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网络举报,边界在哪里?
网络视频曝光行为
不时出现于互联网平台
有的在短时间内引爆舆论焦点
引来众多围观评论
这种所谓“曝光式维权”
合法边界到底在哪里?
权利救济的途径是否通畅?
晶报记者谢晨星对话
深圳资深媒体人苗凡卒、米鹏民
深入探讨网络喷子、手机判官等
一系列网络乱象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
和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相匹配的
一种社会文明的方向
米鹏民: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经得起被全网放大来研究的。相反来讲,就算司法惩处了一些所谓的诬告的人,那么它可以变成一个市场行为。或者是不是就说,我可以算账,如果我就豁出去,被行政拘留一下,甚至就被判两年。他只要算过这个账,他就敢冒这个险。但问题是他冒这个险没有任何门槛,而且现在还有巨大的吃瓜群众来支撑这个事情。
谢晨星:现在更多的就是网友在狂欢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很多人会把自己当成判官一样的。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事件,真真假假的事件里面,他自己就先做“手机判官”。火车上一个乘务员在餐车吃饭,然后就有一个人拍这个乘务员,说他影响了乘客休息。包括之前地铁上也出现过,有个女孩子拍了一个男性,说他性骚扰她,实际上,调取监控发现他其实并没有这样,但是她先拍了,她先发到网上了。
米鹏民:以自己的怀疑,就直接推断别人有罪。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和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相匹配的一种社会文明的方向。
苗凡卒:这个问题的发展,其实有一个角色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政府机构,比如说一些大企业,他们面对这些东西的那种让人觉得窝囊、软弱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种行为的泛滥。
首先你要做的是是非判断,而不是利害判断。但是我们现在经常做的是利害判断,这个事情舆情发生了,那我要赶紧息事宁人。你举报来了,你发了这条视频,不管是对是错、是真是假,我马上要出面安抚你,甚至给你一些利益。这种没有原则的息事宁人的态度就是助长了这种行为,这个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伤害。
这里面的深层矛盾
就是它对网络经济有建设性
对社会环境有破坏性
米鹏民:不光是拿身份证了,现在还有吃瓜群众最爱看的微信截图。这个我理解是最基础的通讯、最基本的人权。
苗凡卒:这等于把过去人家的私人通信都给你贴出来。
米鹏民:有没有更好的权利救济方式,既能够发挥网络这样的让更多人发声的作用,又能够让大家的基本权利得到一个有效的保护。只要把边界划清楚,不是做不到。
苗凡卒:所以只要我们的监管痛下决心,法律层面、治理层面、平台,很容易这个问题就能解决。这种权利的救济,就是要有那么一个著名的案例出来,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司法、立法机构,旗帜鲜明地借着一个案例来表达他们的态度和立场,让大家知道有一些事情真的是不能干。然后最好是有张艺谋这样的导演再来拍一个电影《第二十条》,让中国老百姓知道,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司法救助渠道,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保护。
谢晨星:它可能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就会小一些。
米鹏民:它不是伤害小。从公权力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说,你是怎么样保护每个个体的权利。它不是说伤害大小的问题,是不能让他受到伤害的问题。至于你保护到哪个程度,有没有保护到完全不受伤害,那是另一件事情,而不是说他是轻伤害他就可以。
苗凡卒:网络喷子或者说网暴这样一些行为,从网络经济的角度来说,它是有建设性的。因为骂等于流量,流量等于财富。对这些参与网络的创作者是这样,甚至对于平台更是这样,它直接等于生产力,直接等于销售额。所以这里面的深层矛盾就是它对网络经济有建设性,对社会环境有破坏性。通常情况下,有破坏性的东西我们很容易解决掉,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它又有建设性,所以这两个矛盾在一起,一正一反,或者说一正一邪,它就不容易马上摆平。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不应该是一种“稀缺资源”
而是“处处可见”,也是“人人可为”
你怎么看待网络举报?
你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过网络举报吗?
评论区聊聊吧~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 | 米鹏民
总统筹 | 胡文 王博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赵茜庆
编导助理 | 李慧玲 叶长文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何保贤 杨鸿基(实习)
剪辑 | 孙龙
包装设计 | 陈家豪 胡洪利
编辑 | 刘珂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