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又添一处文化空间,交大书院正式开业
隐藏在繁华徐家汇地区的番禺路,是一条被梧桐树点缀的安静小路。6月18日上午10点,一座修葺一新,更换新颜的书店——交大书院在这条美丽的马路上正式开业迎客,为徐家汇又增添了一处承载阅读与学术的文化综合体。
交大书院
开业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说:“依托于交大,交大书院可以让一流的学术成果和人文精神为读者共享,让书香飘向大众,这也是一所大学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读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希望把交大书院打造成上海新的一所文化空间。”
交大书院
静坐于初夏的番禺路上,翻开一本久违的纸质书,享受一段在魔都市区难得的静谧时光。
交大书院共分为2个主要区域,一楼是一个集阅读、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区域,二楼为活动区。走进书店,一楼的整体布局像一个大型的书房,从屋顶直通落地的巨型书架,氤氲墨香充斥其间。阅览桌分布在书屋的四处,充分照顾到了读者的活动空间。店内装饰典雅素净,以独特的米黄色为主题色彩,当夏日阳光透过大块玻璃洒落进来时,整个空间显得明亮温暖,让读者在翻阅手中书册时,心神平静安宁。
作为书店,最重要的就是书籍的丰富程度,据交大书院总经理耿爽介绍,店内约有10000册藏书,范围涉及中外,横跨文理,不少名家典籍和新锐精粹都囊括其中,交大学者和校友的著作不时映入眼帘,与院士著作和社科、科普、文化巨擘的作品组建成一个以交大特色为品牌的知识阵地。店内还配有咖吧,不论是在啃艰深的学术著作,还是轻松汲取排遣小文,翻阅之余,都能点上一杯咖啡,化匆忙为闲适。
交大书院的门脸不大,400平米的空间镶嵌在安静的番禺路上不算壮观。不过雪白的外立面和鳞次栉比的玻璃墙,超高的颜值在遍布老式建筑和钢筋水泥的街道上仍旧吸引了不少“打卡”青年的目光。走进书店内部,目光所及之处移步换景、错落有致、典雅时尚。
书店,除了承办各种读书活动之外,其本身的建设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景观、社会景观和公共景观重要组成部分。交大书院的重新修葺,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交大出版社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增添城市光彩的又一举措。作为一个延伸交大品牌的实体,交大书院的建设将会与邻近的交通大学建筑群、北边的哥伦比亚圈互动结合,共同塑造徐汇地区的城市人文新气象。而交大书院本身,也将构建成为一个集阅读、购书、文化、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公众实体。
交大书院总经理耿爽介绍道,交大书院在立项之初,就尤为关注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文化,第二个是体验。注重文化的品位,传播书香文化,注重读者的体验,体现人本的文化。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需要怎样的阅读空间?这是一个所有仍在互联网挑战下前行的书店都在共同思考的问题。扎根高校,服务社区,构建一个学校与社区同呼吸,共成长的文化平台,是交大书院给出的答案。
跃层和二楼的公共平台在试运营期间,就已经接待了多场社区内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读书分享会等自发性文化活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职工和周边居民,已经早早地成为了书店的第一批“原住民”。
耿爽告诉记者,今后的交大书院,将持续建设并构建一个公共开放、多元包容的公众空间。利用书店的设计优势,书店将会不定期、高频率地举行签售、座谈、沙龙、展览等主题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和热心读者奉献一场场可供回味的精神盛宴;为大家保留一块放松心灵的港湾和汲取文化的栖息地。
图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阅读之外,人们也在这书桌和书册之间,寻求人生新的成长与突破。在一场场讲座,一次次展览之后,精神的充实和选择的多样也是吸引人们步入一间间实体书店的重要原因之一。交大书院的重新开放,将会给这个社区和这座城市的角落再添一盏温暖的阅读航标。
猜你喜欢:
永远跟党走——徐汇区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会隆重举行
徐汇政法干警故事 | 雷树森:立足岗位做贡献,为民服务无止境
来源:澎湃新闻 徐明徽
编辑:曹香玉、宁平英、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