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入选世界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凭的是什么?| 晶报10分钟
说到深圳
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高楼大厦
你知道吗?
2022年,在“COP15”上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
深圳入选了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体现在哪儿?
举个例子
当年在规划深圳滨海大道时
为了保护红树林的生态
滨海大道没有选择直穿红树林保护区
而是拐了好大一个弯
这就是深圳入选全球首届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的
其中一个缩影
7月26日
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
本期《晶报10分钟》
晶报记者谢晨星
与深圳自然和历史研究者南兆旭
资深媒体人米鹏民
一起来深入聊聊
深圳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谈深圳生物多样性
不能忽略城市
南兆旭:要讲深圳的生物多样性,就要讲城市过往45年里,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两个第一。一个是它是过往45年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和增长数量最高的城市。不是之一,是唯一。
米鹏民:当时的宝安县30多万人,现在2000多万。
南兆旭:第二个第一,它是过往4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所以在这两个前提下,深圳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持让它更好的这种做法上,我觉得做得是比较靠前的、做得比较好的。
全国首个设立生态控制线
人与自然有边界感
南兆旭:(深圳)它是全中国第一个设立生态控制线的城市。2005年就划了将近50%的土地,把它划到控制线里,这个实际上是一种城市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有一种约束,人与自然有一种边界感。这个是在全国最早开始自觉地做这件事情。
米鹏民:在现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城市,那就说明我们肯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
为了保护红树林
滨海大道拐了很大一个弯
米鹏民: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是1995年,修滨海大道到南山那一段,当时来说花30个亿,那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了。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所以滨海大道拐了一个很大的弯,就是不能动那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当时其实从我来讲很难理解,多花几个亿就为了保护几棵树。这几棵树挪一下不就完了吗?到现在我们能理解了。
南兆旭:除了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以外,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宣布第一保护中国的候鸟迁徙线路,第二个就在深圳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如果1995年的时候,我们那条高速路穿过了红树林保护地,就没有现在这个事情了。
米鹏民:南老师,能不能举一点具体的例子,来体现深圳人怎样努力地去保护生物多样性。
南兆旭:1979年深圳撤县建市,按道理人口一下增加了2000万人,经济发展了,物种应该是更多的灭绝。穿山甲、赤麂、水獭,这些通常会认为都没了。但是很奇怪,这30年里,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些物种在深圳都没有消失,而且现在变得越来越多。
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在这两年,尤其在今年里,发现了大量国家一级世界极度濒危的保护动物穿山甲居然在深圳的一些山林里,生活得还算比较安逸。我认为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并不矛盾。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键是有没有认知
米鹏民:我记得那时候跟市领导参加市政府的一些决策会议,比如说研究修高速公路、研究桥梁,当时预算里面就有一个叫“涵洞”,其中一条叫动物通道。人还没有路走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动物通道,这就是认知。
南兆旭:深圳到目前已经修了两条动物通道了,一条是在大鹏修得比较早,专门为动物修的。安装在上面的监控看到了两边动物的流动,大到野猪,小到豹猫,各种动物流动。这个是在国内还算最早的。
再就是今年开通的鲲鹏径一号,这条路修了那么宽,大家从空中俯瞰就发现,留给人走的大概就是1/8,剩下7/8是专门给动物留的,绿化、水、植物都专门做的。桥修好以后,实际上我们在第二十几天,监控就记录到了豹猫从梅林山跑到银湖山。野猪就更胆子大了,白天也出来,晚上也出来,就在桥上来来去去。
万物共生
与大自然保持分寸感
米鹏民:南老师,你对深圳的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样的判断或者期许?
南兆旭:我们不要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舍赐其他万物的,这个一定要扭转。我们把生物多样性护好了,然后万物共生。你呵护好其他以后,它实际上对人的生存环境、对人也是有好处。我们自己本能上为什么喜欢听鸟叫、喜欢看花,这个叫生命亲和力。
再一个,和大自然你还是要有分寸感、距离感。深圳要留一点地方留给其他生命,不一定所有风景好的地方都要盖别墅,所有自然生态好地方都要怎么样,留一点荒的地方。肯定未来就像我们在1995年的时候,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留下来一样,可能未来它更高文明的体现在那一部分里面。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总监制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运营 | 郑毅
总推广 | 赵翔庭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罗秋芳 叶长文
编导助理 | 叶长文
拍摄 | 李亦浩 曾子豪 陈茗婷(实习) 王瑶(实习)杨鸿基 (实习)
剪辑 | 孙龙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