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脉·发现香港 │ 镜蓉书屋:发现古典香港
“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
据说书屋以《酉阳杂俎》中的这句话命名。
古意盎然。它以一己之力,
将你眼中的香港,
从全球金融中心拉回到科举时代。
摩天楼群隐去,书声琅琅,
或者还有平平仄仄的雨打芭蕉。
这古典的香港,这时间镜像中的香港,
此刻,像芙蓉一样在你心中盛开。
镜蓉书屋位于香港新界沙头角禾坑村,是香港法定古迹之一。
镜蓉书屋由禾坑村李氏客家族人于清朝初期兴建。起初只是一间供五至十名村内子弟就读的私塾。在1736年至1795年间,书室改建成两层。1872年再次复修,并由当时禾坑的著名学者李培元题“镜蓉书屋”四字。
至于书屋名字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可能典出自唐朝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故事提及李固言落第游蜀时遇见一老妇,老妇预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果然,翌年考题即有“人镜芙蓉”一题,李氏亦中试。另一说与粉岭龙跃头生员邓蓉镜有关,邓氏于1871年中进士,为该地二百年来所未有,故书屋取名“镜蓉”以纪念之。不过,亦有村民认为书屋之命名早于1872年。
书室中间设有天井,下层厅堂为课室和老师休息室,阁楼则为宿舍。该书屋当时是一所接收成年学生的大馆,各学子在村内或附近的垫馆修业以后,才到这里来就学,远地学子还可以在此寄宿。学子在此求学结束以后,便可以参加院试。院试合格的称为生员,即秀才。
镜蓉书屋曾培育出多名秀才,吸引不少学生从大埔、沙田和荃湾前来寄宿求学。书屋后期转型成为一所乡村小学,1986年夏季,最后一批学生离校之后,镜蓉书屋正式落幕。
▌本文为晶报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线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风景需要有人去发现。@故事发现者,如果有感动到你的故事、你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你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让你感受到深圳文脉跳动的景象,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欢迎联系晶报提供“元故事”“观文脉”选题和线索。根据选题和线索的价值,晶报将为故事发现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报料费。
请扫下方二维码
填写报料线索或故事简介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 | 张定平
记者 | 李跃
摄影 | 成江
编辑 | 陈建国 李一凡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