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诗教” 与叶嘉莹先生的渊源
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此前报道: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播。
从1945年起,叶嘉莹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2016年9月10日,叶嘉莹先生海内外弟子齐聚天津,在迦陵学舍共贺92岁恩师教师节快乐。图源视觉中国
深圳不仅是一座高科技之城
也是一座诗词之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叶嘉莹先生和深圳的渊源
2021年7月,“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成立,这是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建设的首个示范区项目,项目为“中华诗教”在全国的推广普及提供典型示范和成功模式,推动了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
当时,叶嘉莹先生曾发来祝贺视频,她说,诗教是我们中国所独有的,外国虽然也有诗,但是并没有诗教之概念,只有中国有诗教的传统。推动诗教工作的开展,是对于诗歌基本作用的重视。
带着叶嘉莹先生的殷切期望
“中华诗教”在深圳结出硕果
截至目前
深圳已设立“中华诗教”
试点学校超100所
评选出“中华诗教”
特色学校20余所
共有超15万名学生
参与到“中华诗教”的各类活动中
叶嘉莹先生。图源中新社
“‘诗教’不是‘教诗’”
“‘诗教’不是‘教诗’”
说到深圳的“中华诗教”
白皛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是深圳教科院“中华诗教”
示范区建设项目负责人
关于“诗教”
他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
“‘诗教’不是‘教诗’,‘教诗’是以诗词为载体的教学行为,而‘诗教’则是以诗词为载体的育人活动。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
领略古典诗词之美呢?
白皛认为
如果按照传统教古诗词的方法
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
副主任刘琴宜
刘琴宜曾拜访过叶嘉莹
叶嘉莹对她说,“我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诗词吟诵能使国民自青少年时代就养成一种富于联想与直感的品质和能力。”
在叶嘉莹的影响下
刘琴宜成为一名“诗教”文化工作者
和中华诗词吟诵志愿者
刘琴宜举例说
部分学校组织学生
身着汉服、背诵诗歌
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教
这些活动的重点依旧是
让学生去背诵诗歌
而未能深挖诗歌内涵
“诗教不只是追求看起来、听起来的美,而应将诗歌原有的情感、声韵、节奏、文化,真正融入到古典音乐和服饰中,引导学生符合格律、声律地去吟唱。”
受白皛之邀
刘琴宜来到深圳
二人就“诗教”话题
展开思维碰撞
后来,白皛调入深圳市福田区
教科院附属小学
其“诗教”探索遂在该校展开
接下来,参与深圳“中华诗教”项目试点的陆续有莲南小学、共乐小学、海韵学校、壆岗小学、安乐小学、兰著学校、花城小学、怡景小学、东昌小学、桂园小学、北斗小学、仙桐小学、大鹏二小、沙溪小学、厚德小学、凤凰山小学、红花山小学、麓城外国语小学、深圳高级中学盐田学校……
这些学校有个共同点:
其上下课的铃声都是《声律启蒙》
这些铃声是深圳市教科院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
共同开发的熏听资源
当创意遇见诗意
当创意遇见诗意
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山区沙河小学让孩子们
从小就开始朗诵、欣赏、了解
跟诗歌有关的故事
南山区沙河小学老师朱君举例说
他们为五年级的孩子
搞了一个项目式的学习
叫“跨越千年的诗行”
让孩子们在暑假旅游的时候
走到哪儿就收集当地的诗词
跨学科地把数学、美术等学科
跟古诗词联系起来
南山区沙河小学的同学们在“跨越千年的诗行”活动中诵读古诗词。受访者供图
类似这样富有创意的
诗词学习方式
在深圳的学校里还有很多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收集《诗经》《楚辞》等6部诗集音频,按时间顺序做成听音墙。学生走到诗集名称对应的位置,可聆听到该诗集随机的一首诗歌,在互动中聆赏古乐之韵。
深圳市莲南小学跨学科推进诗教活动,更是创意满满。体育教师结合古诗,创编诗礼操,每周二、四,伴随着《诗经》《千字文》等经典之声,全校学生一起做诗礼操;美术教师结合学校社火马勺脸谱课程,创新开发诗人脸谱课程,用生动鲜活的脸谱画讲述诗人故事。
葵涌中心小学自主研发诗教校本教材《中国古典诗词读本》,设立多样化诗教社团(如清音朗诵、国画、书法社团等)、每日诵读启用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参与朗诵及解读经典诗词、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等活动,都深受同学们喜爱。
这样的“诗教课”
让同学们对古典文化以及古典中国
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观澜第二小学红棉吟诵社48名学生现场诵读和吟唱红色经典诗词《七律·长征》。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我们都是诗歌的孩子”
“我们都是诗歌的孩子”
教诗、读诗之余
深圳学校的一些师生
还开始写诗
2024年11月22日,由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光明区公明第二小学承办的“童年·童心·童诗”儿童诗教论坛暨《小蜜蜂的花衣裳》首发式活动在公明第二小学蜂巢艺术中心举行。活动当天,诗声悠扬,公明第二小学首部儿童诗集《小蜜蜂的花衣裳》正式发布,学生用文字、绘画和朗读,记录了自己在童诗创作中的点滴成长,成就一份珍贵的诗意宝藏。
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深湾小学六(6)班,人人都有自己的“字”,他们自称“陆离君子”“振鹭先生”“清妍居士”……他们不光出口成章,更下笔有神,全班43人,人人能写诗,五言、七言……样样不在话下。班主任王蔚自一年级接手班级后,便用诗意浸润他们。数年来,教孩子写古诗、古词近300首。
2023年12月17日晚,“甘红诗歌专场朗诵会”在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点将+自发+互动”形式发掘文学新人、弘扬诗歌文化,引领更多文学爱好者爱诗、读诗、诵诗。
诗人甘红,是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英语老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爱好音乐、绘画和诗歌创作。
2022年12月,深圳诗人田国生的诗集《花期峥嵘》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田国生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数学名师,在深圳的数学教学领域,他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人物。他读诗、写诗,来深圳之前,就曾加入过湖北省级青年诗歌学会,参加过《诗刊》社组织的诗歌学习班。来深圳之后,教学之余,田国生依然坚持诗歌写作与探索。
邓尔雅诗集《风坐在海面上:尔雅的诗》新书分享会。受访者供图
2021年10月,深圳11岁小学生邓尔雅的诗集《风坐在海面上:尔雅的诗》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集获得了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汤素兰的推荐;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以及星星新诗社发起人、全国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分别作序。邓尔雅酷爱写作,小学一年级开始发表童诗。本次结集出版的《风坐在海面上:尔雅的诗》是她的第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她从6岁到11岁创作的100多首诗歌。
而周其星,是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星星新诗社发起人,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著作颇丰,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三间“彩色的教室”:《彩色的阅读教室》《彩色的写作教室》《彩色的诗歌教室》。2021年11月,周其星与一群热爱诗歌的老师成立了“诗教联盟”, 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在社团、在班级、在课堂读诗和写诗。
“我们都是诗歌的孩子。”这是周其星在诗歌阅读推广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说:“读诗,是为了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找光;写诗,是为了在词语的缝隙里寻得爱,以及和爱相关的一切事物。用诗歌来拥抱热爱,用诗歌赋予生活不一样的色彩,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你家娃学校里有诗教课吗?
你支持设立诗教课吗?
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来源 | 晶报
记者 | 李跃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