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人又爱又恨的手机,你敢放下吗? | 晶报10分钟

晶报 晶报
2024-12-14

手机已成为大众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东西

它是工具

甚至成为了“人体器官的一部分”

📱📲


本期《晶报10分钟》

我们讨论的是

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

让它真正成为辅助的工具

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这些

都需要从“手机礼仪”开始说起



手机作为工具已经异化了

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控制


谢晨星:今天讨论一个比较日常的事情。我在网上看的,前段时间国际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在中央美术学院做了一场学术报告讲座,讲着讲着,他突然愤然离席,他说因为下面有人看手机。


米鹏民:苗老师,你当时看到这个信息是什么反应?


苗凡卒:我觉得他确实是个外国人。因为在国内,大家开会看手机,看电影、看演出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彼此谈话聊天的时候看手机……我觉得,除了被领导单独“召见”的时候不看手机,好像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看手机。


谢晨星:其实看手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现在也在看手机,但我是在看资料。现在手机不光是一个娱乐设备,其实也是一个工作设备。


米鹏民:不仅是设备了,前两年就有人说,它已经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了。


苗凡卒:你刚才说你在看资料,对吧?这是我们使用手机的初衷,希望它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工具“异化”了。工具应该是我们控制它、使用它、掌握它,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


谢晨星:是人被手机控制了。


米鹏民:看手机已经是人体本能的一部分了。


谢晨星:就像我没事摸摸耳垂、摸摸手指、掐掐手指……


米鹏民:对,所以我就想到一个词——手机礼仪。


苗凡卒:我觉得现在的手机,就像人抽烟、喝酒这些习惯一样,要有一定的礼仪。抽烟会影响别人,喝酒不发酒疯,你必须有这样一系列的礼仪,得把这个行为给规范起来。


米鹏民:比如说现在一家三口、四口人在吃饭,或者是很年轻的夫妻两个人吃饭,都是各吃各的,各看各的手机,零交流。


谢晨星:这就是网上一个热梗: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手机。


米鹏民:这个说得太好了。



手机上瘾

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眼睛带来的瘾症


苗凡卒:我感觉现在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种“瘾症”,它是一种生理上、医学意义上的“瘾症”。我们用医学上的这种“瘾症”的标准来判断就是,首先,你有一个强烈的欲望;第二,当这个欲望来的时候,你控制不住自己;第三个特点是,如果一定要让你和这个东西隔离,你会有戒断反应,百爪挠心的……所以这就是真正的医学意义上的“瘾症”。


我们说过去的瘾,通常都是口腔摄入、鼻子吸入或者注射,都是由一种物体进入到你的身体里,而手机“瘾症”,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眼睛带来的一种“瘾症”,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普遍也最严重的一种“瘾症”。


米鹏民:它已经变成了苗老师刚才说的“异化”的东西,已经在伤害我们的机体,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也包括基本的素质。



强迫别人了解他的隐私

是一种冒犯


米鹏民:什么叫礼貌?就是尽量不干扰别人的方式。小谢,你的手机是不是24小时都是静音的?


谢晨星:对。


米鹏民:看,人家新生代比我们进步。比如在公开场合,我们一些老同志拿着电话,满世界地去传播自己的隐私。在任何地方,他说话的那种声音,生怕对方听不见。


苗凡卒:因为他自己耳朵不好。


米鹏民:所以强迫别人了解他的隐私,我觉得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


谢晨星:我觉得还是米老师经常说的——认知的问题,他其实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公放自己的隐私。


如何“礼貌”使用手机

可能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


米鹏民:当新技术介入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要界定自己和这个技术之间的边界、交互和礼仪。目前整个来说,手机已经把整个社会搅动成这个样子了,比如说现在我们要求24小时开机,它从效率上来讲,那是最高效的了,但是从人的权力边界上来讲,它实际上模糊掉了很多边界。


谢晨星:它甚至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大家可能经常有这么一种情况,本来拿起手机可能是要做个什么事,一拿起来刷刷刷,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米鹏民:都忘掉了。你现在没办法解决它,因为所有的生活都可以通过这个终端来完成,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地想办法和这个玩意进行一次谈判、有一个约定。例如,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不用它、什么情况下怎么用它?它虽然方便,但是方便的同时,对我们的那种反噬是非常厉害的。比如说,一个星期能不能有一天两天不看手机?人有没有权利在下班的时候不看手机?


谢晨星:这个提议太好了,我要单独鼓掌。


米鹏民:我觉得这个东西甚至可以进入到立法层面来讨论这个事情。



苗凡卒:它是两个层面的事。一个就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够做手机的主人?如果说我们自己牢牢地被它掌控了,那外面给再多的自由也享受不了。比如说看电影看戏的时候,有包的话,你能不能把手机装包里,没包就装兜里,不把手机拿在手里?再比如说,晚上睡觉的时候,能不能让手机离开你的房间?更进一步说,能不能够在每个星期,比如说休息日或者法定假日设立一个无手机日,你自己远离它?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那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就是建立一个手机礼仪的规范。首先是工作,工作时手机要开,但是在工作以外,应该怎么使用这个手机?再有就是,到了公共场合,尽管我们现在有要求看电影、看戏都要求你关手机静音,但是能不能够进入到一种不是自律,而是立法的层面?


米鹏民:因为这个东西,你说它是个礼貌,甚至用礼貌这个要求确实有点力度不够。比如说更严肃的场合、领导们开会的场合,上面讲话,底下人看手机,那么别人讲话,台上的领导自己也在看手机。这种手机文化,已经让这个社会运转都有“肠梗阻”了。讨论到立法的作用,就是让这个手机在不该拿出来的时候,拿出来就是一件羞耻、错误的事情。


苗凡卒:这是一个文化层面的事,另外还有不影响别人的层面。比如说在地铁、高铁,一个手机外放的人,就吵了一车厢的人。


米鹏民:包括电梯,在那么小的空间里面……


谢晨星:这还不只是涉及到手机礼仪问题,大家可以发现,开车的时候(灯)绿了半天都不走的人,多半都是在看手机,这个安全隐患是很危险的。



米鹏民:特别是电动车的,他就靠那个玩意在接单,边开边接单真的很危险。


苗凡卒:都以为手机是金钟罩,所以像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能就是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


盲目技术崇拜

会让技术抓住人的弱点


米鹏民:手机只是一个切入口,控制我们的不仅仅是手机,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所谓的算法推送。算法推送就是强化各种偏见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让你误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你、关心这个世界,而且和你的观点一致,这是很可怕的。我们采访徐扬生校长和一些专家的时候,我一直提科学伦理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对这种东西有时候有盲目的技术崇拜,我很担心。


苗凡卒:人是有弱点的,如果技术牢牢地抓住人的弱点,人这个物种真的会灭亡。



让人又爱又恨的手机

你放得下吗?

你最长能离开手机多长时间?

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总监制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运营 | 郑毅

总推广 | 赵翔庭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伍岭

编导助理 | 李慧玲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何保贤 黄丽斯  郭淑薇(实习)

剪辑 | 孙龙

编辑 | 蔡玫


往期推荐

关于调整抢险期间交通管制道路的通告

女子做彩超时陌生男子闯入,医院通报→

俄外交部:阿萨德辞去叙利亚总统职务,并下令和平移交权力

挑拨联想和华为关系?大V无端造谣,终审判了!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晶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