅读区和开放式阅览区。《大湾区非遗地图》《大鹏非遗博物馆》《深圳炮楼探秘》……举目望去,书架上最显眼的推荐都是非遗主题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据说非遗主题图书馆藏书近8000册,非遗类文献占一半以上,是深圳市非遗类文献最全的图书馆。在书香包围中,我度过了一个精神飨足的下午。


“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是全国首家非遗主题社区图书馆。”两天后再访时,我是以记者的身份,同样的参观路线,却在南园街道图书馆馆长朱航的介绍下,有了更多新发现。


“展示区域的展品我们会3个月一换,主要是展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朱航指着一面正在动态演示皮影角色的玻璃LED屏说,图书馆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让每一处都被利用上。她又指了指屏幕前的桌椅,“这里也是我们的体验区,以后将会举办很多非遗的体验活动。”


朱航说,当初他们参观了深圳许多特色图书馆,非常欣赏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的灯塔图书馆和南书房,所以邀请他来设计非遗主题图书馆,要求突出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之美,最大限度为非遗传承提供便利。设计稿不负期待,但街道仍从许多实际使用的小细节上提出了修改意见,比如插座数量、饮水设施等,经过七八次精益求精才最终定稿。


如果说,先前我感受到的是非遗主题图书馆的静谧,这次我便是了解到它亦能“动”起来。就如朱航反复强调的,“非遗必须是活态传承,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才能更好地让非遗走近百姓的身边。”


瞧朱航在我镜头前神情自若、仪态端庄、口齿清晰的模样,很容易让人以为她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实际上她念的是法学,曾经想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


那时候朱航刚刚大学毕业到深圳找工作,为了考公务员天天一早就去深圳市图书馆排队,差不多图书馆下班了才离开。学习累了,她就看看图书馆里的书,“当时我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我这辈子能在图书馆里面当个图书管理员,我人生就圆满了。”


机缘巧合,2015年朱航考到了福田区南园街道,在熟悉街道情况后,领导安排她负责街道和社区里的图书馆。“我觉得,天啊!我只想当个管理员,居然都让我当馆长了。”受宠若惊的朱航还以为能过上边工作边看书的图书馆生活,没想到图书馆馆长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忙碌,回想起来,自己好像没有一天能完整地待在图书馆里,反而是孩子经常跟着她加班,在图书馆里度过了许多阅读时光。




▲非遗主题图书馆藏书近8000册,非遗类文献占一半以上。



内外兼容


朱航当上图书馆馆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摸家底。


2003年下半年,深圳市文化局首次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把深圳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当时的南园街道不仅建有街道图书馆,辖区内的8个社区也各设一个图书馆。只是才看到街道图书馆朱航就傻眼了,馆内设施老旧,连地板都被踩破了。但即使如此,图书馆每天的人流量依然非常大。再去社区图书馆,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深藏居民区不好找;有的场地过小,看起来更像图书阅览室;有的设在社区工作站楼上,下了班图书馆也只能一起关闭……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朱航将调研的情况写成了报告,希望能对这些图书馆进行改造升级,但街道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远超她的期待——他们希望可以重新选址合适的临街位置,建设有社区特色的新图书馆,让藏在居民楼里的社区图书馆主动走近居民。


就这样,2020年南园街道出现了全市第一家24小时社区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试营业期间就成为了深圳的网红打卡地。凭此经验和信心,南园街道很快又提出在巴登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上建设非遗主题图书馆的计划。


“为什么是非遗主题呢?”


“那就要从我还没来之前讲起了。”


十多年前,不少年轻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商场也会举办热闹的活动,但是一到中国传统节日却静悄悄的。为此南园街道2007年起推动传统节日进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居民领略传统文化之美,非遗文化逐渐引入街区。2017年,南园街道成立深圳首家街道级非遗馆南园非遗馆,开启了更专业的非遗保护与传承。2021年初,南园街道更是被列为深圳市“非遗在社区”的综合型试点单位。


在南园街道打造非遗主题图书馆,水到渠成。


朱航骄傲地告诉我,南园街道多年来致力于非遗传承,成果可不只是我看到的这个图书馆而已,他们还成功孵化了传统技艺类“埔尾茶果制作技艺”、民俗类“潮州工夫茶艺(詹氏)”、传统美术类“皮影制作”3个区级非遗项目,培育了2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朱航特别向我推荐了其中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菲菲,她在街道皮影制作培训课程中,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南宋末年,闽南移民将皮影戏引入广东潮汕地区,并逐渐吸收了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民俗,形成了潮俗皮影戏。随着一批潮汕皮影戏艺人移居深圳,又推动了潮俗皮影戏认定为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12月,深圳市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21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7项、市级63项。其中,深圳市认定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异地非遗项目占三成。


无论是从非遗主题图书馆的非遗展品,还是南园街道推出的非遗项目培训课程,都能看到深圳非遗兼容创新,百花齐放的特色,展现着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独有魅力。


▲刘菲菲拿着一个漂亮的红色皮影给小朋友们生动地讲解。



古今交融


与刘菲菲的采访,约在我第3次去非遗主题图书馆那天。一进非遗展示区就看到桌上已经摆满了画笔、颜料等用具,刘菲菲正忙着准备即将开始的皮影制作培训课。


刘菲菲祖籍天津,她的爷爷生于当地一个大家族,小时候家里有戏班子,常常能看皮影戏。后来戏班子散了,爷爷却一直细心收藏着皮影那些老物件。刘菲菲幼时经常看见爷爷拿着竹竿表演皮影戏,嘴里是自己听不懂的唱词,她只觉得好玩,但是灯光照在皮影上五彩斑斓的美丽一刻,已经不知不觉烙在了她的记忆中。


刘菲菲从小学习美术,长大了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也喜欢带着小朋友画画。2008年一次街道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刘菲菲看到了深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劲笋表演的皮影戏,那股熟悉的亲切感让她忍不住走进后台主动结识对方。抱着学习的心态,刘菲菲积极地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蔡劲笋的剧团在深圳的演出活动,有时也会跟着他们修补损坏的皮影。


从欣赏、了解、动手进而投入专业系统学习,是在刘菲菲参加了南园街道的非遗项目培训课后。在课上,她又认识了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张雅君,那时刘菲菲已辞去工作,趁着空闲时间多,她拜师学艺,认真钻研皮影制作。


学习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是雕刻,在牛皮上每一道镂刻的边下刀都要求一气呵成,就像写字时一个笔画不能分成两笔去描绘。长时间的练习让刘菲菲的右手手指很快就起了水泡,磨着磨着就变成了茧子。


2018年,刘菲菲凭借皮影工艺作品《脸谱》一举拿下山东省威海市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的金奖。那一年领完奖,她却专程去了一趟唐山,跟着师傅张雅君又进行了两周沉浸式的学习,师徒还共同创作了一些作品。


我问刘菲菲,是哪一刻让她决定走上专业的非遗传承与保护之路,她不假思索就说,“我只是想着怎么把手里的这个事干好,然后机缘来了,我又有准备,自然而然就成了。”倒是和这间图书馆的成长之路如出一辙。


到现在,拥有着几十把雕刻刀的刘菲菲还是一有空就练习基本功。对她来说皮影制作中最难的环节已经不是雕刻,而是造型设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但国内许多地方的皮影戏仍习惯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拓版,“我们不能照搬,我们要走创新之路,要结合岭南地区的审美和表现方式,设计出富有深圳都市特色的影人。”刘菲菲举例,传统的皮影喜爱大明大暗的色彩,而她会带着学生分析每年的流行色,像去年舞剧《只此青绿》中的蓝绿色,试着把这些颜色加入设计中,创造出新的时代审美。


“青年一代是我们传承的主要群体,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延续下去的。”刘菲菲边说边看向了图书馆门口,此时还未到上课时间,但已经陆续走进来不少小朋友。刘菲菲突然被同事叫走,要去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我们只能暂停了采访。


▲“非遗墟市”的摊主都是非遗手艺人。



雅俗共赏


等待的空隙,我的目光也不自觉地瞟到了图书馆的门口。敞开的大门,室内安静平和,室外车水马龙,互不打扰,相伴而生。


我记起前一个周六,参观完非遗主题图书馆内部,朱航便引着我的镜头走出这扇门。门前的非遗文化小广场上正摆着摊,是“非遗墟市”开市的日子,很是热闹。


集市有玩具摊、饰品摊、甜品摊、手办摊,乍看过去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物件,上前一聊才发现这些摊主都是非遗手艺人,物件大多是非遗技艺与日常生活结合的产物。比如皮影玩具,使用皮影缀结的工艺,灵活的四肢让影人形象更生动,但又将皮影制作使用的牛皮、驴皮改换成塑胶材料,更适合小朋友长时间摆玩。比如每个人都吃过的糖葫芦,你可能想不到这也是正经的非遗技艺,这个诞生于南宋时期的民间小吃看起来平常,但是如何让外表的糖衣发脆不粘牙,考验的就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当我走到手办摊前时,摊上各种色彩鲜艳的面人已经吸引了一圈小朋友围观。摊主面塑技艺传承人冯刚正在制作一个彝族少女的面人,他的工具十分简单,几乎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却在他灵活的双手下变成了魔法棒。一把密齿的梳子,轻轻在轻黏土上滚几下,就做出了一串珍珠项链;一个原本用来盛月饼的盒子,往小人裙子上一压,就出现了美丽的花纹。他说,从小看奶奶做花馍,就喜欢上了这项技艺,从面食制作中来,也可以做手办。


这些非遗技艺、民俗本就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它既需要形成为文字、视频留存、保护,更离不开人进行创新、传承,它就像一棵大树,枝叶越是向着四面八方蓬勃生长,根就越是紧紧抓住土地。


在非遗主题图书馆,我看到了非遗也可以是一种很深圳的生活方式。


“老师,请问皮影课是在这里上吗?”门外走进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错把我当成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我指了非遗展示区的方向,想跟他多聊两句,“你为什么要来上皮影课呀?”


“因为我很喜欢皮影,而且我的手工做得很好的。”男孩的眼睛亮亮的,看起来很愿意跟我这个“老师”交流,“老师,这里有真的皮影吗?我们今天学什么呢?我能做皮影吗?……”


我这下答不上了,还好真正的老师及时出现。刘菲菲神色匆忙地回来了,可是说不上两句又赶着去上课了。


我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旁听了刘菲菲的皮影课。只见刘菲菲拿着一个漂亮的红色皮影,从皮影的历史讲起,说到皮影传入南方,南方天气湿热,不适用驴皮时,她问小朋友,“有谁知道南方的皮影用什么皮来做吗?”


一个响亮的童声肯定地回答:“牛皮。”


我循着声音找去,正是那个跟我聊天的男孩,他分外认真地盯着刘菲菲手上的皮影,当刘菲菲提出第二个问题时,又是他一个人大声回答。


刘菲菲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她或许跟我一样,看到了一种未来的可能。



线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风景需要有人去发现。@故事发现者,如果有感动到你的故事、你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你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让你感受到深圳文脉跳动的景象,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欢迎联系晶报提供“元故事”“观文脉”选题和线索。根据选题和线索的价值,晶报将为故事发现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报料费。

 

请扫下方二维码

填写报料线索或故事简介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 | 李岷

记者 | 林菲

制图 | 勾特‍‍‍

编辑 | 叶辉 邹振民


往期推荐

奥运冠军王濛被起诉,回应来了

知名女演员自曝患“怪病”,演艺生涯差点被毁!医生提醒

二合一!深圳北站进站流程有变→

很多人都玩过,这部“游改电”大电影要来啦!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