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不断突破想象力的城市 | 晶报10分钟
1980年8月26日
深圳经济特区获批建立
今天是特区44岁生日
晶报嘉宾对谈节目《晶报10分钟》
推出特别节目
《深圳,一座不断突破想象力的城市》
向改革开放致敬
向新时代致敬
向城市致敬
向每一个奋斗的深圳人致敬
本期节目由晶报记者谢晨星主持
对谈嘉宾为资深媒体人米鹏民、苗凡卒
这种想象力实际上就是
一种上进心、好奇心
谢晨星:晶报10分钟,平常人说不平常事。我们这期节目推出的时候,正好是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44周岁的生日。回顾深圳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它不断突破人们想象力的过程。那么深圳究竟是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力?
米鹏民:我觉得小谢在这里用了一个特别好的词,就是不断突破想象力。因为我跟苗老师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对深圳的发展过程、不断突破想象力的过程可能知道得相对多一点。比如,最早的时候,深圳实际上就是国家一个对外出口的加工区,把香港的一些制造业迁移到深圳,后来不是叫“三来一补”嘛?和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即香港拿订单在深圳生产。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看到一份规划材料里讲,到2000年的时候,深圳的人口最大规模是100万。
谢晨星:100万?
米鹏民:对,这样的人口规模就是按照一个出口加工区的规模来想象的。
苗凡卒:最早的时候,连机场都曾经想,要不要规划在白石洲?
米鹏民:现在想想,如果把机场放在白石洲,那和香港启德机场就是同样的命运了。所以你看,深圳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突破想象力的过程,大概十几年之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就开始考虑产业转型的问题。其实那时候它通过“三来一补”、通过出口加工,日子过得也很不错,是几个经济特区里面过得最好的,它是主动求变。这就是一种发展的想象力。其实那个时候的产业转型,甚至“腾笼换鸟”,当时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它会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波动,你不可能“笼”一换,“鸟”就进来了。
苗凡卒:从当年的“三来一补”到后来的“腾笼换鸟”,到再往后提出高科技创意产业,再到后来提出未来产业,这种发展想象力不是一开始就想象了几十年以后,那不现实,而是我们永远比时代快一步。
米鹏民:当然这也有一个因素,当时深圳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因为以出口为主,和世界链接得比较紧密,知道更好的东西是什么。
谢晨星:能看到远方的东西。
米鹏民:对,永远瞄着更好的东西。所以这种想象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上进心、好奇心。
苗凡卒:这不是一种守成的心态。所以很多人一直担心深圳从当年的锐意进取的“青年”,变成44岁的“中年”了,但其实深圳的想象力一直都是那么旺盛。
米鹏民:它其实就是一种基因。
谢晨星:而且它是不停地在多元探索。
米鹏民:所以再说起深圳,谁还想得起深圳是一个“三来一补”的城市?现在说到深圳,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华为、大疆、腾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苗凡卒:还有不少“独角兽”。
本期《晶报10分钟》录制现场,主持人谢晨星(左)、资深媒体人苗凡卒(中)和米鹏民。
深圳从来不去想自己没有什么
而是想我可以有什么
米鹏民:所以我特别感慨,当深圳说要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时候,一些人等着看笑话,说你们对标硅谷,硅谷那么多高校支撑,深圳有啥?当然我们有个深圳大学,但是深圳大学当时在业界也是不怎么被正面看待的。
苗凡卒:觉得你除了有钱,别的啥都没有。
米鹏民:从深圳大学这件事情上,我反过来讲,觉得又从另一个维度体现了深圳人的想象力。你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建立,深圳大学是1983年开始筹建。当时筹建深圳大学的时候,深圳的财政是非常可怜的,一年只有一两个亿,但是光给深圳大学就投了1.2个亿。
谢晨星:还是很有魄力的。
米鹏民:而且当时的领导讲“裤子卖了也要把深圳大学建起来”。对一个有远大目标的城市来说,这种对未来的想象力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支撑。而且,深圳大学的存在对整个深圳高校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苗凡卒:所以深圳它其实长期处在一种人们的误解当中,觉得你深圳是“文化沙漠”,你发展高科技没有大学,没有研究所,你连医院都没有。但是深圳从来不去想自己没有什么,而是想我可以有什么。
它不是凭着一种惯性,而是始终以想象力引领的。像建大学,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特别难的事儿,不光是要有钱,还要突破很多机制体制上的东西,有很复杂的审批程序。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看到深圳有一批媲美985的大学了,但是这个过程背后有非常大的努力,比如办不了本科阶段的大学,那么就吸引了很多大学来这里办研究生院,在这里做虚拟大学园……到最后有了南科大这么一个突破,这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深圳大学校园。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宜业和宜居
只有绑在一起才重要
米鹏民:我记得当年我还写过一篇评论,叫《南科大寄托着深圳人的斯坦福之梦》。
苗凡卒:现在看来它也确实能担当得起。
米鹏民:苗老师你刚才讲到虚拟大学园,当时那个想象力我真的是挺佩服的,就在高新科技园搞了一栋楼,每个大学就一间办公室、派一两个人,实现了深圳和这些大学的链接。当时不是有个说法嘛?说最主要大学的最优秀的学生中,相当比例都到深圳了。它这种链接其实就为后来各种大学研究生院,包括再到后来自己办南科大,引进港中大、哈工大等,实现了从虚到实的一种探索。
谢晨星:虚拟大学园的位置也很妙,就放在科技园,直接就实现了产学研结合。
大沙河畔的科技园。新华社资料图
米鹏民:我再提一个想象力的角度,这算是一个很小的角度。比如说深圳的公园。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上海的主要领导到深圳,在地王大厦顶上,他们就看中两样东西,一个是深圳东部的海滩,另一个就是深圳中心区的莲花山、笔架山这两个公园。记得我1995年来的时候,莲花山前面中心区这一块还是一片空地。你想想看,城市最中心的地方有这么大一个公园,非常不容易。
苗凡卒:其实很多时候深圳的主政者不一定知道这片地未来能干什么,但是他知道凭着他的想象力,在这里先不施展想象。
米鹏民:对。
苗凡卒:你比如说在上海宾馆旁边的中心公园,当年叫什么?叫800米绿化带,名字都没有,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但就是要把它留下来。
米鹏民:因为我们深圳是一个带状城市,东西方向很长,就每隔一段搞一个绿化带,它们叫“城市之肺”,对城市生态起一个调节作用。
苗凡卒:再比如香蜜公园,它本身就是临时用地,已经被大家瓜分得七七八八了,但是深圳硬是把这些东西统统给迁出去了,让寸土寸金的这么一个片区弄了这么一个公园,现在成了一个“网红”公园,里面甚至出现了一个婚姻登记处。
米鹏民:非常棒的位置。说到这,你猜我想起了什么?当年讨论莲花山公园,你想有多少开发商都盯着它,那算什么山?就是个丘陵地带,到处都有的东西,炸掉就完了。但是我记得当年在参加市里面的会上,经常会听到一个词,纽约的中央公园。它是一种对标的概念,深圳总想着要和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来对标。
谢晨星:而不是第一个想到经济效益。
米鹏民:对,就是那种急功近利的效益。所以你看,不光是把它保住了,而且现在深圳有了1000多个公园,成了“千园之城”,哪怕很小的一个街心,也给你搞出个小公园来。你说宜业和宜居这两个东西哪个重要?它只有绑在一起才重要。
谢晨星:既宜居也宜业。
米鹏民:如果仅仅是宜居,那就几乎相当于一个养老城市或者旅游城市。
苗凡卒:而如果一味追求宜业的话,可能这些地方在深圳发展早期就都盖上了厂房,后来就都盖成住宅了,不会有“千园之城”了。深圳基本上成为一个要出城才能看到公园的城市。
位于香蜜公园的婚姻登记处。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米鹏民: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有想象力的,一开始用了“城市的想象力”这个提法,非常棒。
关于想象力,我再提一个。因为我曾长期从事政务采访工作,对这些情况有一个逻辑上的了解。比如说前海,最早他们说前海的时候,我在那听,第一我不知道前海在哪,第二不知道前海十几平方公里能干啥。后来把它确定发展成和香港对接的现代服务业,现在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比前海更典型的是河套。它是在治理深圳河的时候,把弯弯曲曲的深圳河“裁直”形成的,大概一平方公里左右。这块地形成后,深圳一直盯着它,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直在跟港方反复研究怎么样把这块地用好。这中间虽然过程曲折,但是这种想象力坚持到最后,最终香港规划了北部都会区,有300多平方公里,实际上它主要的依托就是小小的河套地区,这么一个弹丸之地,撬动起这样一个巨大的未来想象空间。
苗凡卒:能把边防禁区变成一个高科技合作区,确实需要想象力。
谢晨星:而且几乎是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一个用途,你根本想不到若干年后它竟然会有如此大的用途。
前海宝中片区。视觉中国供图
用长期主义的眼光
来对待每一片空地
苗凡卒:说到深圳我有个体会,正是一片又一片的空地,承载了深圳的想象力,最终在这些地方梦想成真,让大家看到了不可想象的奇迹。
谢晨星:深圳现在还有什么有想象力的空地吗?
苗凡卒:我是1994年来的深圳,那个时候深圳经济特区大概建立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一片空地,就是今天的福田中心区。过了几年,这一片盖起了高楼大厦,然后大概在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前后,在南山后海这一带,我们又看到了一大片的空地,又没过几年,那里出现了一大堆的企业总部。大概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一片著名的空地,那就是前海。就在前几天,我们又去看了一片空地,就是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其实现在还是一片几平方公里的空地,除了地下的草和天上的鸟,基本什么都没有。
米鹏民:看到这个地方我还是挺感慨的,当然它有它的偶然性,它原来是一个高尔夫球场,因为经营期限到了把它收回来。你想,那块地方仅高尔夫场地就有2.6平方公里,其中可以开发的土地大概在1.4平方公里左右,连片环境那么好。
谢晨星:在凤凰山下。
米鹏民:九围这块地不仅占地面积大(共规划用地22.8平方公里,编者注),有山有水,交通也特别便利。
谢晨星:这要让我想,可能要盖个别墅。
米鹏民:它现在好像也是按照别墅的考虑规划,但不是卖给私人的住宅。
苗凡卒:而是硅谷式的那种低密度的国际企业总部。一个总部一个院子。
米鹏民:那么现在来看,九围好像也还没有明确的模样,比如说哪个总部要进来,我都有点着急,但是跟宝安的领导聊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反而没有那么着急,对这一点我很佩服,觉得在这一点上又体现了深圳人的想象力,一种基因在那里起作用了。
谢晨星:就是不急着换眼前的利益。
苗凡卒: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当我们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来对待这些空地的时候,它们总能在最合适的时候发挥最合适的作用。
米鹏民:现在你说把它切成地产,切成各种它都是会被增强的,而且政府马上可以受益。但是对整个城市来讲就不一定了。现在市领导叫它“第二深超总”,它现在其实不是第二了,是升级版的“深超总”。当然市里面也为“深超总”做了一个了不起的配套,对滨海大道进行下沉,从高楼可以直接走到深圳湾的海边,真的非常有想象力。
九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把它的现状和规划放进来,给各位看一看,真的会很震撼。
九围国际总部区规划效果图(阶段成果)。宝安区供图
谢晨星:它的地理优势特别显著,包括交通,深中通道下来是只要10分钟,是吗?
米鹏民:差不多,深中通道、机场,还有深中城际和地铁,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虚位以待。
苗凡卒:从配套来看,绝对是一片热土,一片宝地。
米鹏民:所以我们今天讨论想象力,我对这个事情最感慨的还是这一点,非常佩服宝安的领导,当然也有市领导的支持和规划。所以你说,深圳这样一个城市,未来还有多少出乎我们想象力的壮举?
我希望深圳的这个基因能够越来越好,尤其是在现在经济形势下行的这样一个周期里面,更需要保持想象力,更不能够过分地急功近利。
苗凡卒: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这40多年来,从整个中国来看,我们确实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的周期,所以怎么在周期当中,以跨周期的心态或者叫逆周期的心态来规划未来,这也是一个特别需要想象力的地方。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总监制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运营 | 郑毅
总推广 | 赵翔庭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赵茜庆
编导助理 | 叶长文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曾子豪 郭淑薇(实习生) 黄靖喆(实习生) 余诗凡(实习生)
剪辑 | 孙龙
文字整理 | 李跃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