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骑手”手语表白深圳!城市无障碍,藏在细节里🧡
近日
听障骑手小哥
用手语表白深圳的视频火了
2021年,聂晓东从辽宁来到深圳
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骑手
作为听障骑手
打电话联系顾客始终是个难题
幸好,在美团“听障关怀模式”
和站长的帮助下,送单障碍减少了
聂晓东不仅成为了“活地图”
还在深圳收获了爱情
视频最后
他用手语比出“我爱深圳”
向深圳表白
深圳“无障碍“理念
藏在细节里
今年12月3日
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
你知道吗?
深圳是中国内地最早出台
无障碍建设政策的城市之一
1
1985年,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设施的通知》。
2009年,在深圳市残联大力推动下,深圳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
3
2021年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也是全国首次提出无障碍城市的理念,并将受益群体从残疾人扩展到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人群,从制度、行动、理念和建设维度,将无障碍融入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全流程。
深圳也是内地最早要求建设项目需要残疾人参与试用、评测的城市,其严苛程度基本等同于建设项目的验收环节。无论是地铁、学校、医院、公园还是市政道路,只要是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都必须有这个流程。
4
5
深圳也拥有自己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无障碍设计标准》,很多条文与国家现行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相比,要求会更高。
深圳无障碍“朋友圈”
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可能
会将无障碍视为“残障人士专用”
认为推进无障碍建设
是为了奉献爱心
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
执行会长余冠彬认为
无障碍建设的受益人群
远不止残障人士
在余冠彬看来,无障碍建设的真正核心在于满足那些刚需者的需求,无论是残疾人、老年人,还是孕妇等,他们都需要在生活的每个阶段、每个时段中,享受到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这种刚需并非阶段性的,而是全社会持续性的需求。
一直以来
深圳在提升无障碍意识方面
做出了诸多努力
• 将无障碍理念和服务技巧纳入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的培训体系,以及义工体系中;
• 举办系列无障碍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持续深化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为范本,逐渐在各个学校开展无障碍教育……
如今,科技改变生活
在酒店餐厅,机器人送物送餐越来越普遍
以后在社区送货的场景也会实现
这些机器人也是无障碍的需求者
无障碍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由点及面
系统推进无障碍建设
自2023年9月1日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以来
深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何引导残疾人、老年人等
有需要的人群充分利用这些设施
也是打造无障碍环境的重要内容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提出“鼓励地图导航定位产品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的标识和无障碍出行路线导航功能”,为此,去年深圳市专门为轮椅出行人士、视障人士及老年人等有需要的人群发布了无障碍地图手机程序,出行者打开它就可以依照地图的指引,使用公共场所的各种无障碍设施。
今年9月,福田区与高德地图无障碍团队合作,目前已上传500个无障碍设施点位,争取在明年5月前完成福田区所有无障碍设施全部上传,在高德APP实现辖区无障碍设施地图全覆盖。
益田社区居民林先生表示,“所有街道、小区、公园里的路和坡道都做得很好,可以做到零高差,自由通畅地行走。物理上的无障碍逐步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现在一个人出门也不怕了!”
“深圳在无障碍建设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制度建设、设施建设、立法保障,还是标准制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深圳先进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实现了无障碍设施设备的智慧化升级,并在此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我们解决了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中的诸多难题。从立体到纵向,从横向到全面,深圳已经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全民友好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框架体系。”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权保部负责人牛原表示。
深圳的无障碍建设体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牛原认为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正如打补丁一般
需要耐心地从一个个小点开始
逐渐扩展至更大的区域
直至全面覆盖
12月1日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编写的
无障碍工作手绘版口袋书发布
牛原便是设计者之一
这是一本105×148mm的“口袋书”
涵盖了12类场景
及各类无障碍设施的标准等
专业性强,可读性极高
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
掌握无障碍设施的知识
牛原认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更是为了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它们将惠及每一个人,无论是老人、孕妇、小朋友,还是临时受伤导致功能受损的人群。这些设施是我们在为未来做好准备,让我们在老去的时候也能享受到便捷、安全的生活。”
“无障碍体验官”:
发现更多亮点与暗角
无障碍公众测评
是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键一步
这不仅是大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环
也是确保无障碍设施设计和实施
能否满足障碍人士需求的重要手段
今年7月,悦尔公益悦尔益见项目联合深圳大学残障研究中心、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深圳市龙华区残疾人服务协会、“轮椅上的半天”无障碍公益专项基金、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举办了第一期“无障碍体验官”培训。
这是一支由肢体残障者、视障者
心智障碍者及其陪护
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
6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
健全者等组成的多元队伍
通过采集无障碍环境的事实数据
积累真实的出行体验
将实地测评结果进行整合编辑
为无障碍出行
提供多元的经验视角
“所有出入口均为平坡出入口,平坦易通行,且坡度小于1:20,无高低差、无台阶,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通行无障碍;北门与南门出入口大门皆为自动玻璃门,可正常开启,可顺利通行;北门的商场出入口所设置的石墩,在起到分界线作用的同时,其石墩间的间距也能让轮椅正常通行”
深圳的无障碍建设体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目前,分别以商场、公园为主题,已成功举办4期培训活动,搭建公众测评团队30余人。项目以小组测评的方式,今年成功开展12个商场及6个公园的无障碍公众测评。
王梦琦是悦尔益见举办的
第二期无障碍体验官培训活动
参与者之一
同时也是一名视障者
他跟随培训团队
对深圳一处商场进行了
环境无障碍评测,感受颇多
在他看来,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城市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
亮点与暗角
如今,深圳的无障碍建设
在继续解决“有没有”的同时
更加着力解决“好不好”
“管不管用”的问题
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
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定能让受益面不断扩大
让全社会有温度、无障碍
🫰
来源 | 晶报
记者 | 陈淑莹/文 郑佳文 何保贤/图(除署名外)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