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如何成为国际头部大展 | 晶报10分钟
晶报记者谢晨星与资深媒体人苗凡卒、米鹏民展开讨论文博会如何成为国际头部大展?
文博会就是一个
“三边形战士”
苗凡卒:我理解这是一个追求,但是也是一个谦虚,因为以我对国际文化产业展会的一些了解,我觉得咱们文博会其实已经处在头部了。因为我们纵观世界文化产业的各种展览,大多数都是有一项比较强,如果能够两项都比较强的,就已经相当厉害了。而文博会是在所有文化产业展会当中,非常罕见的,三个功能(展示、趋势、交易)都很强,所以我们套用一个网络说法,这就是一个“三边形战士” 。
米鹏民:文博会创办的时候,第一届是没有“交易”这个词,到第二届才有的,一开始考虑的是双年展,两年一次,结果到第二届开始就变成每年一次了,这实际上是需求的一种推动。
最早把文博会放在深圳展的时候,其实好多人是觉得很奇怪的,觉得深圳这么一个年轻城市,为什么把国家最重要的文化产业的博览会放在深圳?
刚才苗老师讲的趋势,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一个展会放在什么地方,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地方和展会的展品、展示东西的直接关联性。好比拉斯维加斯搞电子产品生产吗?但是拉斯维加斯全球的电子消费展(CES)那是全球性顶级的(展会)。像巴塞罗那的通讯展,巴塞罗那是一个通信设备生产大市吗?当然也不是。所以展会是一种平台,办展会也是一种城市的实力和能力的一个体现。
深圳最当之无愧的头衔
应该叫“趋势之都”
在一个大品牌之下
文博会可以更垂直更专业
米鹏民:这个事情上面我就理解,像威尼斯双年展,它实际底下是6个双年展,等于是把一个综合展拆成6个专业展,很大的程度上,它越专业越有竞争性,越专业越能够撬动同行。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把这个平台当成发布自己最有竞争性产品的平台,作为发现整个行业最有趋势性的平台,作为了解对手最有竞争力的平台,那么这样的平台对大家的吸引力那就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就可以增加春季的文博会、夏季文博会、秋季文博会。在这样一个大品牌之下,可以做很多更垂直、更专业,而且更有可能成为百年展会的这样一些品牌的培育。
苗凡卒:深圳人永远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或者叫“端着自己的碗看着别人的碗”。所以文博会上一直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文化+”,发展到第二十届,基本上是“文化+一切”。所以我们说一切的竞争,最终都是文化的竞争,以文化的形式,以一切为底蕴,最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给产业带来改变。这就是文博会和深圳城市气质共同打造的一种趋势特征。
希望文博会
向“百年大展”方向迈进
米鹏民:实际上深圳有最主要的两个综合展,一个文博会、一个高交会。现在大家会发现,参加高交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加文博会。实际上这就是刚才苗老师讲的“文化+一切”的一种融合,把创意、技术、思想,在这里激荡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趋势性的东西和产品。
苗凡卒:你如果想看你这个行业的变化、趋势,也许你可以寻找到全球最棒的行业展。但是你如果想打开思路,看看你这个行当能加什么,那你最好还是来文博会看。
米鹏民:这一点我跟苗老师还不完全一致,我还是希望我们未来的文博会,在专业性方面走得更远,这样它在趋势性也好,在这种国际头部展这种方向的努力上也好,尤其是在交易性方向来讲,才会有更好、更持久的办成“百年大展”这样一种基因和可能性。
想了解文博会更多观展信息?
点击图片查看
《文博会最全乐玩指南》
↓↓↓
明天文博会就开幕啦
台已搭好,就等你来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赵茜庆
编导助理 | 李慧玲 叶长文
拍摄 | 郑佳文 李亦浩 何保贤 成江
剪辑 | 陈家豪
包装设计 | 陈家豪 胡洪利
编辑 | 李一凡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