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集装箱变身“小小美术馆”!来看深圳师生的“跨学科”大改造🤓
很多人小时候
看过“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马良用画笔一画,静的东西就变活了
近日,在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
也出现了一群“神笔马良”
在他们的画笔精心勾勒下
一个废弃了两年左右的集装箱
转眼变成精致的“小小美术馆”
成为师生们课余最爱去逛的
“网红打卡点”
“小小美术馆”不上锁
却没有一个人忍心去破坏它的美
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把旧集装箱变废为宝
这个精致的“小小美术馆”
位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
教学楼的后面
前身是一个蓝色的小小集装箱
由于弃在校园的角落里很久了
无人打理,已经斑驳不堪
箱内和周边密布着树叶等垃圾
这个集装箱原来又旧又脏
成了校园的累赘
改造前废弃的集装箱。
今年5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校领导提出能否将这个集装箱也装饰一下。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硕士、学校美术组孙兆兵老师身上。
孙兆兵老师是一个认真的人,他想,既然要改造就要做得漂亮一点,不仅集装箱外观要变,连它附近的环境也要美化,而作为校园文化的点缀之一,把它打造成“小小美术馆”更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孙兆兵老师提出了“打造立体校园文化”的理念,通过艺术1+1+1+1,打造出“集装箱壁画+立体雕塑+小小美术馆+校园文化展示”整合的新样态,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实施集装箱改造计划,让学生们由传统的“欣赏美”变为“创作美”,让废弃的集装箱成为学校新的“打卡点”。
跨学科开展“变身计划”
“小小美术馆”长什么样
由老师、学生和家长说了算!
1
首先是海选设计图。孙兆兵老师带领壁画艺术社团、潘建儿老师带领的“土拨鼠动漫社”团队及陈丽琼老师带领的“油画社”团队进行集装箱彩绘草图的社团联动,师生共创作初稿40余幅。然后利用互联网发起了最喜爱的“集装箱外衣”投票活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员共1790余人次参与了投票,选出了大家最认可的方案。
2
接下来是扮美集装箱。孙兆兵老师带领壁画艺术社团的杨子沫等20多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草图现场彩绘集装箱,一笔一画,一形一色,同学们将所学的美术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在参与艺术中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
学生积极参与集装箱改造
3
壁画艺术社团还以校园土拨鼠为主要形象设计了主题雕塑,坐姿土拨鼠以学生为主视觉,双手环抱红色心,上写“我爱LHSAS”字样,放置在集装箱顶部;站姿土拨鼠以老师为主视觉,双臂展开呈拥抱姿态,拥抱每一个学生,放置在地面,整组雕塑象征着学生爱校、教师爱生的设计理念。
4
在老师带领下,同学们还对“小小美术馆”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配上了有指引作用的流线图,加上了斑马线,斑马线上写上了“我爱LHSAS”(“我爱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字样,让现场更美观、主题更突出。
师生在装扮集装箱
是美术馆,也是思政研学馆
历时6个月
“小小美术馆”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如何点亮使用它呢?
学校认为,“小小美术馆”
不仅要因美丽而“吸引眼球”
更要用内容来“培根铸魂”
在学校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学校品牌课程——“罗湖桥:行走的思政课”项目学习成果成为了“小小美术馆”第一期展示的内容,将近代以来罗湖桥的历史、师生项目化学习的历程及成果用精彩的图片、精准的文字一一展示,“小小美术馆”成了同学们课余最爱去的地方,在这里,同学们既欣赏了美术馆的“美”,又感悟了思政教育的“魂”。
改造后,“小小美术馆”的第一个展览主题是罗湖桥思政研学成果
“小小美术馆”落成后即使一直未上锁,也从来没有人忍心去破坏它。从欣赏美到创造美,到最后保护美,真正体现了环境育人,也是美育浸润校园行动的生动体现。
“今后,它会成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并由此延伸开来,辐射全校,学校未来还将计划在此周边举办作业展、‘跳蚤市场’等,打造立体的校园文化。” 孙兆兵说。
集装箱变成了小小美术馆,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研学馆。学校副校长谢莉透露,未来,学校想在这个美术馆旁建个微缩版的罗湖桥桥体,丰富这一项目的学习内容。甚至还想再征集一个集装箱,将“小小美术馆”的规模扩大至AB两馆。
校长陈龙表示,通过集装箱的“变身计划”,师生们在项目化学习中,将美术、思政、劳动教育等多学科融合,用自己的双手去扮美校园、丰富文化。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参与艺术创作,共享艺术作品,真正实现了校园文化共生、共建、共享的原则,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阵地。
这样一个师生共创的“小小美术馆”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评论区为他们点个赞吧~
来源 | 晶报 学校供图
记者 | 顾蓉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